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鐵六號線B標段施工控制網(wǎng)測量
摘要:介紹廣州地鐵六號線B標段施工控制網(wǎng)的精度設計、選點原則、施測方法等并對結(jié)果進行分析,該方法可以保證車站與線路連接的整體性,同時可滿足定位測量、施工放樣和隧道貫通的需要。
關(guān)鍵詞:地鐵 施工控制網(wǎng) 測量 精度評定
1 工程概況
廣州地鐵六號線首期工程為潯峰崗—燕塘段,其中B標段起始文化公園站,沿途經(jīng)一德路站、海珠廣場站、北京路站、越秀南站、東湖站、東山口站、區(qū)莊站、黃花崗站、水蔭路站、沙河站、天平架站至燕塘站。其中有6個站點設置與其它線路換乘或銜接,由于沿線多老城區(qū)、線路曲折且為廣州市繁華地段,測量難度較大,工程已于2006年6月開工,2010年建成并投入運營。
2 控制網(wǎng)精度設計
廣州市平面坐標系,西投影帶坐標,投影面高程為廣州高程系H=5 m。
2.1 GPS點精度
①最弱點點位中誤差≤±12 mm;②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10 mm;③最弱邊相對點位中誤差≤1/90 000。
2.2 導線(控制)點精度
①導線附(閉)合長度3~5 km;②測距中誤差≤±6 mm;③測距相對中誤差≤1/60 000;④測角中誤差≤±2.5″;⑤方向閉合差

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1/35 000;⑦最弱點點位中誤差≤±15 mm;⑧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8 mm。
2.3 主要測量儀器
GPS點和施工控制網(wǎng)測量使用儀器見表1。

2.4 布網(wǎng)原則
1)設在地鐵線路兩側(cè),沿線路走向盡可能布設成直伸狀,并形成附(閉)合或多個結(jié)點網(wǎng),導線附(閉)合長度3~4 km左右。
2)首級GPS控制網(wǎng)點連接時,連接角應>30°,個別極困難時亦應>1°;
3)由于首級GPS控制網(wǎng)點已埋設在沿線兩側(cè)的樓頂上,與首級GPS控制網(wǎng)點連接邊的俯仰角應<20°,個別極困難地點亦應<30°。
4)根據(jù)地鐵工程的特點,在車站、豎井附近適當加密,每個車站(或豎井)布設3個以上的控制點,形成小閉合環(huán)或節(jié)點網(wǎng)。
5)相鄰點之間的視線距障礙物的距離應不受旁折光的影響,視線穿過區(qū)域應無散熱體、強磁場等,以免影響距離測量。
6)相鄰導線邊長不宜相差過大,其邊長比值應≤3倍,為滿足特殊需要時,其邊長比值亦≤5倍。最短邊長≥100 m。
7)加測的GPS點除滿足上述要求外,還應滿足GPS布點的要求,即對天通視,視場周圍障礙物高度角應<15°,遠離電磁波發(fā)射及吸收源,以克服電磁波對GPS測量的影響。
2.5 控制網(wǎng)布設
首先在1/2 000線路圖上選點布網(wǎng),然后現(xiàn)場踏勘,認真篩選,反復比較,逐一落實確定。全網(wǎng)布設控制點59個(借用和聯(lián)測樁點4個),使用C級GPS起算點7個,加密GPS點6個,共72個控制點組成了廣州軌道交通六號線B標段精密導線控制網(wǎng)。
由于海珠廣場、東湖、燕塘等站附近無GPS控制點和高級附合方向,個別區(qū)段導線附合長度較長約5km左右。因此用GPS測量手段將LJ044、貿(mào)易中心(二號線GPS點)、LJ058、LJ060、LJ082、LJ084等點加密,按C級GPS網(wǎng)觀測要求施測,以增加導線網(wǎng)的附合方向、縮短導線附合長度提高導線網(wǎng)的精度,GPS網(wǎng)形示意圖見圖1。

3
[1][2][3]下一頁
[NextPage]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