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關于加快山區公路建設決策
決策名稱
加快山區公路建設
決策依據
一、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 關于進一步扶持山區加快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規定(一九九六年三月十一日)(粵發[1996]5號)
二、印發廣東省高速公路建設365JT規劃方案的通知 (粵府[1989]151號)
必要性
我省現有50個山,區縣,約占全省土地面積的60%,這些山區的特點是地理條件差、山區、丘陵面積占其轄區土地面積的絕大部分,耕地少、工農業基礎差,財政收入少,總體經濟實力不強、信息不靈、365JT交通不便,制約了山區經濟的發展。經過"八五"和"九五"的發展,特別是在"九五"期,我廳進一步加大了山區公路建設的力度,使落后的山區交通面貌有了徹底的改變。截止至2001年底,我省山區公路通車里程已達63906公里(比1990年增加了45507公里),山區公路占全省公路總里程的61%(全省公路總里程是104000公里)。其中:一級公路1422公里(全省一級路里程是6050公里,山區占全省的24%),二級公路8781公里(全省二級路里程是14350公里,山區占全省的61%),三級公路4493公里(全省三級路里程是9923公里,山區占全省的45%),四級公路40596公里(全省四級路里程是61982公里,山區占全省的66%)。水泥砼路面15282公里(全省水泥路里程是34668公里,山區占全省的44%),瀝青路面5382公里(全省瀝青路里程是9347公里,山區占全省的58%),有路面里程62182公里(占山區通車總里程的97%)。經過近幾年的建設,我省山區公路的等級有了較大的提高,特別是二、四級路、水泥砼路面里程增長較快,大部分地區實現市到縣通一二級路,縣到鎮基本通二、三級公路,村委會基本實現通機動車的目標。山區交通不便、行車難的落后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山區公路建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 
主要措施
(一)積極籌措建設資金,加快山區高速公路建設。
山區高速公路建設是山區公路建設的重頭戲,任務最為繁重。針對資金缺口大的實際情況,我廳通過調整項目計劃、吸引外資、民資以及利用銀行貸款等渠道積極籌措資金,保證了對山區高速公路建設的投入。到2001年底,四條通往山區的高速公路中,已建成通車的有:廣清高速公路廣州至銀盞段47公里,京珠高速公路粵境南段韶關甘塘至翁城段54公里,汕梅高速公路北斗至清潭左線工程14公里,惠河高速公路博羅小金至柒聯村16公里,普惠高速公路41公里。2002年2月,京珠高速公路翁城至佛岡路段73公里也建成通車。 
(二)抓住機遇,基本實現全省村委會通機動車目標。
根據李長春書記1998年在全省脫貧奔康工作會議上的指示精神,我廳于1999年4月在廣州召開了加快我省通往村委會公路建設會議,并就加快我省通村委會公路建設力度、確保完成2000年全省所有村委會通機動車的目標作了動員和部署,要求各市統一認識、明確目標、加快進度、加強領導、健全制度、保質保量,想方設法把原定3年(到2001年)完成的任務提前到2000年完成。2000年,省委、省政府組織了"兩大會戰"我廳作為主要組成單位,動員和組織了全省交通、公路系統廣大干部職工投入"兩大會戰"中,為確保任務順利完成,2000年4月我廳在從化市召開了全省村委會公路建設現場會,對到2000止年未通行政村公路的建設補助標準又做了相應提高,其中對貧困縣按每公里7萬元給予補助(原標準為6萬元),山區縣按每公里6萬元給予補助(原標準為4萬元),平原縣按每公里3萬元給予補助(原來不補助),在會上我廳還委托省公路局與各地市交通主管部門簽了責任書。經過各方努力,2000年底我省基本實現了全省村委會通機動車的目標,完成了全省905個村委會通機動車的艱巨任務,新開鄉村公路4996公里,超計劃完成任務487公里,修建大小涵洞17480個,架設大小橋梁125座,受益人口達305萬人。
(三)加大對扶貧開發重點縣及一般山區縣公路建設的扶持力度。 
經過省,交通廳黨組研究決定,我廳先后以粵交公[1996]9號、粵交計函C1999)1756號、粵交計函[2000]1450號文、粵交規[2002]607號文下發各市交通(公路)部門,提高了省對山區及扶貧開發重點縣公路建設的補助標準:扶貧開發重點的國道在1993年的基礎上提高了150%、扶貧開發重點縣的省道在1993年的基礎上提高了100%、一般山區縣的國道在1993年的基礎上提高了108%,一般山區縣的省道在1993年的基礎上提高了100%,縣、鄉道的建設補助標準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過提高補助標準,切實解決山區公路建設的實際困難,較大提高了山區政府和群眾加快公路建設的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山區公路建設發展。
(四)加強山區公路養護管理。隨著山區公路里程迅速增加,我們加強了對山區公路的養護管理,著力提 高養護投資效益。一是保證公路養護費用及時到位,在保證國省道公路養護資金的基礎上,為了促進各地對新建鄉村公路養護工作的落實,我廳和省公路局派出督導組到各市檢查"兩大會戰"中新建鄉村公路的養護情況,對養護工作仍未到位的單位進行督促。2001年,我們在高明市召開全省公路養護工作現場會,并根據當年水毀公路比較嚴重的情況,在資金上對山區公路養護給予了傾斜,將每年每公里1000元新建鄉村公路省補助資金提前劃撥到各地,而且從2001年起,又連續三年對"兩大會戰"中新建鄉村公路每公里增加養護費用2000元,主要用于防護工程和排水工程的完善,以提高其抗災能力。對原有的縣鄉公路,從2002年開始按照每公里2000元的標準補助公路養護資金,有力促進了農村公路網的養護管理工作開展。二是進行山區公路養護生產組織形式改革,如清遠市實行大道班、專業化養護管理,配備管理干部和365JT技術人員,以機械化、半機械化代替傳統手工操作;同時改革養護用工、分配制度,實行按質付酬、多勞多得的形式,開展"雙文明勞動競賽",促進管養水平提高。三是設立路面大中修基金,對經濟相對困難的山區,先借款大中修減輕養護壓力;加速了山區'公路網技術狀況的改善。四是抓好山區國省道實施GBM工程和文明路建設,按照交通部《國省道GBM工程實施標準》,對包括山區國省道在內的公路實施GBM和文明樣板路制定了實施規范、內容、標準、資金籌措、獎懲等具體辦法,有力促進了山區公路管養水平的提高。
(五)加固改建山區承載力不足橋梁,保障公路安全暢通
經排查,全省共有2300多座危橋和承載力不足的橋梁需加固和改造,許多橋梁位于山區市,由于目前車輛超載、超限運輸現象嚴重等原因,部分橋梁安全隱患嚴重,亟須整治。為此我們采取了積極的防范措施:一是研究制訂《整治危橋及承載力不足橋梁防范安全事故措施的工作方案》,明確責任,建立和完善各項防范、監管制度,做
[1][2][3][4]下一頁
[NextPage]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