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加強TRANBBS技術管理入手確保結構混凝土質量 
孫曉桔 胡麗萍(臺州市黃巖區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
薛 勤(臺州市黃巖TRANBBS交通建筑工程公司)
臺州市交通大廈位于臺州市黃巖區104國道與82省道交匯處,為地下1層,地上16層,建筑面積12000m2,框架剪力墻結構。其中混凝土用量約4700m3,因無商品混凝土供應條件,采用TRANBBS施工現場設小型攪拌站自行攪拌,因此確保結構混凝土質量是對該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關鍵之一 。通過從抓原材料質量、混凝土配料、攪拌工藝、澆筑工藝入手,加強對施工現場的監管力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 抓好原材料質量驗收和優化混凝土配合比TRANBBS設計?
嚴格把好混凝土原材料關。砂、石選擇可靠的供應點,保證砂、石含泥量等符合規范要求。 粉煤灰、UEA膨脹劑、木鈣減水劑必須具有出廠質保書。水泥有出廠質量證明,并取樣送質監站復檢合格方能投入使用,而入庫的水泥必須在3個月內用完。
保證正確的配合比設計。本工程基礎混凝土承臺采用C30混凝土,一次性澆筑量較大,為防止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選擇低水化熱的#525水泥,同時摻加粉煤灰、緩凝型減水 劑木鈣溶液,以減少單方水泥用量以及降低和延緩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熱峰值期。地下室墻壁采用C35、抗滲等級S8的防水混凝土,外加劑選用木鈣溶液、粉煤灰和UEA膨脹劑。主體工程采用C35混凝土外加劑用木鈣溶液。
黃砂采用人工級配,粗、細砂各按50%比例摻合使用。
石子選用中石(最大粒徑20~40mm)和細石(粒徑5~20mm),中石按石子用量80%,細石按石子用量20%摻合使用。?
2 嚴格按計量配料攪拌?
混凝土嚴格按照配合比計量配料,砂、石等堅持車車過磅,多減少加,磅秤事先經過校驗,保證砂、石等原材料稱量準確。外加劑木鈣預先按比例用水溶解均勻,嚴格按一定數量摻加。
混凝土攪拌采用二次投料,“裹漿法”施工工藝,即第一次向筒內加入水泥、砂、水、外加劑等攪拌1min,第二次向筒內加入石子,再攪拌1min,出料。這種方法攪拌的混凝土,和易性、均質性好,其強度較傳統方法攪拌提高約10%。
由于水灰比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強度,要求攪拌時嚴格按要求加水,并對坍落度每班應檢測兩次。根據砂石原材料含水率適當調整混凝土配合比。
3 混凝土澆搗施工
(1)混凝土水平及垂直運輸速度。由于該工程每層建筑面積約800m2,大致為方形,樓層混凝土一次性澆搗量約130m3(僅梁板混凝土),既要保證混凝土從攪拌機卸出至澆筑完畢的時間在規定范圍內,又要保證沿混凝土澆筑方向,混凝土澆搗面再次澆搗混凝土時間間隔不大于2小時。在實際操作中,垂直運輸采用雙孔井架一座、塔吊一臺共同向樓層供混凝土。即使在頂層也能保證樓層梁板混凝土(約130m3)在9小時內連續澆筑完畢而無施工縫。
(2)施工縫處理及混凝土振搗
按照施工程序,在每一樓層混凝土面及梁底位置均設置一道水平施工縫。嚴格按規范要做好施工縫處理,鑿除表面松動石子、去除浮漿、清洗干凈,再次澆筑時做到用水充分濕潤,預先鋪厚80~100mm同配合比的去石砂漿,再灌混凝土,仔細振搗,保證接縫位置的混凝土施工質量,避免蜂窩、孔洞。
混凝土漏振和超振是施工中的常見病,要求所有混凝土一律翻鍬入模,尤其是柱、剪力墻混凝土,杜絕一次下料過厚而造成難以振搗密實現象,柱按高300mm分層下料,剪力墻按斜面分層(層高300mm)法澆筑,每一插點振搗時間為20~30s,既不能漏振而產生蜂窩、孔洞,也不能超振而可能使混凝土離析。
柱梁交接部位,鋼筋布置較密,應一點一點下料,認真振搗。對于厚度僅有300mm(部分為250mm)的剪力墻,且墻筋內另增設暗柱、連梁,連梁鋼筋較多,使得混凝土下料十分困難,因此在不改變混凝土級配前提下,征得設計同意,用等強鋼筋代換,減少鋼筋根數(鋼筋面積不變),或采取雙排鋼筋方法,解決混凝土難以下料和振搗的困難。
(3)梁板混凝土面的處理和混凝土養護:梁板混凝土面用水準儀配合進行板面標高及平整度控制,用木抹子將表面抹平,夏天氣溫較高,表面至少要抹兩遍,以防收縮裂縫。
混凝土采用灑水養護,堅持不少于7天,保證混凝土始終處于濕潤狀態,在規定齡期內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主體工程中間驗收時,混凝土經取點回彈檢測,其強度符合設計要求。并經數理統計評定,也均判定為合格。?
4 經濟和社會效益?
該工程通過加強技術管理,優化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較定額用量減少約100kg),并在混凝土計量配料、混凝土攪拌澆搗等工序中認真負責,從而保證了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工程竣工驗收時被黃巖區質監站核定為“優良”等級,并被臺州市建設局評為“括蒼杯”優質工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