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填筑試驗段施工組織設計
一、工程概況
本合同段內路基試驗路段設在K42+000-K42+200段,長 200米 ;全幅施工,分層填筑。
二、試驗目的
1、確定松鋪系數
2、確定機械設備組合
3、確定壓路機的碾壓工藝、碾壓遍數及碾壓時含水量
確定出以上各數據,達到指導以后路基施工的目的
三、施工方案
1、料場的選取
取土場定為沙陀國昆河河槽料場,該料場儲料豐富,
含礫量( 5mm 以上) |
最大干密度(g/cm3) |
最佳含水量(%) |
15% |
1.95 |
6.0 |
25% |
2.04 |
6.0 |
35% |
2.08 |
7.0 |
45% |
2.17 |
6.0 |
55% |
2.18 |
6.8 |
2、試驗路段內的清表,夯實等填前處理
本試驗段原為荒地,將試驗段占地范圍內的雜草,樹根等清除干凈,然后再進行碾壓。K42+000-K42+200段內路基原狀土的最大干密度為ρ干= 2.02g /cm3,最佳含水量為W=9.5%;填前碾壓壓實度為90%。
3、攤鋪厚度的選取
本試驗段共長 200米 ,虛鋪厚度 30cm ,運輸虛方采用1.38的換算系數。
4、路基土的填筑
填前處理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后,立即進行路基土的填筑,試驗段內的路基填筑采用集中取土。具體方案為:采用50ZL裝載機取土裝車,用自卸汽車拉運至試驗路段內,裝載機配合推土機粗略攤平,水車灑水至最佳含水量稍高后,再用平地機整平,壓路機壓實。運土時,根據既定運輸車的標定方量,按所擬定的虛鋪厚度算出每一車所能攤鋪的面積,由現場施工人員指揮卸車。
5、含水量的控制
試驗段內的試驗員現場測出取土場土壤的天然含水量,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需要的灑水量。若天然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的5%以上則需要晾曬,晾曬至高于最佳含水量的3%~5%時整平;若天然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則需用灑水車灑水,根據當時的天氣狀況,灑水時應使填料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2~3%。
6、整平
控制好含水量,立即進行整平,坡腳兩邊掛工程線明確虛鋪高度,先用推土機將土堆粗平,在粗平過程中安排人手不間斷的用鐵鍬挖開填土以核對該處的虛鋪厚度,然后用平地機精平至虛鋪厚度。
7、壓實遍數的控制
采用18T自行式振動壓路機進行壓實。嚴格按照路基的操作方法進行壓實,壓實操作應按先輕后重,先慢后快,先邊緣后中間的原則進行,壓實時,先靜壓1遍,然后用微振壓實一遍后再進行強振壓實,強振壓實時壓路機行進速度不大于 2.3Km/h ,相鄰兩次的輪跡應為重疊輪寬的三分之一,保持壓實均勻,不漏壓。
8、檢測
施工時,在壓路機每振動碾壓完1遍,試驗人員立即進行干密度的定點檢測,直至干密度不再增長為止,以確定最佳碾壓遍數。測點應分布于試驗路各斷面的左,中右側,并且不少于12點。
9、實測項目檢測:壓實后檢測高程、寬度、平整度和縱、橫坡度,并做記錄,和規范要求做比較,合格后上報監理。
10、數據分析
根據現場記錄數據進行分析,作出分析圖,得出所需數據。并根據現場的施工工藝及碾壓工藝進行指導今后的施工
三、時間安排:
計劃在 2008年8月25日 開始至 9月6日 結束。
四、機械配置計劃
本試驗段內計劃配置:
壓路機:兩臺(CA25一臺);
裝載機:一臺(ZL-50);
T140推土機:一臺;
自卸車:15輛(SGZ140);
平地機:一臺(PY190);
五、人員配置
5.1本試驗段內計劃參與技術管理人員有:
生產經理:李軍
總工程師:牛羨平
施 工 員:楊有誠
試 驗 員:楊軍、陳志遠
質檢工程師:何凱
測量工程師:薛小飛
5.2本試驗段內計劃勞動力配置:
機械操作人員:20人;
普 工:10人。
六、施工流程圖(見附頁)
路基填筑試驗段施工工藝框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