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寧夏,天氣已顯得有些冷了,然而在永寧黃河畔的中鐵四局二公司太中銀經理部的工地上,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為建好這座橫跨黃河的太中銀鐵路交通樞紐上的重點控制工程,這班平均年齡僅為23.9歲的年輕隊伍面對困難和壓力,表現出了良好的工作作風和堅強的斗志,充分展示了中鐵四局勇于創新、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企業精神,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逐漸成長為一支善打硬仗、頑強奮斗的團結之隊、戰斗之隊。
抓工期,千方百計促生產
太中銀鐵路永寧黃河特大橋工程為新建鐵路太原至中衛(銀川)線的重點控制工程,單線簡支T梁+(18-48m)單線簡支箱梁+(13-96m)簡支鋼桁結合梁+(5-48m)單線簡支箱梁+(4-32m)單線簡支T梁,共85個墩臺,全長3942.08m,工程造價2.62億元。該大橋上部結構中48m簡支箱梁采用的移動模架法現澆屬國內首創,96m鋼桁結合梁結構是國內鐵路橋梁建設中首次使用。主橋有8個墩位于深水中,主航道需滿足通航要求,工程施工難度大,采用雙壁鋼圍堰下沉較深,且在粉砂層中,水流湍急,局部沖刷很深。而經理部地處西北寧夏地區,這里每年12月初至次年3月初氣溫很低不能施工,實際工期僅10個月,工期壓力相當巨大。今年五月初,在接到工程任務后,經理部迅速組織人員、機械進行進點安攤。然而在一切準備就緒之時,施工圖紙卻遲遲未到,但工期要求卻沒有絲毫回旋的余地。面對困難和壓力,經理部首先組建了一個精干高效的管理班子,對班子成員進行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同時緊密結合施工實際,組織制定了科學嚴密的施工組織方案,根據施工任務合理地布局作業隊伍,并與作業隊簽訂分項工程經濟責任承包書,將施工任務層層分解落實,責任到人。按照“有條件立即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施工組織思路,一方面進行全面實地調查測量、修建好臨時房屋和施工便道,另一方面與設計方催等圖紙,為全面施工做好充分準備。在等待圖紙長達兩個月之久后,直到7月,部分圖紙剛到位,項目部立即投入施工清苗階段,由于該地區屬于寧夏水稻之鄉,稻田對村民來說就是命根子,為解決臨時用地、處理好40多條灌溉水渠等問題,經理部每天都要做鄉民們的調解說服工作。為協調各方關系,打通障礙中關節,公司工會主席、項目指揮長徐江洪腿跑酸了,嗓子說啞了,經常累得疲憊不堪。時間就是信譽、時間就是效益。眼看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延誤總工期猶如延誤戰場上的總攻時間,徐江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經理部緊急拿出備用資金,墊資10多萬元進行臨時用地征用和稻田補償費發放給村民們。同時利用當地政府和公安機關在鄉村貼出通告,嚴禁村民對施工現場進行干擾,為全面掀起施工高潮奠定了堅實的,在全面開工不到10天時間里,該經理部首根鉆孔樁灌注成功,現場監理工程師經過檢測,各項技術參數完全符合技術參數,實現了首戰優良的成績。
抓技術,千方百計育人才
由于永寧黃河特大橋技術含量高,施工難度大。而其中上部的48m簡支箱梁采用移動模架法現澆屬國內首創,96m鋼桁結合梁結構又是國內鐵路橋梁建設中首次使用,為創一流管理、建一流工程,經理部成立了以指揮長為組長,工程技術技術人員為成員的科技攻關領導小組,并根據工程實際制定了《科技攻關實施方案》、《工程創優規劃》等 10余項技術創優和攻關制度。針對工程施工中出現的旋挖鉆機鉆孔樁砂性土層施工、河中墩鉆孔樁施工、大流速棧橋施工、承臺施工地下水位較高等一系列的工程難點。工程部全體技術人員在項目總工程師的領導下,對地質情況、水流沖刷施工進行專項課題研究,通過共同研討,多次認真研究優化,制定出了砂性土層旋挖鉆機鉆孔樁施工方案、鉆孔樁水上平臺施工方案、承臺施工方案,順利解決了工程施工中的難題,合理降低了工程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進度。
由于太中銀鐵路屬于新上項目,年輕的工程技術人員占到九成,其中見習生5人,實習生4人,平均年齡還不到25歲。面對經理部青工多、技術力量薄弱的實際,他們不等不靠,果斷采取了“多培訓、多鍛煉、大膽用”的措施,大力培養新人。本著“干什么、學什么”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充分利用施工間隙,開辦“工地夜校”對他們進行技術和業務強化培訓,并進行階段性的理論、實做考試和考核。另一方面,深入開展“導師帶徒”活動,組成師徒對子 對,實行定期考核制,對效果突出的師徒對子給予500元的獎勵。對于進步明顯、表現突出的年輕技術人員大膽使用,先后提拔了3名擔任了技術負責人,4名擔任了測量作業負責人。現在,他們已經逐漸成為施工現場的骨干力量。看著他們在一天天地成長和進步,徐江洪覺得很欣慰,他說他要在西北建一流工程的同時培養出一支技術、業務一流的隊伍。在公司2006年上半年立功競賽中,這只年輕的隊伍榮立了集體二等功。
抓質量,千方百計堵源頭
