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 欧洲 日产,国产成a人亚洲精品无码樱花,欧美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品特点,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大跨橋梁安全監測的技術方法分析

   2007-01-07 不詳 佚名 11190

摘要]首先介紹了現代大跨橋梁的安全監測的意義,通過比較目前幾種測試位移儀器的優缺點,提出用GPS進行大橋位移監測的新方法,并闡述了其原理和特點;指出目前用干系統識別的時域和頻域法的各自不足,探討結合時頗的參數識別的新方法,最后提到目前用于大跨橋梁損傷檢測方法的困難。
關鍵詞 大跨橋梁 GPS 系統識別 損傷檢測


一、橋粱安全監測的意義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交通運輸的需求,許多大跨度橋梁應運而生,尤其是懸索橋以其跨度大,造型優美,節省材料而備受人們的青睞,成為大跨度橋梁的首選。但隨著跨度的增大,從幾百m到3000m;加勁梁的高跨比越來越小,(l/40~l/300);安全系數也隨之下降,由以前的4~5下降為2~3。另外,由于其柔性大,頻率低,對風的作用很敏感。由于缺乏必要的監測和相應的養護,世界各地出現了大量橋梁損壞事故,給國民經濟和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
1994年10月韓國漢城發生了橫跨漢江的圣水大橋中央斷場50m,其中15m掉入江中,造成死亡32人、重傷17人的重大事故。據稱造成橋梁在行車高峰期突然斷裂的原因是長期超負荷運營,鋼梁螺栓及桿件疲勞破壞所致。
1940年完工的主跨853m的塔可馬大橋(Tacoma Narrows),只使用了三個月,便在19m/s的風速下造成了塌橋事故 :1951年主跨 1280m的金門大橋于風速 15~1520m/s時因振動而造成橋體部分損壞,等等。
美國現有的約50萬座公路橋中,20萬座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傷。1967年2月橫跨美國俄亥俄河上的銀橋突然倒塌,造成46人死于非命。
我國早期建造的斜拉橋,由于拉索的防護不合理而引起的斜拉索的嚴重銹蝕,如濟南黃河橋、廣州海印橋的斜拉索在遠未達到他們的設計壽命下,被迫全部更換,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和不良的社會影響。
過去十幾年里,我國已建成一批大跨度橋梁,僅上海就有南浦、楊浦和徐浦大橋等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橋梁,另外,香港的青馬大橋和虎門的虎門大橋又是我國首次建立的懸索橋,近年來我國特別是沿海地區交通發展迅速,迫切需要建立一大批大跨度橋梁。為了確保這些耗資巨大,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大橋的安全耐久,必須對這些大橋進行連續的監測。
目前,橋梁的監測越來越受到重視,許多研究人員都在致力于橋梁的監測研究,橋梁的安全監測正日益成為土木工程學科中的一個非常活躍的研究方向[1,2,3]。


二、橋梁位移監測儀器的現狀
大跨度橋梁受風荷載,車載,溫度和地震影響較大,而在沿海地區一般無地震,主要受臺風,車載和溫度的影響,為保證其在上述條件下的安全運營,必須研究橋梁在上述條件下的實際位移曲線,而目前對風的研究僅局限于理論和模型實驗,對實橋在風作用下的研究還不充分,對車載的研究也只是在特定時間和空間下進行。主要原因是測試儀器的不合理,對大橋不能連續實時監測。目前用于結構監測的儀器主要有:經緯儀、位移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和激光測試方法。
上海楊浦大橋就采用的是全站儀自動掃描法,對各個測點進行7s一周的連續掃描,其缺點是各測點不同步以及大變形時不可測。
位移傳感器是一種接觸型傳感器,必須與測點相接觸,其缺點是對于難以接近點無法測量以及對橫向位移測量有困難。
加速度傳感器,對于低頻靜態位移鑒別效果差,為獲得位移必須對它進行兩次積分,精度不高,也無法實時。而大型懸索橋的頻率一般都較低。
激光法測試精度較高,但在橋梁晃動大時由于無法捕捉光點也無法測量。
除上述不足外,對橋梁的扭角測試也力不從心,為對橋梁進行安全監測,必須尋找更好的測試方法。目前出現了利用GPS進行測試的新手段,在橋梁高層結構上進行實地測試[4~6],過靜君與1996年對深圳帝王大廈,1998年對香港的青馬大橋進行了實驗研究,特別是1999年在廣州虎門大橋進行了實橋測試,目前已正常工作。國外的dodson,A.H,1997;brown,G.J,1999也利用GPS對結構進行監測,獲得了成功,但在國內利用GPS對橋梁的測試還無先例,在國外也僅限于位移監測,利用GPS進行動力分析和研究橋梁在風和車輛作用下的力學行為還不充分。下面介紹利用GPS監測的原理和特點。
GPS位移監測原理:大橋位移監測系統是采用衛星定位系統。它是利用接收導航衛星載波相位進行實時相位差分即 RTK技術(Real Time Kinematic),實時測定大橋位移。原理見圖1。

