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構建世界一流軌道交通網
中國目前最長一條城市快速軌道交通鐵路線——北京城市鐵路的西線9月28日正式通車。首都北京朝著自己制定的目標——建成世界一流的軌道交通網,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這條總投資為58.64億元的城市鐵路,位于北京北部,線路全長40.85公里,呈倒U字形,從西直門向北,經清華園、回龍觀、望京等16個車站,折回東直門。28日開通的是從西直門站到霍營站的城鐵西線,長20.62公里,預計到明年1月底,北京城市鐵路將實現全線通車。
記者在西直門站看到,每列城鐵列車由三節(jié)車廂組成,能容納約600名乘客,發(fā)車時間間隔為10分鐘。據介紹,這批城鐵用車全部由地鐵車輛改裝而成,并進行了防雨、防凍和通風改造,其最高時速可達80公里,平均運行時速為41.6公里。在使用功能上,城市鐵路堅持“以人為本”,以方便市民出行。
對于正在積極籌備2008年奧運會的北京來說,這只不過是它宏偉計劃中的一小部分。
根據北京最新制定的軌道交通線網規(guī)劃方案,到2020年全市軌道交通總里程將超過1000公里,使自己躋身世界一流水平的現代化國際城市行列。
擁有1000多萬人口、182萬輛機動車的北京,在城市交通方面的壓力可想而知。因此,發(fā)展軌道交通被公認為是解決目前“出行難”的最佳策略。
為此,北京市制定了一個包括近期(2008年)、中期(2020年)和遠期(2050年)目標的軌道交通規(guī)劃方案,“力爭盡早構筑起市區(qū)軌道交通線網骨架,確立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在公共客運體系中的骨干地位”。
北京市的軌道交通規(guī)劃分為城區(qū)軌道線網和市郊鐵路線網兩部分,分別承擔著市區(qū)及較近衛(wèi)星城之間和衛(wèi)星城地區(qū)與城市中心地區(qū)之間的客運交通服務。北京城區(qū)的軌道交通以地鐵為主、輕軌為輔,以有效增加軌道線網的密度。新調整的市區(qū)軌道交通線網,由15條地鐵線和7條輕軌線組成,規(guī)劃線網總長度為693公里,其中包括再建一條地鐵環(huán)線。建成后,城區(qū)線網密度將由原來的每平方公里內1.26公里提高到2.01公里。
北京市副市長劉敬民解釋說,這意味著,市民在五環(huán)以內乘坐軌道交通,能在20分鐘內到達目的地;二環(huán)以內從任何地點出發(fā),步行5分鐘內就能到達一個地鐵車站。
北京市郊區(qū)14個衛(wèi)星城與市中心的聯系,則將采用市郊鐵路連接。屆時,乘坐軌道交通從最遠的密云等縣到達北京城區(qū),只需大約1小時。
考慮到躋身一流水平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要求和地鐵乘客換乘方便兩大因素,北京將要建設的第二條環(huán)線之內的市區(qū)軌道線路采用地下敷設方式,之外的線路采用高架或地面敷設方式。市區(qū)規(guī)劃線網中地下段線路長度為313公里,占45%,其余380公里則為地下段線路。而360公里的市郊鐵路規(guī)劃線網,將全部采用地面敷設方式。
據介紹,規(guī)劃中的交通線路建成后,北京市區(qū)軌道交通旅行速度將達每小時35至40公里,市郊鐵路旅行速度為每小時60至70公里。屆時,古都北京的時空將得到極大濃縮。
據悉,今后二三十年內,北京市每年用于軌道交通建設的投資額約為100億元,每年建設軌道交通里程約為35公里左右;而近10年內,每年建設里程則要達到40公里。根據北京交通發(fā)展的遠期目標,公共交通設施將成為八成左右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其中一半的人將經常使用軌道交通。
目前,北京已投入運營的地鐵線路有1號(蘋果園至四惠東段)和地鐵環(huán)線,運營里程為54公里。2008年前計劃通車的軌道交通線路包括八通線、地鐵4號線、5號線、奧運支線和機場客運專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