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車站深基坑降承壓水施工及監理控制重點 摘要:敘述了某地鐵深基坑施工中降承壓水的方案設計及降水過程,并探討了監理在降承壓水施工過程中應該掌握的一些重點,對確保基坑挖土和主體結構施工安全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地鐵車站;基坑;降承壓水;監理;控制重點 1 工程概況 某地鐵車站主體為地下2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車站基坑全長約276 m(兩端結構內緣為1~32軸,1~3軸為站前單渡線),頂板覆土厚約2.3 m,圍護結構采用地下連續墻;端頭井墻厚800 mm,標準段墻厚600 mm;采用明挖(順作法)施工,端頭井豎向設5道支撐,標準段豎向設4道支撐;1~3軸和28~32軸地基采用高壓旋噴滿樘加固,加固深度為坑底以下4 m。 2 地質條件 根據勘察單位提供的地質、水文報告顯示:1~3軸位于正常地層分布,⑥層頂板埋深為26.9~27.9 m,⑦2層頂板埋深為29.0~32.5 m;28~32軸位于古河道區,⑤2層埋深淺(約15 m)、厚度大(平均厚度約17 m),⑥層土缺失,⑦2層頂板埋深為27.7~35.3 m。⑤2層為微承壓含水層,承壓水埋深5.75 m,⑦2層為承壓含水層,承壓水埋深5.21~7.31 m;承壓水埋深變化幅度在3~11 m,故1~3軸、28~32軸區段需采取減壓降水措施。 3 減壓井設計 3.1 西區單渡線段 1~3軸為該車站的單渡線段。1~2軸為盾構始發井(長13.7 m,凈寬6.4 m,開挖深度約為17.3 m);2~3軸為標準段(平面形狀為梯形,長36.2 m,凈寬5.4~9.5 m,開挖深度約為15.6 m)。始發井地下連續墻深32 m,標準段地下連續墻深28.5 m;地下連續墻墻趾位于⑥層,未穿透⑦2承壓含水層;該范圍內結構底板位于⑤1-1層,與⑦2層之間有⑥隔水層。 通過分析該區域地質、水文特點,選擇坑外布置3口減壓井(J1、J2、J3)、1口觀察井(G1);坑內布置3口疏干井(S1、S2、S3),見圖1。



[1][2][3]下一頁
[NextPage]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