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滄大橋為國家“九五”重點工程建設項目,是連接廈門市(本島)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廈門海滄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陸)的重要通道,也是廈門市第二條進出口通道,建設該橋對廈門乃至閩東南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該橋設雙向六車道,全長約5390米,其中大橋工程長度約3140米。由東航道橋,西航道橋,東、西引橋,東渡互通立交主線橋及東、西引道等分項工程組成,是一座面向21世紀的特大型橋梁工程。該橋除工程規模浩大,技術難度高外,還有許多突出的特點。由我工程單位承建的東航道橋是懸索橋,結構體系選擇三跨連續漂浮體系(即索塔處僅設水平抗風支座,錨碇處設置豎向支座及水平抗風支座),為世界第二座、亞洲第一座同類橋型,為適應地形地物等條件變化,在大橋沿線大量采用了彎坡橋梁結構和外型優美、技術先進的索塔、錨碇、橋梁墩身、橋面系從造型上力求突出其景觀性。東航道橋是廈門海滄大橋的主橋,-是控制全橋工程規模、投資、建設工期的關鍵工程,反映了廈門海滄大橋的技術水平和難度,集中體現了90年代國際橋梁工程技術的先進水平。
為把海滄大橋建成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一流大橋,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大型項目建設管理路子。我們單位在大橋建設過程中,堅持以“科技領先,質量創新,管理科學,文明施工”的方針為宗旨,進行了現代施工管理技術的有益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直接經濟效益達到3180萬元。
一、應用網絡計劃技術,實現施工控制,
大橋建設過程中,為了保證生產過程有序合理的進行,準確協同動作,必須重視建筑施工的計劃管理。廈門海滄大橋東航道橋項目部在工程建設中借助于計算機。應用網絡計劃技術在合理安排施工計劃、縮短工期、資源優化和降低成本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1.運用網絡計劃安排施工進度計劃。海滄大橋施工工藝復雜,工序連接繁瑣,施工工期緊湊,為了在有限的合同工期內優質完成浩大的工程任務,需要在施工過程中實現有效控制,合理適度的安排施工進度,總體把握施工工程內容,使施工得以順利進行。海滄大橋施工過程中運用網絡技術,成功地編制了懸索橋施工總體進度控制網絡圖、錨錠施工網絡圖、錨錠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網絡圖、高塔施工網絡圖、東引橋施工進度控制網絡圖、海滄大橋上部結構(貓道施工、主纜架設、鋼箱梁吊裝)施工網絡圖等。現以海滄大橋主纜架設施工為例,介紹網絡技術在安排施工進度的運用情況。
海滄大橋東航道橋上部結構中,主纜是極其重要的構件,被譽為懸索橋的生命線。每根主纜重量約 1899.59噸,由110束平行高強鋼絲索股,索股平均長度1231.187米,兩端為套筒式熱鑄錨頭。索股錨頭用拉桿與錨碇內錨固系統連接形成主纜系統,索股經過線性調整按一定順序在散索鞍、主索鞍內固定,形成吊掛加勁鋼箱梁的受力結構。主纜架設施工難度高,工程數量大,施工工藝復雜,人員、機械、物資調配頻繁,為了在合同工期內優質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務,項目部引入網絡計劃技術進行了施工控制性進度計劃的設計。
主纜架設施工網絡圖的編制,采用PROJIECT98項目管理軟件,編制網絡進度計劃,計劃編制分為 15個步驟:(1)設定用戶需要,如時間安排、日歷、進度計劃等;(2)編制新的項目實施計劃;(3)確定工作任務分解結構;(4)輸入詳細工序;(5)輸入工序時間;(6)確定工序之間的相互關系;(7)檢查網絡邏輯關系;(8)分派責任和資源;(9)輸人工序的費用; (10)確定橫道圖格式;(11)修改時間范圍;(12)確定進度計劃的細節;(13)確定監督的基準日期;(14)打印相關報告圖表;(15)保存進度資料和工程進度基礎數據。根據上述步驟,將工程進度計劃所需各類參數輸入計算機后,經過計算便能得到各類進度圖表。
2.運用網絡優化實現工程-成本優化 網絡計劃的優化,是在關鍵線路上選擇費用率最低的工作,縮短其持續時間,從而達到縮短工期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通過大量的重復計算,因此,工程技術人員在掌握工程任務之間邏輯相關性的前提下,必須借助計算機技術才能實現。
