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能不能——試試地鐵化公交
投入只需地鐵的6%-8%,運能可達地鐵的60%-70%。上海能不能——試試地鐵化公交。盡管在上海公共交通客運總量中,公交日均客運總量為760萬,承擔了全市客運出行人數70%以上的運能,但由于線網布局和線路換乘的不夠發達,加上配套設施和車輛狀況的相對落后,目前本市地面公交的發展,已明顯滯后于城市化的發展。上海的軌道交通這些年來發展迅猛,預計到2005年全市軌道交通的總長度將達到400公里。但不可否認的是,與較為廉價的大眾化交通工具地面巴士相比,地鐵、輕軌等軌道交通的投資昂貴且見效較慢。我們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在目前實行軌道交通發展戰略的同時,如何引進新的管理理念,大力解決地面交通擁堵的難題,形成方便、快速、大容量的城市公交運營系統,確實是一個值得人們思考的問題。
據了解,在目前的拉丁美洲發展中國家,許多城市已成功地實施了地鐵化公交運營管理系統,解決公共交通所面臨的交通擁擠和環境污染問題,而且對美國和歐洲發達國家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成為解決城市公共交通問題的革命性舉措。所謂的地鐵化公交運營系統,就是借助地鐵運營理念,利用現有的巴士技術并配合智能交通技術,在地面上建設快捷、大容量的公交系統,達到軌道交通的服務水平。簡單地講,就是采用大容量的鉸接巴士,設立巴士專用道(路),巴士交通信號優先,修建車站,合理規劃巴士運營線路和采用電子收費等智能交通技術。
在世界聞名的環保城市、巴西第三大城市庫里提巴,公共交通主要依賴地面公交,75%的市民出行乘坐公交車。該城市實施地鐵化公交運營后,以地鐵成本的6%-8%投入,承擔了60%-70%的地鐵運能,所有線路通過28個總站266個站臺高度與公交汽車地板高度一致的管道式車站互相連接,覆蓋了城市面積的85%。同時開辟了70公里公交專用通道,選用相當于三輛普通巴士的超大載客容量的鉸接式環保巴士,并實行統一的交通控制和信息管理,保證公交車在道口優先通過。如此一來,增加了乘客量,提高了車輛的運行速度,降低了經營成本和排放污染,乘坐也舒適安全。庫里提巴的市民,由此也普遍愛上了這種出行方式。
聯合國、世界銀行與國際能源機構,目前都積極倡導利用現有的巴士技術發展地鐵化公交運營系統,而巴西庫里提巴市巧妙地應用傳統的鉸接巴士,不需花費很多資金與時間建起地鐵化公交運營系統,對上海來說,無疑是值得借鑒的一個方案。作為一個特大型城市,目前上海僅有的七條、不超過30公里的公交專用道(路),是遠遠不夠的。業內專家建議,目前不妨在延安路、肇嘉浜路等和浦東地區先行試點實施地鐵化公交運營,逐步形成“五縱五橫一環”的公交專用道或公交優先道,選用大容量、大功率、低地板、低排放的鉸接式公交車,在軌道交通換乘樞紐處設立地鐵式服務及設施,以高運量、低成本、低污染、快速度的新型公交運營方式,為廣大市民出行提供更多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