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BBS施工TRANBBS技術要求
依照結構物的TRANBBS設計圖紙和設計文件要求,結合有關規范,針對實地情況,為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拉動施工進度,對該標段的各類橋涵的施工技術在我隊內部作以輔導性提出具體要求,并認真執行。
一、 閱讀圖、熟悉圖、把好圖紙要點
(一) 閱讀并熟悉圖紙
1. 在以本件作好技術交底的基礎上,結構物施工隊長和施工技術員要在統一組織下搞好工程質量管理和進度管理。
2. 現場施工人員,在施工前和施工中,認真閱讀圖紙、熟悉圖紙,在全面掌握結構物圖紙的基礎上,作好圖紙與實地勘察工作,反復對工程設計部位、設計平面、設計高程、設計要點作好現場復核,通過復核,對疑點提出討論,對重大問題提出文字說明或報告。
3. 現場施工技術人員,要在熟悉和牢固掌握設計圖紙的前提下,對每座結構物于開工前和施工中向施工班組及生產骨干作好圖紙設計的貫徹工作,發揮群體技術力量的作用,在共同把好設計圖紙要求的基礎上才能順利施工。
(二) 把好圖紙要點
1. 測量放樣人員在放樣中,施工技術人員要親臨現場,并參于放樣工作,及早了解并掌握結構物的平面位置,平面布置等各種關系,熟悉每個放樣樁的定位作用及高程要求,通過參加放樣工作,進一步考慮在施工中如何安排防雨、防洪、防高溫、防冰凍以及其他防護內容的方案與措施,以便確保按設計施工和安全施工。
2. 施工隊長和施工技術人員,發動生產骨干,根據設計圖紙理出施工工序的施工組織和現場措施,并包括施工計劃在內,抓好工序中的施工矛盾的處理,對圖紙包含的施工工序,全面籌措、認真安排,搞好平行施工和串插作業相結合的優化方案。
3. 掌握圖紙要害處,嚴格把好關鍵部位施工,兼顧好全面優化,實現工程內堅外美,根據圖紙設計要求,緊扣工程質量要點,弄清工程各部位結構間的相互關系,把好各部位幾何形狀、尺寸、高程以及質量標準要求、質量工藝流程等要點,搞好安全文明施工。
4. 在把好施工圖紙所涉及的工序工藝要點的同時,及時或提前把好施工放樣、基槽開挖、結構物基礎、下部結物、墩臺或墻體、墩帽或墻帽、蓋板或蓋梁,各部位砼或砌面以及其他分步作業的自價(包括記錄)或報價(包括記錄及報清單)的簽字認可程序。
二、 基槽或基坑開挖
1. 提前考慮排水防洪措施,為其基槽、基坑防沖防浸,因地制宜地作好基外蓄水、抽水、排水的臨時設施。
2. 為防止基槽或基坑土壁坍塌,根據土質巖性持有的摩擦角、內聚力以及溫度、密度等情況,其開挖坡度控制在1:1~1:1.5之間,并對易坍土質作以適當調整。
3. 為其安全施工和方便作業,對挖出的土,防止沿口堆放,留有足夠的口外寬度,避免基壁坍塌,確保施工流程作業不受影響。
4. 根據開挖長度和寬度,實行自上而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邊坡上需要設留臺階時,對臺階要作成一定坡勢以利排水。
5. 為了加強防雨,防洪或地下水泡及基坑,及時作好基坑內的排水溝的流勢,基坑外的蓄水池的深度,經常保持低于基坑內排水溝底高程,要有一定的安全儲水量。并做到按時抽水和排水去向的安排。