標記法是網絡計劃應用計算機進行工期—成本優化的有力工具,其基本思路是:把網絡計劃圖模擬為由直徑不同的管道連接而成的密閉通路,從網絡初始點到終界點的每一條線路就是密閉通路的支路。設定有一股水流A流量從網絡的起點向終點流動,水流在支路間進行分配,當支路上的流量達到容許上限時,A流量就會受到限制,這個限制的位置就是管道管徑組合最小的地方,這就是標記法中使用的最大流量切割定理。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把各項任務的費用率當作每根管道的最大容許上限,那么網絡計劃中的最小切割問題就得以求解。每一循環最小切割的確定是通過流量的標記過程和增廣過程的反復交替來實現。
二、運用統計計算方法,建設質量保證體系
海滄大橋主橋錨碇分部工程中,有一批數量可觀的混凝土預制構件,需要施工單位自行預制。我部工程技術人員針對該混凝土預制構件批量大、生產過程比較穩定的特點,充分運用統計學的理論,采用控制圖法,設計了一套混凝土預制構件質量控制系統,用于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控制圖法又稱管理圖法,是用統計圖展示生產過程的質量波動狀態,從而對生產過程中的各道工序進行質量控制和管理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其做法一般是生產正常情況下,先取得樣品,經過計算求得上下界限后,畫出控制圖。此后,在生產過程中定期取子樣,得出數據描繪在控制圖上,并根據點子的分布情況,對生產過程的狀態作出判斷:如點落在控制界限內,表明生產過程正常,不會發生不合格品,即使偶爾發生,其數量也在允許范圍之內;如點越出控制界限,則表明工藝條件發生某些異常變化,可能會發生或已經發生了少量不合格品,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使生產恢復正常。故此控制圖法可起到監控,報警和預防出現大量廢品或質量問題的作用。
三、建立評估系統,運用決策技術指導施工建設
我局海滄大橋工程項目部針對重大方案、重要制度的出臺,引入了決策技術,運用科學的理念進行項目的管理運作,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如貓道架設方案,無索區鋼支架架設與施工方案,纜載吊機、緊纜機、纏絲機的研制與施工方案,懸索橋施工測量方案,東引橋施工方案,中心實驗室方案,東塔基礎開挖施工方案,在施工前期我工程技術人員經過辛勤工作,拿出了多套可行的施工方案,為了實現明確的目標——在合同工程內優質高效的完成工程任務,實現最大企業利潤,項目部聘請了中外專家,建立項目專家評估體系,根據當前和未來發展的趨勢,從方案的作用、效果、利益、意義等方面,把方案進行比較、評價和選擇,對操作可行性低、重復的、超過現有資源限度的及劣勢的方案予以篩除或合并,直至最終得到滿意方案為止。方案選定后,以評估體系的建設意見為基礎,工程項目部迅速制定出具體的實施措施細則,為執行作業者理解和接受,將決策目標層層分解到每個執行單位。在這一過程中,工程技術人員跟蹤檢查決策的執行情況,建立信息反饋制度,做好信息反饋工作,確保了決策目標的實現。
根據國內懸索橋相關資料的比較,海滄大橋工程項目依靠,決策技術建立的決策評估體系,為項目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貓道面層架設創造了一個工作面日進75米的建設紀錄,為國內外橋梁專家譽為“二局速度”,在中國橋梁建設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筆;無索區鋼箱梁吊裝施工方案成功的解決了懸索橋施工建設中的超大噸位結構精確安裝的高難問題,成為今后懸索橋施工建設的范例;纜載吊機、緊纜機、纏絲機研制及施工方案,優化配置施工建設成本資金1850萬元;懸索橋施工測量方案中變更測量設備,采用操作性能優良的全站儀設備取代操作復雜的衛星定位系統測量儀,儀器設備科目資金節約130萬元;東引橋施工方案,引進移動式模架先進施工設備,并經過設備投資經濟比較,采用租賃設備方式,節約施工設備投入資金150萬元;實驗室方案的優化,減少了儀器設備投入費用110萬元;東塔基礎施工變更施工組織設計,改鉆孔為先基礎開挖后挖孔成樁的方案,既達到了質量要求,又縮短了建設工期,并且節約了132萬元工程成本。
四、樹立現代工程建設管理理念,實行項目管理
根據項目的工作實際情況,在總結以往施工過程中積累的成功經驗基礎上,海滄大橋項目部先后制定了海滄大橋項目總經理會議制度、工程及勞務分包管理辦法、物質管理辦法、合同管理辦法、項目資金管理辦法、效益工資管理辦法、責任目標管理辦法、生產指揮系統內部管理辦法、安全生產管理辦法、施工現場管理制度、職工生活區管理規定、文明施工管理辦法等多項規章制度。這些制度的制定有效地加強了項目的組織、控制與協調。
為在施工過程中增加項目收益,在實施項目管理的前提下,海滄大橋項目部完善了管理層與勞務層分離的經營機制,通過兩層分離機制,使海滄大橋項目消除了在管理中的交叉和重疊現象,項目部管理工作得到了進一步規范和程序化,確保了“以較低的管理成本贏得較高的管理效率”這一管理理念的貫徹實施。海滄大橋項目還成立了現場指揮部,負責協調指揮項目作業層,承擔安全、質量、進度和成本控制的責任。
