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級公路建設過程中變更TRANBBS設計的控制
王小林
【南京市公路建設處 南京 210012】
摘 要:高等級公路建設過程中,通常會遇到變更設計的問題,本文較詳細地闡述了變更設計的原因、分類、管理和控制等。?
關鍵詞:公路建設 變更 設計 控制
公路工程建設主要涉及進度、質量、投資三大控制。從理論上講,一項工程的投入產出比,其工期、質量、投資三者之間有一個最佳組合,即投入較少的錢,利用合理的時間,獲得最好的工程質量和良好的早期經濟效益。但是,由于政府行為或某種需要,一項工程的工期在開工之初就已經確定,有的在建設過程中還會提前,合理的工期得不到保證。因此,管理上造成設計超常規,辦事程序超常規,所謂“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使得在工期偏緊的情況下,為確保工程質量而加大投入,導致工程竣工后造價比預期增加很多,其中變更設計是引起造價變動的重要原因。?
1 變更設計原因
變更設計導致工程規模擴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原因:?
(1)前期工作不充分,調查不詳細,投資估算、初步設計概算與TRANBBS施工圖預算差別很大,造成估算包不住概算,概算包不住預算的局面。?
(2)施工圖設計粗糙,設計不完善或不合理。設計不完善是指所做設計不能與工程所處的地形、地質等自然條件相適應或設計項目不齊全,施工中發現存在問題,不得不修改設計以使之與場地條件相適應,并符合使用功能要求。造成設計不完善的主要因素來自勘測調查資料不夠詳細和準確,從而導致設計依據的資料與實際脫節。例如橋梁鉆孔樁地質鉆探不符,清淤深度增大,土變石,邊坡防護不足,增加涵洞、通道等。?
設計不合理是指由于勘測、設計人員工作不仔細和水平所限造成的設計不完善和不合理。例如路基、路面排水,橋梁內在結構、橋面、路面結構不合理等。?
(3)由于設計到施工有一段時間,施工時公路沿線地形地貌及社會經濟情況發生了變化,沿線群眾對公路建設有了新的認識,從而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修改設計,方能與沿線環境及社會經濟狀況相適應。如果設計完成至施工的間隔越大,由此而引起的投資增加亦越多。?
(4)設計標準提高或方案改變引起的造價增加。例如,為增加路基防護、修改完善排水系統、提高結構、增加TRANBBS交通安全設施、增加綠化投入等。?
可見變更設計導致工程造價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不嚴格控制,則將引起投資失控。?
2 變更設計分類
(1)按照變更產生的原因和提出變更的主體可分為五類:?
①由設計部門提出的變更設計。由于設計部門在原設計勘察調查時設計時間偏緊、工作不仔細、工作深度不足、設計基礎資料不齊全或不準確,導致與實際情況不相符,造成不合理設計或設計錯漏。也有因設計者本身造成的錯誤設計,以致施工中無法按原設計實施或不能保證工程質量及其功能的實現,必須進行設計修改。
②由業主或建設單位提出的變更設計,一般是提高設計標準或改變設計方案。
③由監理單位提出的變更設計,一般是監理單位為滿足質量要求提出,修改設計,或由于原設計過于保守、浪費或施工不便等,對原設計進行優化。?
④由施工單位提出的變更設計。由于地質的變化或施工工藝的需要,為達到質量要求或減少質量隱患,加快施工進度,而提出的變更設計。?
⑤由地方政府部門提出的變更設計。為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群眾生產、生活需要而提出的變更,主要是水系、道路、涵洞、通道等。?
(2)按內容分類可分為合同內變更和合同外變更。?
(3)按性質分類可分為數量調整、額外或緊急工程方案和結構變化、延長時間等。?
3 變更設計管理
3.1 變更設計的原則
一項變更設計必須滿足下列幾條原則:
(1)滿足工程質量的要求;?
(2)滿足工程進度、施工工藝的要求;?
(3)滿足優化設計和公路美化的要求;?
(4)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生產和生活方便的要求;?
(5)滿足實事求是、以客觀事實為主的要求;?
(6)滿足“量入為出“、“以質定案“、“以質定量“和經濟合理的要求。?