GPS RTK差分系統是由 GPS基準站、GPS監測站和通信系統組成。基準站將接收到的衛星差分信息經過光纖實時傳遞到監測站。監測站接收衛星信號及GPS基準站信息,進行實時差分后可實時測得站點的三維空間坐標。此結果將送到GPS監控中心。監控中心對接收機的GPS差分信號結果進行橋梁橋面、橋塔的位移、轉角計算,提供大橋管理部門進行安全分析。
GPS監測大橋位移特點:
(l)由于GPS是接收衛星運行定位,所以大橋上各點只要能接收到6顆以上GPS衛星及基準站傳來的GPS差分信號,即可進行GPS RTK差分定位。各監測站之間勿需通視,是相互獨立的觀測值。
(2)GPS定位受外界大氣影響小,可以在暴風雨中進行監測。
(3)GPS測定位移自動化程度高。從接收信號,捕捉衛星,到完成RTK差分位移都可由儀器自動完成。所測三維坐標可自動存入監控中心服務器進行大橋安全性分析。
(4)GPS定位速度快、精度高。GPS RTK最快可達10~20Hi速率輸出定位結果,定位精度平面為10mm,高程為20mm。
當然,GPS進行橋梁的實時監測也存在著不足,目前僅能對變形相對較大的位移進行監測,對于小位移還需進一步提高GPS的定位精度,但不排除GPS對其他大型結構的應用前景。


三、橋架空全監測的理論研究現狀
傳統檢測手段可以對橋梁的外觀及某些結構特性進行監測。檢測的結果一般也能部分地反映結構當前狀態,但是卻難以全面反映橋梁的健康狀況,尤其是難以對橋梁的安全儲備以及退化的途徑作出系統的評估。此外常規的檢測技術也難以發現隱秘構件的損傷。目前得到普遍認同的一種最有前途的方法就是結合系統識別,振動理論,振動測試技術,信號采集與分析等跨學科技術的實驗模態分析法。
在系統參數識別方面目前普遍采用兩種方法:頻域法和時域法。頻域法利用所施加的激勵和由此得到的響應,經過FFT分析得到頻響函數,然后采用諸如多項式擬和的方法得到模態參數,由于可以采用多次平均來消除隨機誤差對頻響函數的影響,采用頻域識別方法的精度有一定的保證,不過該法存在以下缺點:①基于振型不偶聯,因此,只能識別具有經典阻尼的結構的實模態。像大跨懸索橋這樣的結構,具有明顯的非經典阻尼性質。頻域法應用受到限制。②需要經過FFT分析,由此帶來了諸如泄漏等偏度誤差對參數識別的影響。近來的環境脈動法可以無須知道激勵而得到振型參數,又擴展了該法的應用范圍[7,8]。70年代后期出現的時域識別方法,彌補了頻域法的不足,可以用隨機或自由響應數據來識別模態參數。它們不必進行FFT分析,從而消除了FFT分析所帶來的誤差。尤其是它還可以從未知隨機激勵的響應信號中得到隨機減量特征,因此該方法成為能依據在線信號對系統進行識別的唯一方法。但也存在著一些缺陷:由于在參數識別時運用了所測信號的全部信息,而不是截取有效的頻段,于是信號中包含的模態數目比較多,但由于實驗測試環節及其他原因,使得其中的一些模態的信息并未被充分收集,以致只能將這些殘缺的信息看作噪聲,目前排除噪聲的方法主要有擴階識別和最小二乘法。當前利用ITD法對橋梁進行在線監測取得一定成果[9,10]綜上所述,時域法和頻域法均有自己的缺陷,應尋找一種綜合時頻的方法以提高識別精度,近來出現的小波變換可以綜合時頻,可探討其在橋梁參數識別方面的應用。在結構損傷檢測定位方面,目前可分為模型修正法和指紋分析法兩類。
1.精確的有限元建模是大型橋梁鳳震響應預測的重要前提;也是結構安全監測,損傷檢測以及實現最優振動控制的基礎。但是,盡管有限無法得到了高度的發展,實際復雜結構的有限元模型仍然是有誤差的。有限元建模為結構飛行提供完整理論模態參數集,但這些參數常常與結構模態實驗得到的參數不一致。因此,必須對結構理論模型進行調整或修正,使得修正后的模態參數與實驗相一致,這一過程即有限元模型修正。
模型修正法在橋梁監測中主要用于把實驗結構的振動反應記錄與原先的模型計算結果進行綜合比較,利用直接或間接測知的模態參數,加速度時程記錄,頻響函數等,通過條件優化約束,不斷地修正模型中的剛度和質量信息,從而得到結構變化的信息,實現結構的損傷判別與定位。其主要方法有:
(1)矩陣型法,是發展最早,最成熟,修正計算模型的整個矩陣的一類方法,它具有精度高、執行容易的特點,主要缺點是所修正的模型的物理意義不明確,喪失了原有限元模型的帶狀特點,這方面的代表應屬Berman/Baruch的最優法。
(2)子矩陣修正法,通過對待修正的字矩陣或單元矩陣定義修正系數,通過對宇矩陣修正系數的調整來修正結構剛度,該方法的最大優點是修正后的剛度矩陣仍保持者原矩陣的對稱,稀疏性。
(3)靈敏度法修正結構參數通過修正結構的設計參數彈性模量E截面面積A等來對有限元模型進行修正。
上述的前兩種方法通過求解一個矩陣方程或帶約束的最小化問題來修正剛度和質量矩陣,并假定剛度與質量的變化相互獨立。因此,這類方法不適用于結構剛度矩陣和質量矩陣變化相關的有限元模型修正。而大跨度橋梁的質量變化通常會弓愧結構剛度的變化,屬于典型的非線性問題。只有第三種方法利用觀測量對結構參數的敏感性來修正結構參數。基于敏感性分析的參數修正可以從敏感分析的中間結果看出各參數對結構振動的影響程度;并且,可直接解釋結構物理量的修改,無須通過利用總綱陣的比較來反映修改情況。然而但待修正參數較多時,該方法常會得出違背物理意義的參數修正。
2.指紋分析方法,尋找與結構動力特性有關的動力指紋,通過這些指紋的變化來判斷結構的真實狀況。
在線監測中,頻率是最易獲得的模態參數,而且精度很高,因此通過監測頻率的變化來識別結構破損是否發生是最為簡單的。此外,振型也可用于結構破損的發現,盡管振型的測試精度低于頻率,但振型包含更多的破損信息。利用振型判斷結構的破損是否發生的途徑很多;MAC,COMAC,CMS,DI和柔度矩陣法。
但大量的模型和實際結構實驗表明結構損傷導致的固有頻率變化很小,而振型形式變化明顯[11,12],一般損傷使結構自振頻率的變化都在5%以內[11,12],而Askegaard等在對橋梁的長期觀測后發現,在一年期間里橋梁即使沒有任何明顯的變化,其振動頻率的變化也可達10%[63],因此一般認為自振頻率不能直接用來作為橋梁監測的指紋,而振型雖然對局部剛度比較敏感,但精確測量比較困難,MAC,COMAC,CMS等依賴于振型的動力指紋都遇到同樣的問題。對橋缺損狀態的評價缺乏統一有效的指標,有人以模糊理論,結構可靠度理論等為理論框架建立了各種橋梁使用性能評估專家系統,但必須首先建立各種規范和專家數據庫。