項目管理的兩層分離機制不是靜態、絕對的分離,而是動態的,在運用合同效果和經濟影響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了技術和管理體制的力度。在現場施工管理上,嚴格文明施工規范,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創造了良好的社會信譽。項目部青年集體榮獲團中央頒發的全國“青年文明號”,項目部多次獲得省市領導的表揚,并被授予“海滄大橋雙文明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為把海滄大橋建成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一流大橋,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大型項目建設管理路子。我們單位在大橋建設過程中,堅持以“科技領先,質量創新,管理科學,文明施工”的方針為宗旨,進行了現代施工管理技術的有益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直接經濟效益達到3180萬元。
一、應用網絡計劃技術,實現施工控制,
大橋建設過程中,為了保證生產過程有序合理的進行,準確協同動作,必須重視建筑施工的計劃管理。廈門海滄大橋東航道橋項目部在工程建設中借助于計算機。應用網絡計劃技術在合理安排施工計劃、縮短工期、資源優化和降低成本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1.運用網絡計劃安排施工進度計劃。海滄大橋施工工藝復雜,工序連接繁瑣,施工工期緊湊,為了在有限的合同工期內優質完成浩大的工程任務,需要在施工過程中實現有效控制,合理適度的安排施工進度,總體把握施工工程內容,使施工得以順利進行。海滄大橋施工過程中運用網絡技術,成功地編制了懸索橋施工總體進度控制網絡圖、錨錠施工網絡圖、錨錠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網絡圖、高塔施工網絡圖、東引橋施工進度控制網絡圖、海滄大橋上部結構(貓道施工、主纜架設、鋼箱梁吊裝)施工網絡圖等。現以海滄大橋主纜架設施工為例,介紹網絡技術在安排施工進度的運用情況。
海滄大橋東航道橋上部結構中,主纜是極其重要的構件,被譽為懸索橋的生命線。每根主纜重量約 1899.59噸,由110束平行高強鋼絲索股,索股平均長度1231.187米,兩端為套筒式熱鑄錨頭。索股錨頭用拉桿與錨碇內錨固系統連接形成主纜系統,索股經過線性調整按一定順序在散索鞍、主索鞍內固定,形成吊掛加勁鋼箱梁的受力結構。主纜架設施工難度高,工程數量大,施工工藝復雜,人員、機械、物資調配頻繁,為了在合同工期內優質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務,項目部引入網絡計劃技術進行了施工控制性進度計劃的設計。
主纜架設施工網絡圖的編制,采用PROJIECT98項目管理軟件,編制網絡進度計劃,計劃編制分為 15個步驟:(1)設定用戶需要,如時間安排、日歷、進度計劃等;(2)編制新的項目實施計劃;(3)確定工作任務分解結構;(4)輸入詳細工序;(5)輸入工序時間;(6)確定工序之間的相互關系;(7)檢查網絡邏輯關系;(8)分派責任和資源;(9)輸人工序的費用; (10)確定橫道圖格式;(11)修改時間范圍;(12)確定進度計劃的細節;(13)確定監督的基準日期;(14)打印相關報告圖表;(15)保存進度資料和工程進度基礎數據。根據上述步驟,將工程進度計劃所需各類參數輸入計算機后,經過計算便能得到各類進度圖表。
2.運用網絡優化實現工程-成本優化 網絡計劃的優化,是在關鍵線路上選擇費用率最低的工作,縮短其持續時間,從而達到縮短工期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通過大量的重復計算,因此,工程技術人員在掌握工程任務之間邏輯相關性的前提下,必須借助計算機技術才能實現。
標記法是網絡計劃應用計算機進行工期—成本優化的有力工具,其基本思路是:把網絡計劃圖模擬為由直徑不同的管道連接而成的密閉通路,從網絡初始點到終界點的每一條線路就是密閉通路的支路。設定有一股水流A流量從網絡的起點向終點流動,水流在支路間進行分配,當支路上的流量達到容許上限時,A流量就會受到限制,這個限制的位置就是管道管徑組合最小的地方,這就是標記法中使用的最大流量切割定理。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把各項任務的費用率當作每根管道的最大容許上限,那么網絡計劃中的最小切割問題就得以求解。每一循環最小切割的確定是通過流量的標記過程和增廣過程的反復交替來實現。
二、運用統計計算方法,建設質量保證體系
