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津濱輕軌,促進天津市區與濱海新區共同發展
[摘 要]連接天津市區和濱海新區的津濱輕軌快速交通,近期已開始規劃前期方案論證。該線路全長約46KM,采用全線高架及技術先進、成熟的鋼輪、鋼軌系統。本文對天津城市總體布局、津濱輕軌建設的意義、工程概況等若干問題進行了介紹。
1.天津城市總體布局與濱海新區發展目標
天津是我國直轄市之一,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天津城市主體是“一條扁擔挑兩頭”的布局--以海河和京津塘高速公路為城市軸線,一頭挑天津市區,一頭挑濱海新區。
圖一 天津城市總體布局和津濱輕軌位置示意圖
天津中心市區為外環線圍合的范圍,是天津市政治、文化、金融、商貿中心。濱海新區是以天津港為依托,公用設施統一配套的國際一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具有自由港功能的高度開放的現代化經濟新區。
濱海新區自1994年建區以來,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基礎設施骨架初步形成,投資環境不斷改善,對外影響日益擴大,其國內生產總值比天津市同期增長速度高出10個百分點。
根據濱海新區發展規劃,2005年濱海新區國內生產總值將達1100億元,占天津市國內生產總值的43%,2010年濱海新區國內生產總值將占全市的50%。未來十年內,濱海新區將成為天津市最大的經濟增長點,成為實現天津市經濟及戰略目標的支柱。
圖二 天津市及濱海新區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比較
2.建設津濱快速交通走廊,促進市區與濱海新區之間的協調發展
天津市未來的發展目標是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科教發達、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為此,必須在城市規劃區內實行統一的規劃管理,妥善協調市區和濱海新區的關系。市區要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繼續實施工業東移的戰略,大力發展濱海新區,形成市區支持新區,新區帶動市區,市區新區并重,共同發展的格局。
促進市區和濱海新區之間的協調發展,首先要加強他們之間交通、通訊設施建設,建成多種形式的、高效快捷的交通、通訊走廊,使市區和濱海新區之間形成有機統一的城市主體。規劃建設快速交通系統包括京津塘、津濱高速公路,津塘、津港快速公路,津沽二線、楊北、津塘二線公路和津濱輕軌交通。
輕軌交通與道路交通比較,具有安全、正點、舒適、大容量、無污染的特點,被稱為“綠色的交通工具”。
3.津濱輕軌工程概要
天津市區至濱海新區間的快速輕軌交通,方案經綜合比較,推薦市區中山門起沿津塘公路至濱海新區保稅區西門,全長約46km,線路為雙線,全線高架,車速100km/小時,共設11個車站,1個車輛段和一個停車場。工程總投資約59.20億元(靜態)。
3.1津濱輕軌總體設計原則和主要技術標準
(1)總體設計原則
①采用鋼輪、鋼軌走行系統;
②客運量高峰小時1-3萬人次;
③最高設計時速120km/h,上下班高峰時段津濱間走行時間在30分鐘以內;
④線路盡可能順直,且與津濱間客流方向一致,并充分考慮換乘和集散的方便;
⑤起點盡可能與中環線及規劃大運量客運系統聯接與接近,終點與濱海新區的公交中心規劃相結合;
⑥車輛段和停車場研究分設、合設方案并進行比選;
⑦財務評價要考慮政府給予企業的優惠政策及其他如廣告、土地開發等收入。
(2)主要技術標準
①線路類別:輕軌
②正線數目:雙線
③限制坡度:30‰
④最小曲線半徑:一般600m,困難地段250m。
⑤牽引種類:車組
⑥線網電壓:DC1500v,架空接觸網供電
⑦車輛最高運行速度:100km/h
⑧軌距:1435mm
⑨軸重:16t
3.2線路走向與高架橋選擇
(1)線路走向
以天津市區中山門為起點,沿津塘公路至塘沽保稅區西門止。該線路走向與天津市的工業東移規劃相一致,與津濱間目前主要客流出行方向也一致,可有效解決沿線企業職工的通勤問題。由于沿線東麗開發區、發電廠、大無縫等經濟據點都位于津塘公路南側,故具體線位選在津塘公路南側位置,線形較順暢。
津濱輕軌終點設在保稅區西門,是因為該處為開發區、保稅區、天津港結合部,能兼顧塘沽區、開發區、保稅區和天津港,客流較大,并能避開規劃的臨港路高壓走廊。
