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 自誕生至今已經歷了生成期、成長期、成熟期3 個階段。通過對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歷史和現狀的分析, 總結了各階段的主要特征, 并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展望了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趨勢。關鍵詞 城市 軌道交通 階段中圖分類號
城市化正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重要趨勢。在城市化的歷程中, 不同規模與發展階段的城市產生了不同的交通需求, 需要通過相應的運輸工具及技術裝備水平來滿足。從各國城市化發展的實踐來看, 軌道交通以其運量大、速度快的技術優勢已成為城市交通結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較好地解決了大、中城市交通日益增長的供需矛盾問題, 并滿足了城市化要求。與城市的形成、發展及城市化進程的初級階段、中級階段和高級階段相對應, 城市交通的發展也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3 個階段, 相應地, 作為城市交通重要組成部分的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則經歷了生成期、成長期及成熟期3 個階段。
1 生成期的城市軌道交通
大約二百年前, 人類社會開始了城市化歷程, 城市交通需求的激增導致了城市軌道交通的產生。
1. 1 城市軌道交通的生成與公共交通
生成期城市軌道交通的變革具有時代的爆發性。城市化初期, 由工業技術進步所創造的先進交通工具首先用于解決市際交通問題。當城市化過程發展到一定程度, 城市規模擴大到只有利用交通工具才能保證城市經濟生活的正常進行時, 城市內部交通系統才開始誕生, 出現了相應的交通工具并逐漸有所發展。1828 年巴黎出現了一種可供14 人乘坐的單行“ 公共馬車”, 以固定路線、固定價格、按固定站循環的方式運載乘客, 這是歷史上第一條公共交通線, 隨后又演變成馬拉軌道車, 從而拉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序幕。
自此, 世界上其他一些城市紛紛仿效, 城市軌道交通得到初步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的出現, 對整個城市發展史而言, 是一具有爆發性的瞬態過程。的發展為運輸工具的變革提供了物質條件, 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發質的爆發性變化, 軌道交通應運而生并從此走上城市發展的歷史舞臺, 逐漸擔當起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角色。
1. 2 生成期城市軌道交通的特點受歷史條件和物質技術條件的限制, 生成期的城市軌道交通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第一, 設計簡單, 技術裝備水平低。生成期的城市軌道交通是建立在傳統交通工具——馬
車的基礎上的, 其動力為畜力, 承載能力較傳統的馬車有較大提高, 但與現代的城市軌道交通相比, 則不可同日而語。第二, 軌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所占份額有限。在生成期, 城市內部交通雖然開始爆發, 但主要還是通過個體交通工具來解決。同時, 公共交通收費較貴, 普通市民往往難以承受。即從外部交通轉到內部交通中來。成長期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已相當完備, 各國在很短時間里就把由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進步用到城市交通系統中來, 在交通工具的更新與改造方面, 更是不遺余力。
1852 年, 歐洲有9 個城市出現了有軌電車。此后, 有軌電車就一直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手段。1863 年世界上第一條地下鐵道在倫敦建成, 同期出現城市鐵路郊區線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 世界上至少有倫敦、紐約、柏林、漢堡、布宜諾斯艾力斯等13 個城市修建了地鐵。
反映的是在一些大城市的成長期城市交通體系中承擔主要作用的交通方式或手段。城市內部交通系統已從人力車、馬車和馬拉軌道車進化到公共汽電車、有軌電車、市郊鐵路和地鐵等。這不僅僅是交通工具的變革, 還代表著承運能力及規模的變革。這些交通方式與目前的情況相比, 已相當接近。
軌道交通伴隨著城市公共交通的發生而生成, 它從一開始就以大眾運輸作為主要服務對象, 并逐步成為城市公共交通結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這種運行方式適應了城市化后城市客流對公共交通變化的需要。在以后近一百年的時間里, 許多大城市基本上都把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的主體來對待。從一定程度上講, 軌道交通在現代城市交通的大眾化中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其飛速發展是歷史的一種必然趨勢。
2. 2 成長期城市軌道交通的特點
在軌道交通走向成長期的過程中出現的較重要的思想是要求系統在硬件和軟件方面不斷地、盡快地研究和采用先進技術。
2. 2. 1 硬件特點
在硬件方面, 先進技術的采用主要表現為軌道交通運輸工具的更新與完善。城市軌道交通及其技術裝備水平在成長期得到前所未有的創新和發展, 技術裝備迅速由傳統化向現代化進化。而軌道交通及公共交通系統的快速發展和日臻完善, 反過來又極大地推動了城市化進程和現代城市社會與經濟功能的進一步強化。
2. 2. 2 軟件特點
在軟件方面, 先進技術的采用主要表現為以先進的設計思想來指導城市規劃與交通布局及軌道交通網絡的發展。比如, 索里亞(1844~ 1920) 在1882 年馬德里的城市改建方案中, 就對軌道交通在城市規劃中的系統布置提出較為科學的觀點。他認為城市的形狀應采用線狀, 而軌道交通以地下、地面和高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規劃、建設。城市以軌道交通為軸作線性發展, 可以使二者得到良好匹配。這些思想基本被沿續下來, 并在世界各大城市得到普遍應用。
3 成熟期的城市軌道交通
和任何事物的變化規律一樣, 城市軌道交通也有一個發生、發展、成熟的過程, 其促進因素除了技術進步外, 更重要的是社會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 世界各國的經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期。在二戰前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國家, 戰爭后又迅速進入城市化發展較成熟階段。而不少在二戰前城市化水平并非很高的國家或地區, 由于城市經濟的飛躍發展也迅速達到城市化較成熟階段。由城市化發展與城市交通發展的緊密關系所決定, 一些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城市交通, 特別是軌道交通發展也進入成熟期。