6. 如果地質條件良好,開挖放坡較小或無坡者,中密、密實砂土,挖深超過1.0m;硬塑、可塑粉土及粉質粘土超過1.3m;硬塑、可塑粘土及碎不土超過1.5m;堅硬粘土超過2.0m時,要考慮支撐護壁。
7. 依照設計高程及平面幾何尺寸并滿足結構物平面布置的原則,還為安全作業的需要與排水情況留有保證施工的放寬余地,做到使平整度、高程、長度、寬度等均要控制在允許誤差的范圍之內。
8. 在基坑、基槽開挖中,發現有異常現象,要報請作以特殊處理,處理后進行報驗及認可(包括作業運行斜道)。
三、 結構物砂石墊層工程
1. 對砂石的材料要求是,質地堅硬,不得含有植根、垃圾等有機物,含泥量不宜超過3%,碎石或卵石粒經不宜大于50mm。
2. 驗槽后,先清浮土,基槽或基坑的邊坡必須穩定,并保持沒有積水狀態,填料級配粒經調整均勻,按要求分層平行填料,分層壓實。
3. 墊層底面宜鋪設在同一標高上,如果深度不同時(因異常地基處理等情況),先深后淺,逐層平填和壓實。
4. 分段填筑時,接頭處以斜坡搭接,填料的每層厚度是,平鎮法每層控制在20~30cm;夯實法每層15~20cm;碾壓法每層20~35cm(10t壓機)。
5. 填到設計高程后,頂面進行細料封平和碾壓,層層達到壓實要求,完成后進行平面及高程和平整度檢查和報驗。
四、 砼及鉿工程
(一) 鉿工程
A. 模板工程
1. 模板的配制:配制尺寸時,要考慮拼裝接合的需要,適當加長或縮短某一部分的長度。
2. 拼制模板時,板邊要找平取直,接縫嚴密,不使漏漿,并嚴格處理好接口。
3. 與砼的接觸面,一定平順光滑,板面平度無變形現象。
4. 模板要符合要求,包括平面模板、陰角模板、陽角模板、連接角模、U型卡、L型插銷、鉤頭螺拴、堅固螺拴,對拉螺拴以及各種支撐等都要經過檢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5. 模板的組裝:縫寬不大于1.0mm,鄰板高差不大于2.0mm,板面的平整度不大于2.5mm,板面長度不大于±2.0mm,兩對角線長度差不大于3.0mm。
B. 鋼筋工程
1. 鋼筋除銹:對油漬、污垢、浮皮、鐵銹等在用前,要給以清除干凈。
2. 對彎曲鋼筋,可根據直徑的不同,選用調直模俱和傳送壓輥進行調直。
3. 認真質量要求,達到平直且無局部曲折,在切斷鋼筋時,先斷長料,后斷短料,減少短頭和損耗。
4. 彎鉤加工,I級鋼筋作80°彎鉤,彎曲直徑不小于鋼筋直徑(d)的2.5倍,平直長度不小于鋼筋直徑(d)的3倍,II級鋼筋作90°或135°彎折,其彎曲直徑不小于鋼筋直徑(d)的4倍,III級鋼筋不小于5倍,平直部份按設計要求加工。
5. 鋼筋的焊接,在焊接中不得產生爆炸聲,避免閃光不穩定,接頭中不得留有氧化胺,焊縫不得有夾碴現象,接頭中不得存在有縮孔,焊縫金屬避免過熱,接頭處不得有裂紋出現,也不得有燒傷現象,更不能出現軸線偏移,對焊或搭接焊均要符合規范要求,焊縫長度允許誤差為-0.5d,橫向焊內深度允許誤差為0.5mm,表面氣孔和夾碴在長2d的焊縫表面上不超過2個。
6. 焊條的要求;平焊鋼筋直徑10~12mm,焊條直徑為3~2mm,鋼筋直徑14~22mm,焊條直徑為4mm,鋼筋直徑25~40mm,焊條直徑為5.0mm;主筋,鋼筋直徑10~12mm,焊條為3.2mm,鋼筋直徑14~32mm,焊條為4mm,鋼筋直徑36~40mm,焊條為5.0mm.
