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四年,我們對省道315線陵縣段瀝青路面12908m2坑槽的修補實踐證明,利用舊瀝青混合實后再生新技術,較好的解決了瀝青路面坑槽隨有隨補的問題。利用現場挖出的舊路面混合料現場拌合、攤鋪,避免了拌合料遠距離運輸的料溫損失,節約了運輸成本;舊料再生加溫用液化氣,減少了環境污染;小量生產,無需動用大型拌合設備,彌補了大型常規熱拌設備不能及時和少量生產的缺陷,降低了混合料的造價,為挖補路面坑槽開拓了新路,是公路養護中經濟實用的一項新技術。
一、使用冷再生修補路面坑槽首先要解決的幾點問題
1、研究再生混合料在不同溫度下的溫度適應性、生產質量主穩定性等。
2、直接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評估。
3、解決由小面積和小范圍的生產轉為大面積的程序化生產,以取代常規熱拌機械設備不經濟與不適用的問題,解決其重復倒運瀝青和砂石材料等繁雜過程,為解決小修挖補點多、線長、不易管理和操作等難題,提供了可行的措施。
4、舊瀝青路面再生料的主要技術指標試驗。如馬歇爾穩定度、油石比、密實度及其舊瀝青路面的瀝青含量、石料級配等指標試驗。
二、舊瀝青再生料修補路面坑槽的工程程序
1、挖除舊路面面層:經測量、劃線、切割、風鎬鑿松后,人工用鐵锨將舊料堆在一旁。注意測量劃線要與公路軸線平行或垂直,切割不要破壞基層,如發現基層損壞應進行補強處理。
2、選擇舊料:在挖清舊路面混合料的過程中,注意清除舊料中的泥土、雜物,向拌合倉內裝料時,塊大的要搗碎,以塊的直徑不大于10cm為宜。
3、對舊瀝青混合料取樣進行油石比、級配、馬歇爾穩定度等項試驗,測定各項技術指標,確定瀝青、級配料的添加量,并使之符合《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的試驗規程》。
4、加配瀝青和礦料,按試驗室測定的百分比,計算出每噸應加瀝青和級配礦料數量,經測試不需要添加的可以直接拌合。如104線試驗段,經測定油石比、石料級配指標符合規范要求,不需要添加瀝青和礦料。
5、拌合、攤鋪、碾壓和初期養護。
6、按照施工程序分別記錄施工中有關數據,以便總結經驗,改進工作。具體操作工藝流程為:測量—切割路面—風鎬鑿松—人工清除—選樣試驗—秤重裝料—按比例添加料—拌合—卸料攤鋪—整平碾壓—質量檢測。
三、舊瀝青混合料再生新技術的實用價值
1、常規的修補路面坑槽的弊端
⑴常規熱拌設備不能生產小批量成品料,從加熱瀝青到出現成品料至少要3—5天,況且,成品料從拌合廠運到施工現場,增加拌合料二次倒運和重復加溫的成本。
⑵乳化瀝青能現場拌合,但乳化瀝青不隨時供應而且造價高。
⑶低溫拌合瀝青混合料加入20%的煤油等拌合而成的拌合料,裝入袋內密封儲存,低溫情況下挖補使用,其造價高。
2、用舊瀝青混和料再生技術的優點:舊瀝青再生新技術一年四季均可施工,方便快捷,在施工現場,隨時破碎回收舊料,隨時加熱還原成新的再生拌合料,隨時修補坑槽,為保持干線公路常年無坑槽,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技術保障。
四、效益
經與常規拌合料乳化瀝青現場拌合料及低溫拌合料相比,節約費用50%,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五、性能及特點
1、變廢這寶,減少污染
舊瀝青混合料再生新技術的最大優點是能廢物利用,舊料再生,變廢為寶,其它的挖補方法如使用常規設備拌合、低溫拌合料、乳化瀝青現場拌合料等都不便利用舊料再生,只能棄之路邊,增加了環境污染,影響了路容美觀。
2、輕巧便捷,機動性強
該技術采用的設備體積小,重量經,不需要動用大型設備,用一輛小卡車或小拖車就能牽引,車上拌合作業,自帶燃料,電腦控制,運轉自如,拌合均勻,對公路上出現的坑槽可隨見隨補,及時方便。
3、適合各種氣候條件
舊瀝青混合料再生可應就地拌合,就地壓實,高溫季節拌合時料溫可采取低限值控制,比規范規定溫度低200C這宜,低溫季節可采取高溫控制,按低溫環境下仍能施工作業,適合各種氣溫條件。
4、具有良好的環保性能
現場施工用丙烷氣加熱,不揚塵不冒煙霧,既提高了環保指數,又改善了工人勞動環境,降低了勞動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