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芯混凝土配筋砌體指南 
苑振芳
1.導引 
砌體是最古老的結構形式之一,過去許多紀念性砌體結構已經證明其良好的耐久性和獨一無二的美學價值,可以確信當今砌體結構的魅力,在未來也會毫不遜色。這些歷史性砌體建筑物的基本TRANBBS設計利用重力荷載保證結構的墻、拱、壁柱和其它構件的穩定,由于這些笨重構件的重力荷載也提供了結構的橫向穩定性。 
當今的砌體構件比過去要薄得多和輕得多。 
2.配筋砌體 
配筋砌體始建于1933年加里福尼亞大地震的長灘(Long Beach)。這里和其它地區的震害表明,無筋砌體為抵抗大地震而下倒塌需要附加的橫向強度、延性和阻尼特性。 
現在由于有了注芯硅和鋼筋,已經證明現代配筋承重砌體,是設計者可以采用的最好的橫向抗側力體系之一。它具有很高的抗拉和抗壓強度,良好的延性和抗震需要的阻尼特性,尤其是其優良的抗剪強度,能有效地抵抗由地震、風、上壓和大荷載產生的橫向荷載,同時,配筋砌體能滿足多樣化建筑結構造型的需要。 
3.配筋砌體組成 
配筋砌體由鋼筋、塊體、砂漿和將它們粘結在一起而成為整體結構體系的注芯砼組成。 
4.配前砌體優點 
1)減少墻厚;2)增大跨度;3)使墻建得更高、載力更大;4)提高隔聲能力,墻中注芯砼可降低墻體傳聲的強度;5)提高耐火能力,不注芯20mm厚空心砼砌塊墻的防火限值力1小時,而注芯150mm和200mm厚墻的防火限值可達4小時;6)改善傳熱性能,砌體是一種天然的貯(散)熱體,它可以貯備熱能,注芯砌體增加了質量從而改善了熱效能。 
5.什么是注芯砼 
注芯砼既不是砂漿,也不是砼,它是配筋砌體專用、最好的膠凝材料。它可由攪拌車供貨,或在現場攪拌。 
砂、普通水泥、豆石和水是注芯砼的基本成份,將這些攪拌成一種可塑的、液態稠度的粥狀物。為獲得需要的強度,可選擇各成分的比例,或根據規范要求的其它物理性能,也可采用試驗室或現場經驗的配合比。 
砌體TRANBBS施工中有兩種注芯砼,即細注芯砼和粗注芯砼。 
5.1細注芯砼 
采用細注芯砼時鋼筋與塊體間的間隙應>6.35mm。當無其它要求另外規定配合比時,細注芯砼的體積比為:1份普通水泥,2.25~3份砂,相應塌落度200~250mm時需要的水。 
5.2粗注芯砼 
采用粗注芯砼時,鋼筋與塊體間的間隙應>12.7mm。當無其它要求另外規定配合比時,粗注芯砼的體積比為:1份普通水泥,2.25~3份砂,1~2份豆石,相應塌落度200~250mm時需要的水。 
5. 3含水量 
調整用水量以提供流動性(塌落度),并使在不同工作條件下的注芯砼很好地澆注成為可能。流動性(塌落度)允許注芯鹼流進孔洞和環繞鋼筋。流態的注芯砼中過多的水被砌塊吸收,結果顯著地降低了水灰比。潮濕的砌體對普通水泥注芯砼的養護起了重要作用,井有助于強度的提高。 
5.4細注芯砼用途 
細注芯砼用于墻中澆注間隙小、窄或鋼筋太集中的場臺。UBC規范給出了根據注芯礎的最大澆注高度、多葉墻澆注空間的寬度和注芯空心砌塊孔洞尺寸的限值。 
5.5粗注芯砼用途 
磚砌體的澆注水平間隙>38mm和砌塊孔洞的尺寸>38mmX76mm時可采用粗注芯砼。 
雖然認可的注芯砼的骨料(砂和豆石)最大粒徑為9.5mm,如果澆注空間較寬(葉墻間距>200mm),可采用骨料19mm的粗注芯砼。這樣較大的骨料占據更大的體積,減少了收縮和在相同強度時的水泥用量。由于容易澆注也可使塌落度降至180~200mm。然而澆注19mm骨料的粗注芯鹼,一般需要砼泵。 
