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八通線建成通車
北京地鐵八通線是地鐵一號線的東延長線, 途徑朝陽和通州兩區, 起于朝陽區四惠站, 終于通州區土橋站, 全長18. 964 km , 是全封閉線路。全線共設13 個車站, 11 座新建車站為高碑店、廣播學院、雙橋、管莊、八里橋、通州北苑、果園、九棵樹、梨園、臨河里、土橋。13 座車站中有9 座高架站,4 座地面站(包括已經建成的四惠站和四惠東站) 。該線2001 年12 月28 日開工, 2003 年12 月27 日全線通車試運營。八通線正線設計為全封閉雙線, 列車最高行車速度80 km·h-1 。正線平面曲線最小曲線半徑為300 m , 線間距有318 m (正線) 、412 m 及510 m 三種類型。正線最大縱坡2315 ‰ (上跨京通快速路起點), 其余地段均不超過18 ‰, 車站縱坡均不大于3 ‰ 。 m-1 鋼軌, 鋪設溫度應力式無縫線路; 車場線采用50kg。
鋼軌正線采用60 kg·m-1 鋼軌。道岔采用專為地鐵設計的60 kg· m-1 鋼軌9 # 單開道岔, 轉轍器采用60AT 直線型尖軌、高錳鋼整鑄式轍叉, 可調H 型護軌。渡線采用專為地鐵設計的60 kg · m-1 鋼軌9 # 道岔5 m 交叉渡線。交叉渡線的4 個轉轍器及9 # 錳鋼轍叉均與單開道岔的相同。碎石道床段使用專為八通線設計的2. 5 m 預應力混凝土長軌枕; 八通線以高架橋梁為主, 高架線長度111053 km 。橋梁形式主要為25 m 預制鋼筋混凝土工型組合梁。通過實體梁試驗研究了工型梁的使用性能、受力狀態、開裂及破壞狀態, 同時對梁的設計抗裂安全系數和強度安全系數進行了驗證, 研究了混凝土疊合梁的預應力長期損失及徐變上拱隨時間發展的規律, 優化了部分設計參數。八通線跨越京通快速路輔路、通惠河、京承鐵路、京秦鐵路以及13 處現況和規劃道路。跨越京承鐵路、京秦鐵路、京通快速路輔路等節點設計為鋼橋。為保證與既有運營國鐵線路的安全距離, 橋跨最大設計為50 m , 建筑高度為215 m 。在跨京通快速路輔路時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 基礎設計為門式框架墩。
車站設計為2 層框架結構, 抗震烈度按8 度設防。在設計中充分考慮了框架本身的疲勞延性。車站的基礎形式綜合考慮工程地質情況和功能要求等因素, 四惠和四惠東站地面站采用筏板基礎, 定福莊站采用獨立擴大基礎, 土橋站由于地質條件較差, 基礎采用了CFG 樁復合地基的形式。高架車站采用鋼筋混凝土灌注樁基礎。車站的外立面造型反映了現代交通建筑的特點, 與周圍環境協調相宜, 美觀效果較好, 對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起到了積極作用。頂棚采用鋼架加彩色鋼板或鋁型板。內部采用鋁質板吊頂。
除四惠和四惠東站采用了島式站臺外, 其余車站均為側式站臺。地面車站采用地下通道實現乘客進出站, 高架站采用人行天橋實現乘客進出站。車站內部設自動扶梯和電梯, 出入口設置10 % 殘疾人坡道和0. 5 m 寬的自行車坡道, 以滿足無障礙設計的要求。
在降低噪聲和電磁輻射方面, 八通線也采取了許多措施。如車站采用了科隆蛋減震扣件, 高架橋整體道床采用了無擋 mm mm 肩、彈性分開式DT Ⅶ2 型扣件及短軌枕, 扣件垂直靜剛度達到50 kN·-1 ~70 kN·-1, 可以調整扣件的縱向阻力, 并且增大了軌距和高度的調整量; 地面采用碎石道床。全線聲音敏感點處根據需要設置了隔聲屏障。電氣傳動采用VVVF 傳動方式, 直流750 V 供電; 并且對動力系統和轉向架等重要節點進行了優化設計, 有助于降低噪聲。
八通線全線進行綠化, 改善了沿線的城市景觀。土橋車輛段更是優化了綠化設計, 創造了花園式生產區, 提高了整個生產區的環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