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漕俞路立交跨國道43.66m“T”梁,考慮運輸困難、自重117T、跨國道安裝難度大等因素,采用現場預制,設置滑道,交通維護等并由兩臺150T汽車吊進行逐根安裝。
二、工程概況:
漕俞路4標段主線K18孔為橫跨318國道的T梁,該孔T梁梁長43.66m,其中東幅橋7片T梁為異型梁,梁長和斜交角度不等,梁長分別為42.699m~43.66m;西幅橋7片以及非機動車道4片T梁為標準梁。T梁梁高為2m,底寬55cm,采用C60高標號砼。
考慮到T梁長度較長,自重大(最大起重量117T),又處于318國道上,架設時運輸車輛無法完成轉向,導致架設極其困難,另外運輸成本也高,因此根據實際情況決定采用現場制作、運輸以及吊裝的方案。
三、T梁預制場地布置及承載力計算:
1、操作、囤梁場地的布置:
場地布置在318國道南側和主線的西側,根據梁的長度、寬度和數量,場地布局為43m×45m,結構采用原地找平壓實后鋪設20cm道渣基礎,再澆注10cmC20混凝土(為防止地基局部沉降而影響到T梁的質量,砼底部加鋪Φ8mm@200mm鋼筋網片)。
2、縱橫向牽引基礎:
考慮到T梁制作完畢后和架設前需要縱橫向移動就位,而T梁本身自重很大,單片梁重量達到117噸,因此必須設置縱橫向牽引基礎。根據成本分析和力學計算,基礎采用25cm×25cm的C25鋼筋混凝土預制方樁,樁長采用6m,間距按0.5m布置;系梁采用C30鋼筋混凝土,斷面尺寸為80cm×60cm。
3、力學計算及材料:
(1)樁基承載力計算(按2m單體范圍計算):
梁體自重: G=2×46.8/2×2.5×1.05=123噸(單側)
單樁承載力:N=6×0.25×4×3.5=21噸
方樁間距布置:n=123/21=5.85根。@=50cm
(2)系梁內力計算以及配筋計算:
系梁受力計算模型和彎矩計算如圖(由VisualFE超靜定計算):
配筋計算:M=fy×Ag×(h-0.5×h)
3.88×105=1600×Ag×(56.5-0.5×30)
Ag=5.08cm2
系梁受力計算模型和彎矩計算
(3)單套模板材料數量表:
竹筋板(2.44m×1.2m):n=200張
木材:V=30m3
四、吊裝技術方案:
1、起吊設備的選擇:2臺150T汽車吊進行抬吊。
2、T梁的橫向及縱向移動:如下附圖所示:
(1)橫向移動:將預制好的T梁,采用2臺50T千斤頂頂升T梁,安放移動托架和四氟板等滑移裝置。梁兩端同樣設置。采用二臺5T卷揚機和滑輪組,將T梁自西向東橫向移動至縱向移動滑道。
(2)縱向移動:T梁至縱向滑道后,T梁北端采用65噸履帶吊吊離地面,T梁南端繼續采用托架和四氟板進行滑移(采用65T履帶吊吊起北端梁為解決318國道上無法施工固定滑道,采用履帶吊可以在每天完成架設后快速撤離現場,恢復交通)。履帶吊在通過318國道時下面鋪設2m×6m×0.04m的鋼板,縱向牽引采用一臺5T卷揚機和滑輪組將T梁移動至吊裝位置(如下附圖):
附圖一:
附圖二:
附圖三:T梁滑移裝置效果圖:
3、T梁的吊裝:
(1)基礎處理:場地平整、夯實,20cm道渣整平并鋪筑路基箱板;
(2)設備選用:采用兩臺150T汽車吊進行雙機抬吊;
(3)吊索選用:預留孔處鋼銷為Φ120mm,鋼絲繩吊索采用4根Φ38mm(4m長),如下圖所示:
(4)T梁的吊裝:采用兩臺150T汽車吊雙機抬吊至架設位置:
如下附圖所示:
附圖一:起吊位置:
附圖二:安裝就位:
五、吊裝期間交通管理方案:
由于該T梁是跨越318國道立交孔,公路北側非機動車道在吊裝時需停放一臺150T吊機,為此北側道路處于封閉狀態,而南側道路在T梁縱移到位時(所需時間約1.5小時)也處于封閉狀態,在T梁吊上蓋梁后,南側道路才能開放交通。實際上是在兩根梁移動和吊裝間隙約1小時~1.5小時,才能開放南側道路,為此我們設想吊裝期間的交通管理方案如下:
在PC19#墩北側(318國道北側橋墩)修筑一條7m寬的臨時便道,吊裝時供來住車輛通行,見下附圖:
上述方案為了緩解交通矛盾,吊裝均在晚間進行,白天的道路恢復正常交通。
如下吊裝過程中臨時便道及吊車停放位置示意圖
六、結束語:
施工前根據各項施工控制和步驟,統籌安排各項施工技術,采用滑移裝置協助吊裝解決了T梁運輸、吊裝的難度,從“四控”(質量、安全、進度、成本)方面有了更好的保證,也為本工程獲得“上海市市政金獎”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