3.2 管理模式和審批權限
為有效地控制投資規模,加快審批速度,提高工程質量,不影響工程進度,杜絕弄虛作假,一個較好的管理模式是:“明確責權、分類負責、分級管理、逐級控制、場內監督、場外核算,審批自下而上,執行自上而下,杜絕浪費、共同把關。”?上述管理模式的一個根本點在于實行分級管理。分級管理的劃分是按照TRANBBS技術難易、重要性及投資規模的增減為主要依據。凡投資規模增減額度大于5萬元或涉及重要的方案,如路線平縱面、橋梁結構型式及需補充勘察資料的變更屬于一級變更,由總監代表提出意見,總監審批,必要時報建設單位批準;凡投資規模增減在5萬元以下,技術比較簡單的變更設計項目定為二級變更,由監理組提出意見,報總監代表審批即可。對于技術簡單(如涵洞、通道的移位,暗塘處理)或投資增減在1萬元以下的變更項目定為三級變更,由監理組長審批,報總監代表辦公室備案。
3 變更設計的審批步驟
第一步:變更依據的確立。按變更性質,除工程數量的增減外,凡合同外和合同內工程涉及方案調整、結構的變化等均先進行立項審批,確立變更依據,類似于工可研究階段。?
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業主(建設單位)其中之一需要提高標準或根據實際情況決定的變更,由監理人員、設計代表、業主(建設單位)代表召開變更設計工地會議或由專家組成的專家會議,對方案進行討論,確定變更總體方案,形成會議紀要,并由提出變更的單位填寫《變更設計立項審報表》,報上級部門或領導審批同意,預估發生的費用。
?由施工單位、地方政府或部門提出的變更設計項目,由施工單位填寫《變更設計立項審報表》,由總監代表辦事機構牽頭,匯同設計代表、監理工程師、施工單位、地方部門、業主(建設單位)代表等到現場召開變更設計工地會議,經一起勘察現場后,討論變更方案,并以會議紀要形式確定下來,按《變更設計立項審報表》格式逐級上報審報,并預估發生的費用。
[1][2]下一頁
[NextPage]
變更依據的確立是確定變更項目是否成立的至關重要的一環。因為變更項目除完善之類的變更設計是必須要做的之外,象重要結構方案的調整、新增工程項目、提高標準的項目必須認真論證和嚴格篩選,以優化設計,避免浪費,節省投資。?
第二步:設計。由設計代表或原設計單位按立項確定的方案進行設計并優化比選,計算工程數量,無法確定時由監理組現場確定。設計方案出來后,由總工室負責審圖。?
第三步:由總監或總監代表簽發變更設計通知單,下發監理組和施工單位組織實施,監理現場進行計量。對像清淤一類計量難以掌握的,通知測量監理和計劃管理部門共同確定。?
第四步:實施完畢5~10d內,由施工單位報《設計變更報審表》,合同外工程同時報《合同外工程單價申報表》,并附有關資料及工程實際發生數量,交監理組。?
第五步:監理組對《設計變更報審表》進行復核,主要是檢查工程數量與現場計量是否相符。?
第六步:總監代表、總監批準《設計變更報審表》。?
第七步:合同管理組按施工單位《合同外工程單價申報表》申報的單價進行審核,確定合同外項目單價,合同內已有的項目單價參照原合同單價。
第八步:監理組編制《變更指令》,將變更項目數量和造價調整到原合同造 價中去。合同管理組核對后報總監代表、總監審批,作為合同金額的調整和正式支付的憑據。?
實踐證明,通過以上八個步驟的控制,能較好地完成變更設計,達到控制投資的目的。
4 幾點認識
(1)變更設計在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因此抓好變更設計是控制投資增加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監理工程師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
(2)加強勘測設計調查,抓好前期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審查、提高施工圖設計質量,是減少設計變更的重要因素。?
建議對投資較大的項目必須委托設計監理,對施工圖進行審查,以保證施工圖的質量。?
(3)保證設計周期,杜絕邊設計邊施工或邊施工邊設計邊修改的“三邊“工程,設計不到位堅決不能開工。?
(4)業主或建設單位與設計單位經常溝通,尤其在設計的指導思想、使用功能、技術標準等方面與設計單位詳細交底,并在設計階段進行跟蹤。?
(5)嚴格認真抓好變更設計階段的管理,制定操作性和規范性較強的操作程序,用嚴格的程序規范監理人員和施工人員的行為,杜絕或防止某些監理與施工單位串通一氣,弄虛作假,搞假變更,從中弁取暴利,也可避免在經濟上犯錯誤。?
(6)設計標準的確定要視經濟發展而定,切莫拍腦袋,標準一旦確定,切莫因個人行為而任意改動。要科學決策,領導決策要與專家決策、群眾決策相結合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