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環境影響與防治
摘要: 分析了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施工期和運工程設計、建設時, 防治運營期環境影響的措施, 為營期對生態環境、聲環境、振動環境、電磁環境、水環城市規劃、建設及環境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境及大氣環境等的影響程度和影響范圍; 提出了將關鍵詞: 城市 軌道交通 環境影響
污染施工棄土轉換為其它工程的取土, 嚴格施工組織設防治計, 按照有關規章加強施工管理等減緩施工期環境影響的措施; 提出了在城市土地開發規劃及城市交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 城市流動人口將通規劃中, 在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選線、選址、選型等不斷增加, 居民出行次數也不斷增加(上海市1986 年調查人均出行次數179 次/天, 1995 年調查195 次/天, 預計2000 年229 次/天, 2020 年2159 次/天), 與之相適應, 城市交通必將迅猛發展。國內外經驗證明: 軌道交通系統的建設是改善城市交通狀況的根本途徑。雖然從城市總體污染水平上看, 城市軌道交通對大氣環境、聲環境的污染貢獻量較低, 但對局部環境仍有較大影響。如何認識及控制這些影響, 已成為城市規劃、建設及環境管理等部門十分關心的問題。
1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環境影響分析
1.1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特點
1.1.1 投資巨大, 每公里投資多在億元人民幣以上。
1.1.2 載客量大, 每小時1~ 6 萬人(而公汽僅4 000~ 8 000 人/h)。
1.1.3 電力牽引。
1.1.4 線路形態多樣, 可分為地下線路、地面線路及高架線路。
1.1.5 施工周期長, 多為分期、分段建設。
1.1.6 列車旅行速度25~ 40 km /h, 最高運行速度80 km /h。
1.2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環境影響
1.2.1 施工期的環境影響
1.2.1.1 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施工作業將干擾居民生活, 破壞城市綠化, 阻塞城市交通等; 地下軌道交通施工將產生大量棄土, 如處置不當, 將影響堆置地周圍環境; 高架軌道交通施工將影響城市景觀。
1.2.1.2 對聲環境的影響
施工噪聲主要來自施工機械噪聲及運輸車輛交通噪聲。施工機械噪聲以打樁作業噪聲最突出, 其噪聲級高達100 dB(A) 以上(距樁頂水平距離10 m 處)。施工場地挖掘、裝載、運輸等機械設備同時作業時, 施工場地邊界處(距最近的施工機械——挖掘機10 m) 晝間噪聲等效聲級為6910~ 7310 dB(A)[ 背景噪聲60 dB(A) 左右]。
施工作業中最突出的振動源為打樁作業, 距振源80~ 100 m 以外才能滿足GB 10070-88[ 1 ] 中的混合區標準; 而其它施工機械產生的振動, 在距振源15~ 30 m 以外區域就能滿足GB 10070-88 中混合區標準。
1.2.1.3 對水環境的影響
施工作業產生的污水主要來自施工作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施工作業廢水包括開挖和鉆孔產生的泥漿水、車輛設備沖洗水; 施工生活污水包括盥洗水、食堂下水等。
1.2.1.4 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土石方施工現場, 二次揚塵是污染大氣的主要因素; 機械化施工場點, 燃油施工機械排放的尾氣, 含有CO 、NO x、SO 2 等污染物, 會增加當地的大氣污染負荷。
1.2.2 運營期的環境影響
1.2.2.1 對聲環境的影響
高架線路(不考慮橋梁振動激勵噪聲) 與地面線路列車運行噪聲級在距外軌中心線715m 處為76~ 80 dB(A) ( 列車速度50 km ?h); 地下車站風亭排放噪聲空調期距風亭邊界40 m 以外區域(未計背景噪聲) 滿足GB 3096-93[ 2 ] 中2 類標準, 非空調期10 m 以外區域就能滿足此標準; 牽引變電站產生噪聲距其邊界15 m 以外區域(未計背景噪聲) 滿足文獻[ 2 ] 中2 類標準。
