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和處理混凝土裂縫 
對混凝土工程裂縫的認識,如何控制和處理混凝土裂縫方面歸納如下:
一、影響混凝土收縮和產生裂縫的主要因素:
1、水泥用量越大,含水量越高,坍落度越大,收縮越大。一般高強混凝土比中低強度收縮大(水泥用量較少的中低標號混凝土,大部分收縮完成時間約一年。用量較多的高標號水泥混凝土約為二、三年或更長。)。
2、砂巖作骨料收縮幅度增加。骨料粒徑越粗,收縮越小,骨料粒徑越細,砂率越高,收縮越大。粗細骨料中含泥量越大收縮越大。
3、環境濕度越大,收縮越小,越干燥收縮越大。早期養護時間越長,收縮越小,混凝土收縮和環境降溫同時發生,收縮和裂縫產生加劇。
4、水泥活性越高,顆粒越細,比表面積越大,收縮越大。礦渣水泥收縮比普通水泥收縮大,粉煤灰水泥及礬土水泥收縮較小,快硬水泥收縮較大。
5、暴露面積越大,包羅面積越小,收縮越大。因此,地下室盡早回填土,盡早封閉結構物和裝修對減小收縮有利。
6、外加劑及摻合料選擇不當,嚴重增加收縮,選擇適宜則可減少收縮。
二、控制混凝土裂縫的方法
1、在365JT設計方面
(1)降低結構約束,做好抗與放的良好結合,包括設置后澆帶、365JT施工縫及滑動層;(2)合理確定混凝土的強度等級;
(3)適當地加強構造配筋,提高配筋率,尤其是地下室外墻;
(4)確定裂縫控制寬度。
2、在施工方面
(1) 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及水灰比;
(2)做好保溫保濕養護的365JT技術措施;
(3)和攪拌站進行協調,做好混凝土的級配及外加劑的優選;
(4)加強和氣象站的聯系,掌握混凝土澆筑期間的氣候。
3、在材料方面
(1)通過混凝土試配,優選材料和配合比;
(2)優選緩凝型外加劑及摻和料;
(3)選擇合適的骨料品種,控制粗細骨料的含泥量;
(4)做好設備及計量裝置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