連續箱梁的鋼支架TRANBBS施工方法
楊桂新 
【江蘇省TRANBBS交通科學研究院 南京 210017】
摘 要  該文介紹了現澆鋼筋混凝土連續箱梁的鋼支架施工方法,特別提出單點法支架預壓,有效地減少了工作量和縮短了工期;文中對連續箱梁混凝土現澆的方法作了探討,有效地防止了鋼筋混凝土連續箱梁裂縫過大的質量通病。
關鍵詞 橋梁 箱梁 施工 方法
九華立交A匝道橋全長314m,跨徑為17.5m+25m×11+17.5m共計13跨,為鋼筋混凝土等高度連續箱梁,橋面寬12.5m。箱梁采用單箱雙室,頂面寬12.5m,底寬8.5m,懸臂長度為2m,梁高1.20m,箱梁頂板厚20cm,底板厚20cm,腹板厚度在跨中為30cm?在支點附近為50cm。 
本橋采用支架現澆,分四段澆筑。支架在采用8排貝雷片作縱梁,工字鋼作橫梁,型鋼或貝雷片作立柱支撐,支架地基進行硬化處理,并對其進行預壓以消除地基沉降等非彈性變形。
1 工藝流程圖
現澆箱梁工藝流程如圖1
2 鋼支架的施工
現澆段場地必須進行清理、整平,并在兩邊挖排水溝以保持現場排水順暢。
支架材料采用貝雷片拼裝的桁架縱梁,用型鋼或貝雷作支撐的鋼式支架。
2.1 支架地基處理及預壓
本標段跨越地段地質狀況較差,這就使得地基處理帶來較大的困難。為此我們對地基處理方法如下;兩頭利用承臺直接搭設支架,中間支撐點采用擴大基礎,平地采用對支點處的橫橋向的條形地基進行處理,地基底層按照長為12m、寬為2m的條形地帶鋪筑一層30Cm厚的塊石墊層并用振動壓路機壓實處理,然后吊放混凝土預制塊,預制塊尺寸為1.5m×1.5m×0.25m,放置時注意控制其頂面標高及水平度。墊塊四周用土圍起夯實,并用砂漿封面?以防止雨水浸濕。 
為加快施工進度,克服支架基礎的沉降變形,在支架基礎施工時對其進行等載或超載預壓,壓載時以一排支點同時預壓為宜,預壓中以1天為一個觀測單位,若連續3天觀測結果在5mm以內,則認為地基沉降基本穩定,即可進行卸載,搭設支架。
2.2 支架搭設和落架裝置預留
箱梁支架基礎完成后,在其上搭設貝雷片墩或型鋼立柱,墩頂上安置卸落支架用的Ф32×30cm鋼制砂筒,砂筒上安放2工25或3工22的橫蓋梁。
由不同梁段的荷載集度及支架跨度計算相應的彎距,根據支架強度和變形要求進行支架縱梁的布置。經計算采用8排貝雷片作縱梁,貝雷片間距為1.2m+2.5m+1.1m+1.3m+1.1m+2.5m+1.2m,貝雷片上鋪設加強玄桿或方木。 
箱梁澆筑時在每孔橋墩的支點處兩側翼板預留孔,在拆支架時,先松動砂筒,然后用安放在橋面支點處的卷揚機緩緩提起該處支架的工字鋼橫梁,使整個縱梁提離型鋼立柱,接著拆除型鋼立柱,最后一起放下貝雷片縱梁。
2.3 支架靜載試壓
現澆箱梁時對于貝雷片縱梁的撓度和支撐立柱的彈性變形,我們對第一次澆筑的一跨支架進行80%荷載預壓,用其它鋼材吊放在貝雷架上,測得支架的變形量Δ彈,具體方法:預壓前測出支架縱梁上各點標高(每1m測一點),預壓重量全部上去后,對支架進行跟蹤觀測,記錄各點的沉降值Δ彈;預壓完后,均勻卸載,在立底模時根據該沉降值Δ彈進行調整,以消除貝雷片撓度等產生的下陷。在以后各跨的施工中,根據前實測的Δ彈,結合以往現澆箱梁施工的沉降值,進行計算確定其預拱度。
2.4 標高控制
本橋位于匝道上,平面線形較為復雜,超高變化頻繁,加之又位于豎曲線上,標高控制難度較大。箱梁底標高要考慮地基沉降、支架立柱及貝雷片撓度等的下沉Δ彈及箱梁本身的撓度。對于梁底任一點,其施工控制標高h為:
h=h頂- h+δ+Δ彈+f
其中:h頂—橋面標高 
 h —梁高加橋面鋪裝,即1.29m
 δ—地基的沉降,由于搭設支架前已預壓
過,該部分僅計卸載后的回彈部分 
 Δ彈—支架立柱及貝雷片的撓度,由前靜
載試壓測得 
 f—計算的箱梁本身撓度,計算時取三跨
 一連(符合施工實際情況),用橋梁專
 用程序準確計算。
3 混凝土澆筑
本橋連續箱梁混凝土標號為40#,采用商品混凝土,汽車泵送至現場。根據混凝土強度要求,拆模時間以及泵送等要求進行混凝土的配合比TRANBBS設計和試配。考慮到箱梁鋼筋較密,對石子粒徑有所要求,故選用密實,堅硬的連續級配碎石做粗骨料,粒徑在5~31.5mm之間。
根據箱梁澆筑的特點,考慮到正負彎距較合理分配以及為了減小箱梁負彎距區裂縫等情況,擬定了以下澆筑方案:
(1) 分段澆筑混凝土
全橋共分縱向4段進行。第一段澆筑1~3孔,澆筑接縫放在1/4跨附近。其余各段類推。最后第四段澆筑至橋頭。
(2)分次澆筑
箱梁豎向分兩次澆筑,第一次澆筑底板和腹板,澆至肋板頂部。澆筑采用雙層連批滾、延遲振搗的方法,底板連續澆筑振搗,肋板混凝土跨中先振搗,支點周圍的受拉區范圍后振搗。延遲振搗的時間控制在2小時以內,以確保在混凝土初凝時間內完成澆筑。第二次澆筑頂板和翼板,兩次澆筑接縫按施工縫處理,澆筑時從一頭向另一頭連續澆筑,澆筑至下一支點處時,對前一支點處附近14m范圍進行復振。 
混凝土澆筑應按順序、一定的厚度和方向分層進行,分層厚度為30Cm,必須注意在下層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澆筑完上層混凝土。上下層同時澆筑時,上層與下層前后澆筑距離應保持1.5m以上。振搗采用插入式振動棒,移動間距不應超過振動棒作用半徑的1.5倍,并與側模保持5~10Cm的距離。振搗時插入下層混凝土5~10Cm,每一處振完后應徐徐提出振動棒。振搗時避免振動棒模板,鋼筋等;對每一振動部位必須振到該部位混凝土密實為止,也就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氣泡,表面呈現平坦、泛漿。在澆筑過程中應安排各工種檢查鋼筋、支架及模板的變化,遇到情況及時處理。混凝土澆至腹板頂部時,做好施工縫。施工縫處理方法為:鑿除處理層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漿和軟弱層,用水沖洗干凈,在澆筑新混凝土前對水平縫應鋪一層厚度為1~2cm的1:2水泥砂漿。 第一次澆好后,待強度達到50%左右開始立頂板底模,綁扎面層鋼筋,,隨后進行第二次澆筑。
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應在初凝后盡快保養,采用草袋或其他物品覆蓋混凝土表面,灑水養護,混凝土灑水養護的時間為7D,每次灑水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經常處于濕潤狀態為度。
用于控制拆模,落架的混凝土強度試壓塊放置在箱梁室內,與之同條件進行養生。
在養護期內,嚴禁利用橋面作為施工場地或堆放原材料。
拆支架時應緩慢、對稱地用水沖落砂筒使梁體結構均勻受力,注意保留該段與尚未澆注的下一段相鄰那跨的支架不拆,使梁體在施工階段的受力更趨合理,有效防止混凝土的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