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水電工程引發的環境和安全等問題的關注,水電工程因各種不確定因素引起的風險正日益受到重視,相關的工程風險分析和風險管理也正在成為一項新興的TRANBBS技術和行業,并逐漸應用于工程實際當中。在今后的幾年,國際大壩委員會將大壩安全作為一項工作重點,為確保大壩安全著手進行各種安全評價和改建,對包括大壩安全在內的各種不確定因素進行風險分析和風險管理。世界銀行近年來也對技術上可靠、環境可持 續發展和經濟上可行的水電工程給予投資優先。美國從90年代起采用的綜合資源TRANBBS規劃將工程的環境、技術、公共衛生、財務、價格以及社會經濟等多項不確定因素及其產生的風險加以考慮,同時開展了包括風險管理在內的全面綜合管理。 
    水電工程的風險分析同其他行業和類型的風險分析類似,從內容上講必須包括三個主要方面,即:預測人員損失,評估經濟損失,計算失事概率。其他內容還有諸如評價社會及政治影響、商業可靠程度及可接受的安全指標等等。風險分析從程序上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詳細分析各備選方案,建立事件樹,描述所有可能導致失事風險的內在關系,得出事件樹中各要素的出現概率。實踐證明,在工程決策過程中引進風險分析是必要和有益的。 
    以大壩安全為例,風險分析主要有四個步驟:風險確認,風險估算,風險規避,風險評價。在風險確認階段,首先要找出可能導致大壩破壞的主要風險源或事件(可能是外部原因(如洪水、地震等),也可能是內部原因(如管涌等)),然后建立事件樹框圖,詳細描述可能引起大壩破壞的各種事件的模式及邏輯關系。在風險估算階段,要給出事件樹每一分支的條件機率以及各分支所代表的破壞形式之間相互的因果關系,其中還包括估算與每個破壞形式有關的人員與經濟損失。在風險規避階段,找出能夠降低大壩破壞風險的工程與非工程措施。風險評價是一個決策過程,通過這一過程判定什么是可以接受的風險水平,哪種方案對降低風險和減少投資效果最好;如果每個方案中的破壞機率都很低,如果為提高大壩安全標準而采取的措施耗資巨大而其他方面的效益又很少,如果人員損失難以避免,在這些情況下,選擇最適宜方案的決策往往很難作出。
    根據國外垮壩資料統計,因漫壩、溢洪道損毀、管涌和滲透,以及滑坡造成的安全失事和垮壩事故占垮壩總數的90%以上,其失事風險可劃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可修性失事風險,也可稱低公害/高風險或中等公害/中等風險失事,第二類為垮壩失事風險,也可稱高公害/低風險失事。對可修性失事風險,由于其危害性較小,失事后易修復,影響不大,對其失事后的影響可采取工程措施或通過經濟指標加以衡量。而對第二類失事風險,其風險標準應由社會、經濟、文化等因素綜合確定。另外,從引起垮壩的原因來劃分,壩失事風險包括漫壩風險、管涌風險、流土風險、失穩風險、超量開裂風險、地震風險及其他類型的工程技術風險。
    在針對垮壩風險而采取的風險管理措施中,美國己制定并開始采用一些新的標準用于制作垮壩和泄洪可能影響到的下游地區的淹沒圖。這些標準要求針對每一個高危險和非常危險的壩制作相應的淹沒圖,并將淹沒圖紛發至下游相關地區,供他們在洪水預警和疏散計劃中使用。負責緊急事務的地方官員可利用那些可能遭受淹沒的地區的基本情況、洪水演進預測時間表、淹沒圖及其他有關信息來制定洪水預警和公眾疏散計劃。美國墾務局計劃在必要的地方采用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繪制淹沒圖,這些圖將以數字形式制作。墾務局認為,數字化淹沒圖將最大限度地滿足所轄地區和緊急事務管理機構對技術信息的需求,因為只有將淹沒圖數字化才能在GIS和應急信息系統軟件中使用它,同時還將使有關水壩安全的研究數據處理起來更加容易。 
    不僅對己建成的水電工程存在對其安全性等方面的風險分析和風險管理問題,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進行有關風險的分析并采取相應對策也同樣重要和必要。譬如,作為工程規劃與TRANBBS設計中一項必不可少的技術決策,TRANBBS施工導流設計以信息和預測為依據,其中必然包含不確定性,如超標準洪水的發生等。正是由于存在這些不確定因素,加之一些工程技術因素的作用,使導流風險不可避免,導流標準的確定從本質上講就是典型的風險決策。通過概率模擬分析,可以正確模擬和評估各種不確定性,得出每一個導流方案對應的風險及其后果,以此判定它們對確定導流標準的影響。因此,在施工導流設計的決策中引入風險決策方法必然較之其他傳統方法更科學更合理,也顯得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