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據自己在施工過程中的經驗及參考有關施工技術規范,對鉆孔灌注樁在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及采取的防止措施提供給大家參考,在這里就簡要從以下幾方面介紹:
關鍵詞: 灌注樁 基礎
根據自己在施工過程中的經驗及參考有關施工技術規范,對鉆孔灌注樁在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及采取的防止措施提供給大家參考,在這里就簡要從以下幾方面介紹:
一、成孔偏斜
原因:
1、施工場地不平整,不堅實,在支架上鉆孔時,支架的承載力不足,發生不均勻沉降,導致鉆桿不垂直。
2、鉆機部件磨損,接頭松動,鉆桿彎曲。
3、鉆頭晃動偏離軸線,擴孔較大。
4、遇有地下障礙物,把鉆頭擠向一側。
防治措施:
1、鉆機就位時,應使轉盤,底座水平,使天輪的輪緣、鉆桿的卡盤和護筒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線上,并在鉆進過程中防止位移。
2、場地平整堅實,支架的承載力應滿足要求,在發生不均勻沉降時,必須隨時調整。
3、偏斜過大時,應回填粘土,待沉積密實后再鉆。
二、縮孔(孔徑小于設計孔徑)
原因:
1、軟土層受地下水位影響和周邊車輛振動
2、塑性土膨脹,造成縮孔
3、鉆錘磨損過甚,焊補不及時
防治措施:
1、成孔時,應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通過,在成孔一段時間,孔壁形成泥皮,孔壁不會滲水,亦不會引起膨脹
2、及時焊補鉆錘,并在軟塑土地層采用失水率小的優質泥漿護壁
3、采用上下反復掃孔的辦法,以擴大孔徑。
三、鋼筋籠上浮
原因:
1、砼在進入鋼筋籠底部時澆筑速度太快。
2、鋼筋籠未采取固定措施。
防治措施:
1、澆筑砼前,應將鋼筋籠固定在孔位護筒上。
2、當砼上升到接近鋼筋籠下端時,應放慢澆筑速度,減小砼面上升的動能作用,以免鋼筋籠頂被托而上浮。當鋼筋籠被埋入砼中有一定深度大,再提升導管,減少導管埋入深度,使導管下端高出鋼筋籠下端相當距離時再按正常速度澆筑。在通常情況下,可以防止鋼筋籠上浮。
3、當發現鋼筋籠開始上浮時,應立即停止澆注,并準確計算導管埋深和已澆砼標高,提升導管后再進行澆注,上浮現象即可消除。 四、斷樁
原因:
1、砼塌落度太小,骨料太大,運輸距離過長,砼和易性差,致使導管堵塞,疏通堵管再澆筑砼時,中間就會形成夾泥層。
2、計算導管埋深時出錯,或盲目提升導管,使導管脫離砼面,再澆筑砼時,中間出現夾泥層。
3、鋼筋籠將導管卡住,強力拔管時,使泥漿進入砼中。
4、灌注時間過長,而上部砼已接近初凝,形成硬殼,而且隨時間增長,泥漿中殘渣將不斷沉淀,從而加厚了積聚在砼表面的沉淀物,造成砼灌注極為困難,造成堵管與導管拔不上來,引發斷樁事故。
5、導管接頭處滲漏,泥漿進入管內,混入砼中。
6、砼供應中斷,不能連續澆筑,中斷時間長,造成堵管事故。
防治方法:
1、砼配合比應嚴格按照有關水下砼的規范配置,并經常測試坍落度,防止導管堵塞。
2、盡可能提高混凝土澆注速度:a.開始澆砼時盡量積累大量砼,產生極大的沖擊力可以克服泥漿阻力。B.快速連續澆注,使砼和泥漿一直保持流動狀態,可防導管堵塞。
3、嚴禁不經測算盲目提拔導管,防止導管脫離砼面。
4、鋼筋籠主筋接頭要焊平,以免提升導管時,法蘭卡住鋼筋籠。
5、澆筑砼應使用經過檢漏和耐壓試驗的導管。
6、澆筑砼前應保證砼攪拌機能正常運轉,必要時應有一臺備用攪拌機作應急之用。
總之,鉆孔灌注樁基礎在施工過程中,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質量問題,請各位同仁根據有關規范參照實際情況進行解決,以上僅供參考,不足之處請各位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