1.2.2.2 對振動環境的影響高架線路及地面線路列車運行產生振動滿足文獻[ 1 ] 中交通干線道路兩側標準; 地下線路列車運行時產生振動, 對于其上部基礎良好堅固的高層建筑, 能滿足文獻[ 1 ] 中的混合區、商業中心區標準, 而對其上部低矮陳舊或輕質結構房屋有些輕微影響。
1.2.2.3 對電磁環境的影響
地面線路及高架線路列車運行產生的電磁干擾在距線路外軌中心線20 m 以外區域不影響居民收看電視的質量, 20m 以內有部分居民收看電視受到影響。
1.2.2.4 對水環境的影響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對水環境的影響主要是車站生活污水、停車場及車輛段的含油污水的影響, 污水經處理后, 均能達標排放。
1.2.2.5 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城市軌道交通采用電力牽引, 列車運行對大氣環境沒有影響; 停車場、車輛段內的鍋爐排放煙塵、SO 2、NO x 等大氣污染物, 經處理后, 滿足GB 13271-91[3 ] 標準。
1.2.2.6 固體廢物對城市環境的影響
城市軌道交通產生固體廢物主要有旅客及職工生活垃圾, 旅客按0102 kg/d, 職工按1100 kg/d; 車輛維修廢物(金屬屑等); 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固體廢物經收集處置后, 不會對城市環境產生明顯影響。1.2.2.7 對高架線路兩側建筑物的日照及采光的影響
高架軌道交通將對靠近線路的建筑物形成日光屏障, 影響其日照和采光。影響的范圍和程度與高架線路的位置、走向、高度及建筑物的分布、層高、采光門窗朝向等諸多因素有關。
1.3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環境影響特點
城市軌道交通中地下線路的環境影響最小, 其突出的問題是大量棄土的處置; 高架線路的環境影響最大, 其突出的問題是噪聲干擾; 地面線路的環境影響介于地下線路與高架線路之間。
2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環境影響的防治
2.1 施工期環境影響防治
施工棄土要設法轉換為其它工程的取土; 嚴格施工組織設計, 合理確定施工場界、安排作業時間、布置施工設備, 夜間禁止使用打樁機; 干燥土面適時噴水, 以抑制揚塵; 施工現場應鋪設排水管, 并接入下水系統, 在入口處設置隔柵, 以控制施工污水無組織排放。
2..2 運營期環境影響防治
2.2.1 做好規劃, 尤其是擬建線路(地面及高架) 兩側土地開發規劃和擬建軌道交通的線路形態規劃, 控制環境敏感目標靠近高架或地面線路, 或在環境敏感點集中地區采用地下線路。
2.2.2 在已開發建設完整的街道上穿行的高架或地面線路, 應布設在街道中間; 條件許可時, 應加大線路曲線半徑; 車站站型優先選用側式站臺; 由地下線路轉入地面線路或高架線路的過渡段應避開環境敏感目標集中的區域。
2.2.3 高架線路采用鋼筋混凝土橋; 軌道選用無縫長軌、彈性扣件; 道床采用有碴道床, 若選用無碴道床應鋪設橡膠墊塊, 并采取整體道床; 采用彈性車輪; 車輛支架采用懸浮彈性支承; 車體設置吸聲擋板; 高架或地面線路兩側或單側設置聲屏障等[4 ], 這些措施的應用, 將大大減弱城市軌道交通噪聲、振動的影響范圍及程度。
2.2.4 位于較窄街道上的高架軌道交通, 應考慮采用來去車道分離或來去車道二層式的線路布置方案, 以減弱對線路兩側建筑物的日照影響; 對于高架或地面線路兩側受到電磁干擾以致電視收視質量差的居民, 可采取措施使其加入當地有線電視網。
2.2.5 對于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水污染源及大氣污染源, 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 使其污染物達標排放。
3 參考文獻
1 GB 10070-88 城市區域環境振動標準
2 GB 3096-93 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
3 GB 13271-91 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4 何宗華1 城市輕軌交通工程設計指南1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993110, 294~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