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DIC合同報價時資金的動態分析
國際承包工程的投標報價涉及面相當廣泛,屬于365JT技術與經濟緊密結合的綜合技巧,是一個項目的關鍵階段。報價的成功與否不僅關系項目的中標,而且將直接影響到經濟效益。雖然從時間上看,報價工作與整個項目管理過程相比是一個很小的部分,但該階段工作的優劣對于工程的最終結果影響至關重大。
 承包商在報價時,不可靜止地看待項目涉及的資金問題,因為實施情況隨時都在變化,資金處在生成利潤的循環過程中,處于運動狀態。要對資金運作的全過程中每一階段的資金占用數量和時間做出動態分析,進行盈虧預測,試算平衡,找出并控制好級限點,預先做出妥善安排。另外,國際承包工程使用資金的效益,還與業主付款的貨幣種類和匯率緊密相關,應該注意配有適當的措施。
 本文參閱FIDIC合同最新的1988年第四版中的有關條款(合同條款本身略去,請見FIDIC合同有關部分),結合在海外多年的工作實踐,重點探討項目報價階段如何合理運用資金的一些問題。 資金的利潤回報 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此要特別注重產出的經濟效益。
 在計算項目的報價時,承包商應該經常對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對項目投入了這些資金,那么產出的利潤是多少呢?" 承包商在投標前進行投資回報的分析計算時,應該以下面的不等式作為指導原則。
 利潤回報≥投資金額+利息收入
 承包商一定要注意做好項目的經濟可行性研究和客觀決策,不能盲目,繼而投入資金。一般計算出的投資年回收利潤,至少要高于銀行存款的年利收入。對于確無把握的項目,寧可放棄投標,也不能抱著僥幸心理,采取拿標后再說的冒失行動。尤其要防止出現投資容易回收難的問題,確保自有資金運用的整體效益。 由于今天手中的錢比起將來收回時要值錢,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值錢的緣故,承包商要經常問自己:"將來收到的1美元現在是多少錢?"使現在支出的資金與將來收回的資金能夠達到實際上的等值平衡。
 在進行項目經濟效益的等值平衡估算時,經常采用的是現值分析法。若設年利息為r,則1美元在未來n年后連本帶復利為 (1+r)n 假定年息為5%,1美元,比5年后的1美元要多值28美分。依此類推,如果年息為10%的復利,今天的1美元比5年后的1美元就要多值61美元。這就是所謂的資金折損。
 依照上法,可以按年度逐項算出復利及應收回資金的情況,但這樣比較繁瑣和復雜。在考慮資金折損時,通常利用事先算好地現值分析計算表,即現在的1美元到將來第n個年度時的價值。承包商據此進行分析,決定項目是否值得一干。
 資金回報的周期 FIDIC合同第43.1款(竣工時間)規定了項目的完工期限,承包商對此應該綜合考慮,注意時間函數對項目成本的影響,防止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可能帶來的貨幣和匯率風險。尤其應該注意控制項目的時間框架,選擇工程周期適當的項目。對于工期過長的項目,承包商必須認真對待,不可盲目從事。
 承包商競爭投標前,應該問自己:"在投入資金實施該項目后,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收回這一投入并取得合理利潤?"有人在計算投入到項目上的資金回收時,往往只是考慮到收回投資的本金,而忽略了在回報周期內這些本金所應產生的利息。資金本身隨時都可以生成利息,而利息也是投資的一部分,兩者之和才是資金的成本。
 如果一個項目在完工時只收回投入資金的本金,沒有收回高于銀行存款利息的利潤回報,從經濟效益看就是個失敗的項目。因為受物價上漲影響造成的貨幣貶值幅度,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海外,都比銀行的利息要高得多,而且工期越長,損失就越大。 對項目的投資,有些可能是一次性的,有些可能是在幾年中分期投入的。在分期投入資金時,通常可以按第一次投資的日期計算,將以后的投資用現值分析法換算成目前的現值,然后做出資金的綜合動態分析,決定項目的取舍。
 國際承包工程項目合同經濟關系持續時間較長,少則一兩年、多則十幾年才能結清帳款。在漫長的時間內,各種情況和條件都可能發生變化。承包商應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抓緊收回投入的各類資金,做出盡可能科學的分析和預測。
