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札幌城市鐵路的高架化
札幌市內鐵路的高架化工程始于1978 年,至1991 年完成了札幌站至琴似站的高架化改造。1992 年至1996 年又實現了“ 新川高架”。這里介紹的是始于1996 年的八軒站至新琴似站的高架及復線改造工程, 即“ 新川高架”的延長部分。高架區間占地寬12 ~ 18 m , 且以既有線中線為中心,兩側又為住宅區,因而一般區間的施工順序為:在占地范圍內的西側修臨時便線以維持運營;拆除舊線并建造單線高架結構(1 線2 柱);高架單線運營,拆除臨時便線,修建完全復線高架結構(2 線3 柱);開通復線。
一般地段都采用剛構高架橋,唯有在跨越5 號國道處由于凈空要求較大,又是全線最高處(軌頂高出地面16 m) ,從施工、經濟及城市景觀方面考慮,采用2 跨矮塔斜拉橋方案。斜拉橋的上部結構在已建成的高架橋上整體建造,用頂推法將其移至橋位。臨時便線由“新川高架”橋頭引出的部分需要填土順坡,由于地基軟弱、施工條件限制等原因, 采用EPS ( Expanded Polystyrol 膨脹型聚苯乙烯) 并用填土工法,即于填土高度大于316 m 的地段,在上下層填土之間砌筑膨脹型聚苯乙烯塊。這樣既可以減少填土質量,又可以縮短工期。為分布列車荷載及增加EPS 的剛度,在每平方米EPS 內設一根直徑15 cm 的混凝土加勁樁。在高架橋上的一部分(99 m 、直線),選用由梯式軌枕和防振裝置組成的浮置型梯式軌道。這是近幾年以減振降噪、減少維修工作量、實現軌道輕量化為目的而新開發的軌道結構,它主要由兩根部分預應力混凝土縱梁及連接鋼管組成。預制的梯式軌枕單元長度分6 m 、9 m 、12 m 三種,足以構成半徑大于200 m 的鐵道線路。這段線路屬于試用性質,將進行噪聲、振動等各項參數量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