經理部自進場伊始就把工程質量作為龍頭工作來抓,高起點、高標準的質量管理贏得了業主與監理單位的好評。他們把《質量管理辦法》、《質量創優管理體系》等措施通過細化、分解融入到每道工序的管理中來,從物資部的原材料選擇到實驗室的原材料取樣,從工程技術部、現場領工員的現場把關到安質部的監督檢查,都明確質量責任制度,做到每一道工序都能責任到人、各負其責,保證了整個施工全過程都處于受控狀態。項目指揮長徐江洪憑著幾十年的筑路經驗,有著頑強拼搏和吃苦的精神,不但天天深入
[1][2]下一頁
[NextPage]
施工現場,還親自帶領物質人員買材料,不管是刮風下雨,總要貨比三家,在原材料進場后,對原材料的名稱、規格質量證明書等進行及時驗收檢查,并按有關標準規定進行取樣復驗,經檢驗合格的原材料才允許使用。對控制混凝土的質量,經理部要求每一根樁的拌和物,試驗人員都必須進行坍落度、擴展度、泌水率、含氣量等常規指標的現場檢測。同時,經理部還對施工現場的管理建立了分工明確的旁站制度及嚴格的交接班制度,從剛筋的制作、運輸、安裝到砼攪拌、灌注,質檢工程師、現場技術員及施工隊長都進行跟蹤檢查,堅持作好詳細的旁站記錄。
嚴格的管理制度、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及措施制度的認真落實,使該工程自開工以來,沒出現任何質量事故,現場文明施工得到了業主、監理的較高評價。
抓管理,千方百計促效益
在外協隊伍管理中,經理部從隊伍的引進到使用,都根據《外協隊伍管理辦法》嚴格執行,通過外協隊伍管理“三部曲”對施工中需引進的各類外協隊伍進行廣泛調查,采取多聯系、多了解的方法多方位收集其相關信息,為施工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業主組織的外協隊伍管理檢查評比中,獲得了他們的一致好評,在兩次工地例會上,業主及監理單位都給予了高度評價,稱中鐵四局太中銀指揮部重視外協隊伍管理,在太中銀鐵路四個標段重點控制項目中,外協隊伍管理屬一流水平。
一是把好外協隊伍引進關。嚴格按照公司《項目經理部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從外協隊伍的資質、實力、報價、人員、管理、業績等方面對每支隊伍都進行認真研究,嚴格把關,在每支隊伍引進之前都派出專人有針對性地進行實地考查摸底,控制引進外協隊伍質量。經理部在與外協隊伍簽訂合同之前,首先對工程進行認真的成本分析,確定合理的單價。切實避免因單價過高或過低給項目造成效益流失和經濟糾紛,給經理部整個工程成本造成負面影響;從源頭上避免了因單價低于外協隊伍實際施工的成本價而造成工程質量問題和工程進展不順暢的問題。
二是把好外協隊伍監控關。保證施工生產安全、質量、進度。施工質量的好與差,施工進度的快與慢,與施工隊伍的管理息息相關。為加強外協隊伍勞務人員的管理,預算合同部在與外協施工單位簽訂勞務施工合同的同時,要求外協隊伍代表與其下屬簽訂勞務用工合同,并將勞務用工合同保存備案,作為勞務工資發放的有效依據,從而在源頭上遏止了拖欠民工工資的現象發生。同時,經理部還把外協隊伍的獎罰制度納入到與正式員工的行列,做到同獎罰,根據施工計劃安排,按照每個施工隊伍的機械、人員情況認真制定每個外協隊伍月施工計劃,超計劃完成的給予獎勵,未完成計劃的給予罰款。并且將獎罰措施下發每個施工隊伍簽認,根據當月完成情況及時給予兌現,開工至今先后直接發放金額達80萬元,人次達 300人,大大提高了各個施工隊伍的積極性,使施工生產計劃任務有序可控的進行。
三是把好工程結算關。針對大部分施工隊伍均是初次與中鐵四局二公司合作,對經理部的管理方式較為陌生,經理部結合實際情況,成立了民工工資管理領導小組,并制定了《外協隊伍工程結算辦法》及《民工工資發放管理辦法》,并積極向每個施工隊伍宣傳。規定每月20日對外協隊伍已完合格工程量進行收方,辦理結算手續。為防止結算不符合實際,預算合同部制定了結算總控制臺帳、結算臺帳,每月結算時與總控制臺帳對照,如果發現超出部分立即查找原因并且及時更正,確保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由于經理部外協隊伍管理卓有成效,規避了經濟等許多糾紛,使施工生產進度穩步推進,經理部也因管理措施得力得到了業主10萬元的獎勵。
抓三工,千方百計保后勤
由于經理部地處祖國西北地區,施工駐地偏僻,生活、娛樂設施簡陋,職工業余文化生活枯燥,為使員工全心身的投入到施工生產中,經理部始終堅持“以人為本” 的工作思路,積極開展“三工”建設,以改善職工的生活工作條件為中心,使“三工”建設與工地建點安攤同步進行,做到“同規劃、同部署、同落實”,按照集團公司、二公司關于“三工”建設的要求,高標準、高起點展開。先后投入資金20余萬元建成高標準臨房、為職工配備了統一的床鋪、被褥等。同時我們還購置了洗衣機、添加了職工日常生活用品,方便了職工生活。為活躍職工業余文化生活,工會建立了職工文化活動室并根據實際情況先后購買了電視機、VCD、音響、圖書以及羽毛球、象棋、跳棋等文體用品,訂閱了《知音》《參考消息報》等報刊雜志,在“五。一”等重大節日期間組織了形式多樣文體的活動,豐富了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從而激發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今年夏季,經理部提前購買了十滴水、風油精、仁丹、藿香正氣水等防暑藥品發放到職工手中,經理部黨委還先后多次為一線員工“送清涼”,將礦泉水、西瓜等防暑食品送到施工現場,高溫期間,經理部食堂堅持每天兩次將綠豆湯送到工地,由于經理部措施得力整個暑期施工期間施工現場沒有發生一例中暑現象,有效促進了施工生產。
(張君)
中青在線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