7. 鋼筋綁扎
1) 首先核對成品鋼筋的鋼號、直徑、形狀、尺寸和數量是否與料單相符合,有錯立糾。
2) 受拉鋼筋搭接長度,C20砼,I級鋼筋搭35d,II級鋼筋搭長45d,III級鋼筋搭長55d,C25砼,I級鋼筋搭長30d,II級鋼筋搭長40d,III級鋼筋搭長50d。
3) 受拉焊接背架和焊接網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C20砼,I級鋼為30d,II級鋼為40d,III級鋼為45d;C25砼,I級鋼為25d,II級鋼為35d,III級鋼為40d。
C.砼工程
1. 對材料的要求是否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要有報檢及簽認手續。
2. 攪拌砼前,先加水空轉數分鐘,沖洗后倒凈,拌第一盤時,石子用量按配合比規定減1/3~1/2。
3. 嚴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未經批準不得任意加減用水量。
4. 嚴格執行配合比,實行配比掛牌和過磅配料,其允許誤差為:水泥混合材料±2%,粗細骨料±3%,水或外加劑±2%。
5. 砼振動,通常為斜棒插入,其角度為40°~45°,快插慢拔,上下均勻,使空氣全部排出。
6. 分層澆筑砼時,每層砼的厚度,不超過振動棒長的1.25倍,下層砼在初凝前者,振上層
[1][2]下一頁
[NextPage]
時,棒頭插入下一層厚度5cm,以便結合。每點振動時間不小于30S,高頻振動棒不得小于10S,觀感達到空氣排完,砼表面不再下沉。
7. 振動棒離模板不宜大于振動棒作用半經的0.5倍,不宜緊靠模板,并盡量避免碰撞鋼筋、蕊管、吊環或予埋件等。
8. 振動板振動砼表面時,在每一位置的振動時間為25~40S,并以砼表面出現均勻漿液為準。前后位置和排與排之間要搭接5cm。
9. 在砼澆筑中,不斷檢查澆筑高程及模板、支撐情況,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10. 砼澆完后,將其表面用鐵板抹平壓光,不足處用同樣料填補,不可采取補漿法來修正表面尺寸。拆模后形相良好,實現平面、線直、角端正、無蜂窩、無麻石、無露筋、光滑色勻、內堅外美。并加強現場保護和養生。
五、 砌石工程
(一) 漿砌結構物基礎工程
1. 砌前首先檢查基槽尺寸和標高,清除雜物,整好后按圖紙要求進行基礎放線(軸線和邊線),并立好基礎皮數桿,桿上標明退臺及分層砌石高度,皮數桿上要拉上準線。
2. 階梯形的基礎,要定出主線和臥線,用主線控制基礎每階的寬度 ,用臥線控制每層高度及平整度,逐層向上移動。
3. 砌第一層塊石時,基底要座漿,石塊要大面向下,用比較方正的塊石砌在轉角上<作角石>,角石兩邊與準線相合,四角的角石大致相等,角面砌好后再砌里邊,最后砌中間<稱填腹石>,并根據自然形狀交錯放置,對于大縫隙,放入砂漿后小石塊填入,不可先填小石后放漿。
4. 砌筑第二層時,每砌一塊,先鋪砂漿后置石塊,砌角石和面石時,砂漿離外邊4~5cm,鋪的稍厚一點,塊石往上砌時,再著力壓到要求的層厚,其灰縫的厚度把握在20~30mm且達到飽滿。
5. 階梯形的基礎,上階梯塊石至少壓住下階梯石塊的1/2,各層石塊要互相錯縫,不得出現通縫。
(二) 砌筑結構物墻身
1. 根據砌墻的層厚,先從石料中選石,再從砌位上樣石,好面向外,次面向內,大面向下,小面向上,砌筑時,采取座漿、擠漿、填漿和小石塊塞漿,不宜采取灌漿,以免砂漿降低標號。
2. 端正石砌于墻角處,墻身石要根據石塊長短形狀縱橫搭接的砌入墻內。
3. 在縱橫接頭處,采取平整的長石塊,視長短縱橫情況砌入墻內,在縱橫墻中,上皮與下皮互相搭砌。
4. 砌墻的第一皮石塊及最上一皮石塊,選用較大的平面石塊砌筑,但要第一皮大面向下,到最后一皮時大面向上。其它各皮做到犬犬牙相錯搭接緊密,上下石塊互相錯縫,內外搭接,墻內避免出現鏟口石和全部對合石。
5. 每層砌石厚度宜為30~40cm,墻體內要設置拉結石,并均勻分布開,互相交錯,一般每0.7m左右至少設一塊拉結石,拉結石的長度,視其墻厚而定,若兩塊頭拉結者,其中一塊的長度不小于墻厚的2/3,方可起到應有的作用。
6. 墻面勾縫、采取平凸縫,俗稱皮條縫,皮條縫的寬度視石塊大小而協調,一般寬度為3.5~4.0cm。并有一致感和美感的形相,盡力不使通縫出現,相錯猶如網狀形。
7. 砌筑中,隨其起砌速度,及時清理墻面,做到石料視面色澤一致,干凈整潔,勾縫勻稱,墻體達到面平、線直、角端正、養生色亮無干裂。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