海滄大橋主橋錨碇分部工程中,有一批數量可觀的混凝土預制構件,需要施工單位自行預制。我部工程技術人員針對該混凝土預制構件批量大、生產過程比較穩定的特點,充分運用統計學的理論,采用控制圖法,設計了一套混凝土預制構件質量控制系統,用于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控制圖法又稱管理圖法,是用統計圖展示生產過程的質量波動狀態,從而對生產過程中的各道工序進行質量控制和管理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其做法一般是生產正常情況下,先取得樣品,經過計算求得上下界限后,畫出控制圖。此后,在生產過程中定期取子樣,得出數據描繪在控制圖上,并根據點子的分布情況,對生產過程的狀態作出判斷:如點落在控制界限內,表明生產過程正常,不會發生不合格品,即使偶爾發生,其數量也在允許范圍之內;如點越出控制界限,則表明工藝條件發生某些異常變化,可能會發生或已經發生了少量不合格品,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使生產恢復正常。故此控制圖法可起到監控,報警和預防出現大量廢品或質量問題的作用。
三、建立評估系統,運用決策技術指導施工建設
我局海滄大橋工程項目部針對重大方案、重要制度的出臺,引入了決策技術,運用科學的理念進行項目的管理運作,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如貓道架設方案,無索區鋼支架架設與施工方案,纜載吊機、緊纜機、纏絲機的研制與施工方案,懸索橋施工測量方案,東引橋施工方案,中心實驗室方案,東塔基礎開挖施工方案,在施工前期我工程技術人員經過辛勤工作,拿出了多套可行的施工方案,為了實現明確的目標——在合同工程內優質高效的完成工程任務,實現最大企業利潤,項目部聘請了中外專家,建立項目專家評估體系,根據當前和未來發展的趨勢,從方案的作用、效果、利益、意義等方面,把方案進行比較、評價和選擇,對操作可行性低、重復的、超過現有資源限度的及劣勢的方案予以篩除或合并,直至最終得到滿意方案為止。方案選定后,以評估體系的建設意見為基礎,工程項目部迅速制定出具體的實施措施細則,為執行作業者理解和接受,將決策目標層層分解到每個執行單位。在這一過程中,工程技術人員跟蹤檢查決策的執行情況,建立信息反饋制度,做好信息反饋工作,確保了決策目標的實現。
根據國內懸索橋相關資料的比較,海滄大橋工程項目依靠,決策技術建立的決策評估體系,為項目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貓道面層架設創造了一個工作面日進75米的建設紀錄,為國內外橋梁專家譽為“二局速度”,在中國橋梁建設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筆;無索區鋼箱梁吊裝施工方案成功的解決了懸索橋施工建設中的超大噸位結構精確安裝的高難問題,成為今后懸索橋施工建設的范例;纜載吊機、緊纜機、纏絲機研制及施工方案,優化配置施工建設成本資金1850萬元;懸索橋施工測量方案中變更測量設備,采用操作性能優良的全站儀設備取代操作復雜的衛星定位系統測量儀,儀器設備科目資金節約130萬元;東引橋施工方案,引進移動式模架先進施工設備,并經過設備投資經濟比較,采用租賃設備方式,節約施工設備投入資金150萬元;實驗室方案的優化,減少了儀器設備投入費用110萬元;東塔基礎施工變更施工組織設計,改鉆孔為先基礎開挖后挖孔成樁的方案,既達到了質量要求,又縮短了建設工期,并且節約了132萬元工程成本。
四、樹立現代工程建設管理理念,實行項目管理
根據項目的工作實際情況,在總結以往施工過程中積累的成功經驗基礎上,海滄大橋項目部先后制定了海滄大橋項目總經理會議制度、工程及勞務分包管理辦法、物質管理辦法、合同管理辦法、項目資金管理辦法、效益工資管理辦法、責任目標管理辦法、生產指揮系統內部管理辦法、安全生產管理辦法、施工現場管理制度、職工生活區管理規定、文明施工管理辦法等多項規章制度。這些制度的制定有效地加強了項目的組織、控制與協調。
為在施工過程中增加項目收益,在實施項目管理的前提下,海滄大橋項目部完善了管理層與勞務層分離的經營機制,通過兩層分離機制,使海滄大橋項目消除了在管理中的交叉和重疊現象,項目部管理工作得到了進一步規范和程序化,確保了“以較低的管理成本贏得較高的管理效率”這一管理理念的貫徹實施。海滄大橋項目還成立了現場指揮部,負責協調指揮項目作業層,承擔安全、質量、進度和成本控制的責任。
項目管理的兩層分離機制不是靜態、絕對的分離,而是動態的,在運用合同效果和經濟影響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了技術和管理體制的力度。在現場施工管理上,嚴格文明施工規范,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創造了良好的社會信譽。項目部青年集體榮獲團中央頒發的全國“青年文明號”,項目部多次獲得省市領導的表揚,并被授予“海滄大橋雙文明先進集體”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