四、結論與展望
(l)由于大跨橋梁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安全系數低,必須對其進行連續實時監測。
(2)由于GPS定位精度高,速度快,同其他幾種位移監測儀器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可用它對大跨度橋梁做連續實時監測,同時應進一步提高其精度,從而擴展其應用范圍。目前GPS已在虎門大橋安裝成功,實現了對大橋連續實時監測。
(3)在系統識別方面,比較了時域和頻域法的優劣,今后應進行結合時頻的系統識別研究。
(4)在模型修正方面,應在基于敏感性分析的基礎上,研究適合于大跨橋梁的模型修正方法。
(5)由于對橋梁缺損狀態的評價缺乏統一有效的指標,應結合實驗測試和有限元建模研究適合于大跨橋梁的指紋指標。


參考文獻
[l] Sreenivas Alampalli and G. Fu Remote Bridge Monitoring System for Bridge condition, Report 70,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reau, New York State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Albany, New York, August 1994
[2] Guo, Jingjun; Ge, Shengjie, Research of Displacement and frequency of tall building under wind load using GPS., Proc.Of ION GPS Proceedings of the 1997 10th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meeting of the Satellite Division of the Institue of Navigation, ION GPS-97. Part 2 1997. 9, 1385 ~ 1388
[3] Dodson, A. H. Moore, t., Roberts, G. W, monitoring the movements of bridges by GPS, Proc. Of ION GPS v2 Sep16-19 1997 1997 1st Of Navigation 1165-1172
[4] Brown, C. Jkaruna, R; Ashkenazi, V:Roberts, G. W; Evans, R.A, Monitoring of structures using the GPS, Proc of the lsntitution civil Engineers, Structural and Buildings 1999, 134.(1), 97-105.
[5] 朱宏平,段雪平。環境隨即激勵下斜拉橋的模態分析。實驗力學,1999.12(40)
[6] 朱宏平,張之恿。懸索橋的動力模型設計與實驗。華中理工大學學報,1999.27(3)
[7] J. C. Asmussen,S.R.Ibrahim Random Decrement: Identification of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Ambient Excitation, the 15th IMAC 1998,915-921


 
舉報收藏 0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論文
推薦圖文
推薦論文
點擊排行
?
網站首頁  |  隱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津ICP備20006083號-1

津公網安備 12010502100290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汾西县| 龙泉市| 封开县| 黔南| 贡嘎县| 鄂托克旗| 于田县| 南涧| 达拉特旗| 河间市| 临汾市| 九台市| 南宁市| 彭山县| 呼和浩特市| 台山市| 商丘市| 宜州市| 容城县| 沂水县| 海晏县| 泸州市| 临泽县| 泰州市| 上高县| 灌南县| 新昌县| 惠安县| 宾川县| 犍为县| 临汾市| 五华县| 江陵县| 额尔古纳市| 黔西| 尚义县| 莱阳市| 朝阳区| 秭归县| 会东县| 庆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