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填方
    根據本地區的自然地理、地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和氣象資料,在總結我公司歷年來高速公路TRANBBS施工經驗的基礎上,遵照施工規范的要求,采用四區段、八流程的施工控制方法,使施工程序化、標準化、信息化。以壓實質量控制為核心,采用相應的壓實設備和檢測手段,運用嚴格的程序控制方法,確保施工質量。
    ①施工程序化
    四區段:填土區段、平整區段、碾壓區段、檢驗區段。
    八流程:施工準備→基底處理→分層填土→灑水濕潤→攤鋪整平→碾壓夯實→檢查報驗→路基整修。
    ②施工信息化
    施工過程中,及時檢查填土含水量、路基壓實度,并及時反饋給現場施工作業人員,及時調整施工工藝,確保施工質量處于受控、優化狀態。
③采用先進、快速的核子密度儀、彎沉儀、便攜式計算機,快速檢測評價路基的壓實質量。
    2.1填土路基
填土路基的土質要求采用無樹根及易腐朽物質等有機物和雜質,并必須取有代表性的土樣進行試驗。
   (1)施工方案
①施工順序
    審核TRANBBS設計有關資料及圖紙→施工放線→開工檢驗→填前清理掘除→原地面碾壓→檢測→填土→攤鋪整平→灑水或風干→碾壓整平→灑水或風干→碾壓→檢測→重復填土壓實至設計標高→刷坡整形。
    ②土方調配
本標段路基土方考慮在施工沿線就近借土和利用挖方。施工時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及監理工程師的指定,確定合理的運距。
    ③路基填筑
本工程路基填筑擬采用挖掘機取土→自卸車運輸→推土機攤鋪、整平→壓路機壓實的施工流程,采用機械化一條龍作業,挖、裝、運、攤、平、壓、檢測全部采用機械化和先進儀器進行。
填土時一定要根據設計要求控制土路基縱坡、橫坡、平整度及標高,用推土機平整,填土層再用人工以路中、路拱處加密放置樣樁高度為標準進行修正補缺至要求的填筑厚度,接著用壓路機對土層進行碾壓密實。(如土質過分干燥,有塵土飛揚現象則適當加水后碾壓)。
④攤鋪方式
    填方作業水平分層、平行攤鋪,每層松鋪厚度應通過試驗路段以監理工程師批準的數據為依據,并在鋪下一層之前,按規范要求的壓實度壓實,且在其頂面預留 2~4% 的雙向橫坡,每填一層,用平地機整平到逐步平行于最終的路基表面后,方可開始碾壓。
    ⑤路基碾壓
    選用壓實機械:15t~25t振動式壓路機。路基碾壓前應先請試驗單位對現場原有土、借土進行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試驗作為壓實度對比標準。
路基采用輕、重型壓路機結合進行碾壓,采用重型壓實標準。碾壓時,壓路機不能碾壓地段必須采取蛙式打夯機或人工夯實,路基壓實時,應遵循先輕后重、先穩后振、先慢后快、先邊后中、先高后低,以及輪跡要重疊等原則,路基壓實后,不得有松散、彈簧、翻漿及表面不平整等現象。碾壓后對土路基標高、縱橫坡度和平整度再進行調整,填土層要每層進行土壤密實度環刀試驗并每層要請監理簽字驗收,然后再填筑下一層直至回填到路基標高。
    2.2填石路堤
本工程石方較多,填石路堤采用分層填筑,小石填縫,重型壓路機振實,壓實工藝參數、檢驗標準通過路基試驗段獲得。施工方法如下:
①邊坡碼砌
填石路堤分層填筑前,先用人工碼砌一定高度,且厚度不小于2m邊坡。
②卸料
    施工中應安排好石料運行路線,專人指揮,按水平分層、先低后高、先兩側后中央卸料,每層松鋪厚度一般不超過50cm,石塊最大粒徑不得超過壓實厚度的2/3。
    ③整平
    石塊應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擺放平穩,緊密靠攏,所有縫隙填以小石塊或石屑。由于每層填筑厚度較大,故攤鋪平整工作必須采用大型推土機進行,個別不平處應用人工配合。如果石塊級配較差、粒徑較大,石塊間的空隙較大時,可于每層表面的空隙里掃入石渣、石屑、中砂、粗砂、再以壓力水將砂沖入下部,反復數次,使空隙填滿。
④碾壓
推土機推平后,直接采用重型壓路機振動壓實,壓實時繼續用小石塊或石屑填縫,直到壓實層頂面穩定、無下沉、石塊緊密、表面平整無車轍為止。壓實遍數一般由現場試驗確定,并經監理工程師檢驗批準。
    2.3土石混填路堤
    土石混合料路基常規的作業方式:運料車將填料卸在已驗收過的地基或路基壓實層上,然后用推土機推平,平地機整平,壓路機壓實。                                  
    該方法由于土石混合料中粗細料差別過大,容易造成“離析”,影響壓實后路基的整體強度;經過近幾年的施工實踐,我們總結出了“卸上推下施工工法”,很好地解決了土石混合料的“離析”問題,保證了路基整體穩定性。施工工藝如下:
    ①卸料(卸上)
    自卸汽車運料,卸在正在填筑的本層路基表面,卸料位置距本施工層的推進端頭后5~6m的位置上,即“卸上”。
    ②整平(推下)
    卸上的填料隨即用推土機向著施工層前進方向推下本層 ,并推平至接近施工層的厚度。松鋪厚度不超過40cm。
   “卸上推下”不斷連續工作,使大骨料在下,小骨料嵌入其中,保證粗細骨料混合均勻,防止了土石混合料“離析”現象的發生,粗細混合料相互間嵌固緊密,加強了路基整體性。
    ③碾壓
推土機細平后,直接采用重型壓路機震動壓實,壓實遍數一般為7~8遍,其壓實度滿足設計要求時為止。土石混填路基的壓實度要求同填石路基。
3特殊路基處理
3.1橫向或縱向填挖交界地段
①填挖高差大于3米以上、或地面坡度較陡的半填半挖路基填挖結合部應進行強化處理。
②過渡區材料采用強度大于30Mpa、最大粒徑10cm、耐風化的碎石,壓實度不小于96%。
③挖方區為土質(含強度低的軟石)時,填至上路堤頂面后,應將超挖區挖至路床底面,然后用沖擊壓路機全面補壓2~3遍,鋪設第一層土工格柵,再分層鋪筑下路床,在下路床頂面鋪設第二層土工格柵,然后鋪筑上路床。
④挖方區為整體性好的堅石、次堅石時,填方區填至下路床頂面后,應將填方部分用沖擊壓路機補壓2~3遍,同時在挖方側3m寬范圍內超挖20cm,鋪設第一層土工格柵,然后與填方部分一同鋪筑上路床。在上路床頂面結合部鋪設第二層土工格柵。
⑤鋪設土工格柵時,在挖方側應進行有效的錨固,錨釘采用Φ10鋼筋彎制而成,在土質挖方路段錨固鋼筋長度大于30cm,在石質挖方路段錨固鋼筋長度不小于20cm。對于部分陡坎路段可適當增加土工格柵層數,其錨固長度不小于1m。
⑥土工格柵采用單向型,應滿足如下要求:拉伸屈服強度不小于80KN/m,屈服伸長率不大于10%,2%伸長率的拉伸強度不小于12KN,5%伸長率的拉伸強度不小于25KN,碳黑含量不小于2%,蠕變極限強度(地溫20度)時為21 KN/m。
3.2填石高路堤
①填石路堤上路床0~20cm填級配碎石(Ⅰ類填料),粒徑與TRANBBS技術要求必須符合有關規定,下路床20~80cm其上部30cm厚的最大粒徑不得大于10cm,下部30cm厚的最大粒徑不得大于20cm,塊石強度須大于60Mpa(Ⅱ、Ⅲ類填料)。
②填石路堤80cm以下部分塊石最大粒徑不得大于40cm,塊石強度須大于30Mpa(Ⅲ類
[1][2]下一頁
[NextPage]
填料)。
③填石路堤的邊部200cm范圍內采用不易風化的塊石碼砌,塊石強度應大于30Mpa,塊石的最小邊長度不小于30cm,每一級的平臺頂部30cm厚度采用內灌M5砂漿,邊坡表面碼砌成寬20cm左右的臺階。
④填石除應滿足《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外,要特別注意在填石的空隙內灌入石渣、石屑、粗砂,使空隙填滿,并敲掉銳角突出部分,保持頂面適當平整。
⑤對于填高大于16m的填石高路堤在下路床底部鋪設雙層防滲土工布,鋪設土工布前,應先鋪設20cm厚的土、碎石土或石屑,并按要求壓實,以避免刺破土工布,防止滲水。
⑥填石路堤不宜超過24米,當地面橫坡較陡時,坡腳處應進行抗滑支擋處理。
⑦當地面橫坡陡于1:2.5時,應進行整體穩定性驗算,抗滑穩定安全系數不得小于1.25。
3.3填土高路堤
當填土高度大于20m且地面橫坡不陡于1:2.5時,應采用以下方法:
①若地面橫坡為1:5~1:2.5時,土質地段應先清除表層植被土,底部開挖成臺階狀,巖質地段當覆蓋層較薄時,應將其清除干凈后將巖石鑿成臺階狀,臺階寬不小于100cm,向內傾斜2%。
②填方最下部一級邊坡率根據穩定性驗算確定,當地面自然橫坡陡于1:2.5時、或石質地段巖層節理面順山坡路段,抗滑動穩定性系數不得小于1.25,根據驗算結果視需要采取適當的處理措施而后再進行路基的填筑。
③地基表面受地下水或地表水而影響路基穩定時,應在路基底部采用堅硬、耐風化的碎石填筑,碎石填筑厚度不小于50cm,并在路基范圍內設置截水、排水工程保證路基的穩定。
3.4邊坡整體穩定性不良地段處理
    ①對于邊坡整體穩定性不良地段的邊坡加固,采用混凝土錨桿框架加固。預應力錨桿采用Ф32高強精軋螺紋鋼筋,每孔施加250KN的預應力。
②豎肋的具體長度可以根據實際刷坡情況進行調整,但錨桿的位置須按等分坡面的長度進行放樣。
    ③當坡面巖性為土質或軟質巖時,錨桿框架嵌入土層40cm,露出10cm。錨桿框架施工前基礎先鋪砌2cm后砂漿調平層,再進行鋼筋的制作安裝,梁體采用C25混凝土澆筑,澆筑前先綁扎客土植被護坡預埋鋼筋,若遇局部架空則采用M7.5漿砌片石補砌。框架施工完畢,進行客土植被護坡。
    ④若錨桿與地梁鋼筋、箍筋相干擾,可局部調整鋼筋、箍筋的間距。
⑤錨桿每隔2m設置一處定中件。錨桿的連接采用連接器接長,不得采用任何形式的焊接接長。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