6.外加劑 
根據試驗室或現場經驗,也可選用其它認可的加有外加劑的注芯鹼的配合比,以獲得理想的強度和物理性能。當需要采用外加劑時,應特別慎重,有些外加劑是有益的,可改善注芯砼和塊體間的粘結力。 
隨著初始水量的損失和普通水泥的水化作用,注芯砼固化而產生收縮,常常采用一種使注芯砼膨脹的外加劑,以補償這種收縮。 
寒冷天氣施工,添加早強外加劑會減少墻體必須防凍保護的時間。早強劑減少了注芯砼的硬化時間,加速強度增長,增加水化熱防止注芯砼結凍。 
絕對不應采用含有氯化物的外加劑,因為氯鹽會引起注芯砼中鋼筋的腐蝕。 
7.注芯砼塌落度 
注芯砼的流動性用塌落度截錐試驗,粗、細注芯砼必須含有足夠的水以提供200~250mm的塌落度,這取決于澆注空間的大小、每次澆注的高度和澆注的總高度、塊體的吸水率和天氣條件。 
8.澆注程序 
在砌筑時,應小心操作,防止砂漿過分地突出在澆注空間和在澆注空間底部的積灰(砂漿漏)。要清除突出在塊體上的砂漿,不得鏟下掉到內部,否則會影響與先前澆注的注芯砼的粘結。 
為防止砌雙葉墻砂漿擠出,應使灰縫砂漿從澆注砌塊的邊緣稍微退縮,或從澆注空間向后向上傾斜,這佯當砌頂上的塊體時,灰縫的砂漿被壓平,完全充滿了灰縫,在磚的邊緣可能出現空隙,但澆注注芯砼時會完全填滿這些空隙。 
9.拉結件 
當多葉墻一次的澆注高度大于300mm時:需設拉結件。當灰縫砂漿達到強度時,這些拉結件能保證各葉墻共同抵抗注芯砼產生的橫向壓力,防止葉墻起鼓或脹開。 
塌落度200~250mm的注芯鹼對砌體的等效橫向流體壓力約為19. 22KN/m2,因此,1.52m高的雙葉墻墻體每米墻將受到一個總計為22. 3KN的沖擊力。 
拉結可為灰縫鋼筋或矩形、Z形鋼筋,拉結件的長度為墻厚減50mm。拉結件不應有滴口和彎曲。每0.185m2墻面至少應有一個直徑5mm的金屬拉結件,最大水平間距為600mm。對順砌(鍺縫)施工,拉結件的水平和豎向中距分別為600mm和400mm。 
當澆注多葉墻的高度大于1.5m時,建議適當推遲澆注時間,允許灰縫砂漿獲得強度,確保水平拉結件將兩葉墻拉結在一起。 
10.固定件 
固定件就是由鋼筋制成的小裝置,包括拉結件,用于設置和保持砌體墻內的鋼筋定位。水平筋隨砌隨放,豎向筋也可隨砌隨放,也可待墻體砌好后放置。將豎向鋼筋穿過固定件以保證其適合的位置。 
在砌體中設置鋼筋應滿足允許偏差的要求。豎向鋼筋應在< 200d(d為鋼筋直徑)的間隔內設置就位固定件。 
有些僅用于豎向鋼筋的就位,有些僅用于水平筋的就位,有些則用于豎向和水平筋的就位。為滿足特殊需要可制作特別形狀的固定件。應在豎向鋼筋離基礎頂面1200mm處設置第一個固定件,在首皮設置固定件時,因與基礎伸出的鋼筋搭接,會有一定的困難。 
在設置了第一個固定件后,其它的固走件可任意設置在不同的皮中,只要保證豎向對齊,豎向間距下大于200d即可。 
11.隔斷 
當澆注多葉墻的空腔時,采用豎向隔斷以限制注芯砼水平流動的距離。這可防止注芯砼較長的流動和引起可能的材料離析,和控制一次澆注使用的注芯砼的數量。 
在澆往空間應設置豎向隔斷,以限制注芯砼的橫向流動,最大間距不大于9m。這些隔斷可在砌筑墻的全部澆注空間范圍內,由砌塊形成。 
對空心砌塊結構,可采用砂漿隔斷,限制注芯砼的水平流動,并在一天內澆注完一個墻段,有些部位的墻,如非注芯墻,
[1][2][3]下一頁
[NextPage]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