(2)高架橋選擇
現狀津塘公路中心市區外環線至胡家園段長26.7km路段,有公路橋7座,長6.4km;相交路口46處,包括大無縫和電廠專用線與津塘公路平交路口,另有薊港鐵路與唐津高速公路上跨津塘公路立交。又因津濱軌道交通區間段行車速度100km/h,且單向行車高峰時間間隔只3分鐘,為保證行車安全,與各類道路相交需采用立交形式,綜合分析該區間應建高架橋23.7km。如對所剩約3.0km采用非連續高路基地段,則高路基地段會影響與交叉道路間的相互通視條件,安全性極差,故采用全線高架方案。
3.3線形
(1)平面線形
曲線半徑結合工程情況由大到小選用,限速段曲線半徑可小于800m,個別困難的出站線路可選用半徑250m。
圓曲線與直線間設置緩和曲線,緩和曲線長度根據曲線半徑及行車速度確定,個別地段可能設置緩和曲線時,設置超高按直線段過渡,超高順坡率不大于2‰。
(2)縱斷線形
最大縱坡30‰,車站站坪設在平坡段。相鄰坡段間坡度代數差大于2‰時,采用圓曲形豎曲線連接,曲線半徑一般為10000m,困難條件下采用5000m,特殊困難條件下采用3000m。
3.4車站布置
車站位置的確定根據地區客流分布,結合運營管理要求、城市交通組織、城市發展規劃等因素綜合考慮,以最大限度的吸引客流,方便乘客為原則。一般設置在大的客流集散點,如火車站、機場、碼頭、商業中心、文化娛樂中心、工廠企業區、大的居住區、干線街道交叉點附近。具體站位還要綜合考慮施工條件、道路狀況、拆遷情況等等。車站間距離參照城市道路布局和客流吸引范圍而定,城區段宜為1km左右。郊區段根據沿線城鎮及工礦企業布局適當延長。據此,津濱輕軌共設車站11個,另考慮了2個遠期預留站。平均站間距約3.8km。
3.5運營組織計劃管理
見表1、2。
表1 設計年度客運量預測表
分項 | 單位 | 時間 | ||
2005年 | 2013年 | 2028年 | ||
全日客運量 | 萬人次/日 | 10.6 | 18.4 | 28.4 |
高峰小時單向最大 斷面客流量 | 萬人次/日 | 1.01 | 1.47 | 2.26 |
表2 線路運輸計劃管理表
分項指標 | 單位 | 時間 | ||
2005年 | 2013年 | 2028年 | ||
高峰小時斷面客流 | 萬人/時 | 1.01 | 1.47 | 2.26 |
列車編組 | 輛/列 | 4 | 4 | 6 |
高峰小時發車時間 | 分 | 4 | 3 | 3 |
車輛標準載客量 | 人 | 帶司機室190人 不帶司機室210人 | 帶司機室190人 不帶司機室210人 | 帶司機室190人 不帶司機室210人 |
高峰小時客車對數 | 對 | 15 | 20 | 20 |
設計運輸能力 | 萬人/時 | 1.20 | 1.60 | 2.44 |
3.6噪聲對環境的影響與防治措施
津濱輕軌車輛運行產生的噪聲對周圍環境會產生影響。根據對輕軌的檢測數據表明,在平坦道路行駛,車速80km/h,距軌道10m處的噪聲為80-90dB(A)(瞬時噪聲);車速100km/h,距軌道10m處,噪聲為85-95dB(A),車輛在高架橋行駛時噪聲增加2-10dB(A)。津濱輕軌市區外環以內兩側建筑多為居民住宅樓房,塘沽城區路段線路兩側多為寫字樓辦公用房,為降低噪聲影響,除在沿線噪聲敏感路段兩側高架橋上設置防噪聲屏障外,另采用無縫線路,減少鋼軌接頭,降低輪軌間的沖擊力,采用整體道床,重型鋼軌,彈性扣件以降低振動和噪聲;定期對鋼軌進行打磨,保持鋼軌的平滑,對降低噪聲和振動也有一定效果。
設置防噪聲屏障一般可降低噪聲6-8dB(A),全線共需安裝屏障總長度約9.8km。
3.7工程經濟評價
津濱輕軌項目計算期為30年,計劃列為“十五”重點項目,建設期3年。項目全部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為5.02%,大于5%的基準值,全部投資回收期為19.6年,財務評價結論基本可行。
項目國民經濟內部收益率為15.41%,經濟凈現值為20.70億元,國民經濟效益較顯著。通過對運量、投資和經營費用進行敏感性分析,當各因素分別單獨向不利于項目的方向變化20%時,經濟內部收益率仍均大于12%,項目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津濱輕軌建設的作用不僅從時空上拉近“津濱”間的距離,進一步改善濱海新區的投資環境,促進市區和濱海新區的共同發展,同時,對于促進環渤海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