3. 1 成熟期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結構成熟期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結構已較為完善, 在公共交通中的主導作用日益顯著。其主要交通工具包括地下鐵道、輕軌、高架獨軌、市郊鐵路、新交通系統、有軌電車、索道纜車等。
地下鐵道 地下鐵道是城市快速軌道的先驅, 1863 年至今已有127 個城市有了地鐵, 許多大城市的地鐵長度都在100 km 以上。地下鐵道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發揮著日益巨大的作用, 給居民出行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工具。
輕軌交通 輕軌交通是在有軌電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交通工具, 其造價僅為地鐵的1/
3, 既能較好地滿足大城市的運量要求, 又能在大城市與衛星城鎮之間建立起便捷的聯系, 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越來越大。高架獨軌 高架獨軌可分為懸掛型和跨座型兩種, 具有運量大、走行平穩、爬坡能力強、建設費用低、全立交化、對城市日照采光的影響小、噪聲較低等許多優點。5~ 1市郊鐵路 市郊鐵路的造價僅為地鐵的1/6, 作為城市軌道交通的子系統, 市郊鐵路的建設也開始納入成熟期城市公共交通的整體規劃之中。
新交通系統 新交通系統是一種自動控制的快速軌道客運系統。車輛定時自動運行, 車站完全由電子計算機集中控制。新交通系統和高架獨軌有許多相同之處, 如高架專用軌道, 適合于大坡度和小曲線半徑線路、建設費用比地鐵小、采用橡膠車輪、噪聲低、安全性能好等等。
3. 2 成熟期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主要特征
通過對紐約、巴黎、倫敦、東京和莫斯科等城市市內交通客運量結構的分析與研究表明, 在這些發達城市, 公共交通所占比例一般為60%~ 80% , 其中有軌交通的比例達30%~ 45% 。無論私人交通如何發展, 公共交通作為主體的地位一直沒變, 軌道交通往往又占有較大優勢, 居主導地位。即使私人交通的承載工具數量超過公共交通工具的幾十倍, 公共交通作為城市客運主要構成的地位仍不改變, 真正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主要還是依靠地鐵、高架、市郊鐵路等軌道交通運輸系統。全方位、立體化市內和市際交通運輸方式的完善更促使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步入成熟期。無論是市際交通還是市內交通, 比較成熟的運輸市場及多元化的交通格局已經形成。同時, 各國政府及城市當局在城市交通方面巨大的資金、物質及人力的投入, 為城市軌道交通進入成熟期提供了保證。
處于成熟期的軌道交通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 城市交通工具不再單一, 更注重公共交通工具的協調配合, 強調銜接和一體化, 大容量快速軌道交通與傳統汽、電車地面交通兩大類運輸方式形成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格局。城市客運交通是一整體, 軌道交通與公共汽、電車在車站的銜接上非常緊密, 使乘客換乘極其方便, 也促使更多的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第二, 隨著城市化發展速度變慢, 人與物的空間運動規模不再擴大, 城市內部軌道交通的壓力將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但是由于城市分解和市郊化造成的市郊軌道交通問題開始逐漸突出。
第三, 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使得人們對城市交通的地位重新認識, 使其從為城市功能服務的附屬性地位上升到與居住、勞動、休息等功能同等重要的地位, 并體現在城市規劃與建設之中。
第四, 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不再以滿足數量上的需求為主要功能, 而是轉向以質量改進作為主要功能, 使其不斷向安全、快速、舒適、便捷方向轉變, 促使城市按主要交通軸線呈帶狀分布的形成和城市文明的進一步擴散; 還促使人口向城市周圍地區移動, 形成人口在城市中的均勻分布及城市功能和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
4 走向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軌道交通
公共交通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最佳途徑, 軌道運輸又是重中之重。城市軌道交通在城市客運中的地位可 以說自其誕生之日起, 就一直得到持續發展, 在城市內部交通中處于主導地位。
可持續發展理論使得人類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 人口、資源和環境是當代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三大基本問題, 單純的經濟富裕不等于幸福, 經濟的持續發展必須顧及長遠利益, 經濟社會發達必須和生態環境的保護相統一; 如果只滿足于眼前的短期利益, 追求單純的增長, 將會導致難以預計的后果。在新經濟發展觀和發展條件以及環境、安全、技術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 軌道運輸日益顯示出其自身具有的技術經濟優勢, 城市軌道交通具有的運能大、占地少、能耗小和環境污染小的優點是其他交通工具無法比擬的。如今, 社會發展要求和高新技術的突破, 引發了一場世界范圍內的以調整舊運輸結構和發展模式為主旋律的交通運輸革命, 對世界各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將產生強烈的影響, 而軌道運輸已經成為調整傳統運輸結構的著眼點, 以軌道交通為主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 是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選擇。依靠軌道交通為主的公共交通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辦法, 不僅在發達國家得到普遍應用, 在發展中國家及地區也日益引起重視。為此, 世界各國正積極采取行動, 在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指導下, 為建立立體公共交通系統而努力。
確立以軌道交通為重點的城市交通運輸發展戰略, 是象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城市交通發展的理性選擇。只有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運輸, 才能真正解決世界各國的城市交通運輸問題, 同時也將對世界經濟的發展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5 參考文獻
1 曹鐘勇. 城市交通的階段性發展理論: [ 學位論文]. 北京: 北方交通大學經濟學院, 1996: 60~ 133 2 周翊民. 21 世紀全面發展中國的軌道運輸. 大連鐵道學院學報, 1996, 17 (1) :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