 資金的平均回收周期是相當重要的經濟指標。在對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時,應該對此認真考慮,盡量減少資金的空檔動作。很明顯,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資金回收期越短,項目效益就越好。 如果項目管理不善,材料設備交貨延誤,質量返工,造成工期延誤,承包商可能遭致罰款和更大的經濟損失。而且由于工期的延長,可能使得占用的自有資金及貸款利息增加,管理費相應增大,工資開支加大,機械設備折舊和使用費提高,物價和其他費用上漲,匯率變動,等等。這些增加的開支只能用利潤來彌補和沖減。如果工期拖延過久,則計劃利潤將全部損失甚至形成虧損。
貨幣貶值的影響
 FIDIC合同不要求承包商在投標時就把不可預見的費用如物價上漲等風險因素全部考慮進去,而是主張按照合同條款的規定,由業主隨時補償可能發生的經濟損失,從而避免承包商將全部風險預先折算成標價而包括到報價中,以便能夠得到具有競爭性的報價,這也是業主的最大利益所在。 
 為防止物價上幅度自然上漲造成承包商增加費用支出,FIDIC合同通過第70款(費用和法規的變更)的價格調整條款和調價公式,規定業主將承擔物價浮動的實際費用。這種方式可以使承包商免受物價風險的負面影響,對于業主降低工程造價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手段,尤其適用于合同工期較長的項目。
 在履約過程中,當物價指數上漲,365JT施工成本增加,工程造價大幅度提高時,承包商可以根據合同第70款(費用和法規的變更),要求進行價格調整,并由業主追加支付這類意外費用的凈值。這種價格調整,對承包商有效減少履約風險和增收創利都非常重要。
 目前,國際承包工程項目實際使用的調價公式尚無統一規范和固定格式,并且沒有明顯的規律可循。不過,所有調價公式的思路都是以某時、某地、某類人工、某種材料和其他費用的價格為基礎,隨著時間的推移,求出該地在結算時的某個一定金額的驗工計價款中工費、材料費和其他費用現行價格與基本價格之比,再乘以該項工費、材料費和其他費用各占合同額的比例,以補償承包商因物價上漲發生的損失。 調價公式不宜過于繁雜,原則上是一個線性公式,其中調價金額是物價上漲的正比函數,即物價上漲越多,承包商所獲調價越多。如果在報價時能夠做出客觀的分析和預測,就能在履約過程中緩解合同單價與市場通貨膨脹之間的矛盾,達到保值目的,甚至可以增收創利。
 承包商應該熟悉FIDIC合同第70款(費用和法規的變更)的價格調整條款和調價公式,報價時應認真研究標書中的調價公式及其各種系數對最終結果的影響。特別是在高通貨膨脹和貨幣兌換率不穩定的國家和地區實施項目時,研究調價問題對避免工程費用受價格劇烈波動的影響尤為重要。 
 承包商報價前應對項目所在國的物價市場進行認真調查和分析,并研究有息的利潤回報,從經濟效益看就是個失敗的項目。因為受物價上漲影響造成的貨幣貶值幅度,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海外,都比銀行的利息要高得多,而且工期越長,損失就越大。 對項目的投資,有些可能是一次性的,有些可能是在幾年中分期投入的。在分期投入資金時,通常可以按第一次投資的日期計算,將以后的投資用現值分析法換算成目前的現值,然后做出資金的綜合動態分析,決定項目的取舍。
 國際承包工程項目合同經濟關系持續時間較長,少則一兩年、多則十幾年才能結清帳款。在漫長的時間內,各種情況和條件都可能發生變化。承包商應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抓緊收回投入的各類資金,做出盡可能科學的分析和預測。
 資金的平均回收周期是相當重要的經濟指標。在對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時,應該對此認真考慮,盡量減少資金的空檔動作。很明顯,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資金回收期越短,項目效益就越好。 如果項目管理不善,材料設備交貨延誤,質量返工,造成工期延誤,承包商可能遭致罰款和更大的經濟損失。而且由于工期的延長,可能使得占用的自有資金及貸款利息增加,管理費相應增大,工資開支加大,機械設備折舊和使用費提高,物價和其他費用上漲,匯率變動,等等。這些增加的開支只能用利潤來彌補和沖減。如果工期拖延過久,則計劃利潤將全部損失甚至形成虧損。
貨幣貶值的影響
 FIDIC合同不要求承包商在投標時就把不可預見的費用如物價上漲等風險因素全部考慮進去,而是主張按照合同條款的規定,由業主隨時補償可能發生的經濟損失,從而避免承包商將全部風險預先折算成標價而包括到報價中,以便能夠得到具有競爭性的報價,這也是業主的最大利益所在。 
 為防止物價上幅度自然上漲造成承包商增加費用支出,FIDIC合同通過第70款(費用和法規的變更)的價格調整條款和調價公式,規定業主將承擔物價浮動的實際
[1][2][3]下一頁
[NextPage]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