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八通線土建工程進度控制特點
【摘要】介紹了北京地鐵八通線建設在控制工程進度方面的主要措施和技術特點。指出建立由業主牽頭,監理、承包商共同參加的信息平臺,在進度控制中推行目標管理和相應的激勵措施。還介紹了采用計算機輔助軟件在進度控制中的作用和應用體會。
【關鍵詞】地鐵八通線 施工監理 進度控制
1 引言
北京地鐵八通線,全部為地面以上線路,西起四惠站西側,終點為通州區土橋。全線總長181946 km , 工程內容包括: 區間路基7 596.779 m , 高架橋9 690.747 設計為門式框架墩。其它節點設計成現澆預應力箱型梁。
2 全線總體進度計劃的編制、調整與實施
2.1 工程進度計劃的編制與調整
科學合理的進度計劃是工程目標按期實現的首要前提。招標文件要求地鐵八通線土建結構工程的工期為2001 年12 月25 日~2002 年9 月25 日,但由于現場條件的制約和天氣的影響( 開工時已在冬季), 直至2002 年2 月底才真正具備施工條件。所以在發布開工令后,已經不能執行原定計劃,進度嚴重滯后。
為此,2002 年3 月1 日,監理部組織召開了全線第一次進度專題會,重新確定了進度控制目標,在不改變合同條件的原則下將控制工期加以適當調整。
2.1.1 信息的收集
為了準確快捷地進行信息的采集和反饋,在第一次進度專題會中就成立了由業主牽頭,監理、承包商相關人員共同組成的進度控制專題小組。為信息流通提供了有效平臺。
在工作中,通過會議討論確定了計劃工作的前提條件。① 對于影響計劃順利實施的所有可能的內外環境因素,在制定計劃前就予以全部認定是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的,相反,工作的重點是找出哪些因素對計劃的完成最有影響。如: 現場中可能存在征地、拆改、地下管線障礙等等影響因素,解決的難易程度,所需時間長短可能都不盡相同,這時就要分析他們所影響的工程部位及時間的緊迫性來確定是否是工作的重點。② 為了使突發及不定因素不會影響最終工期的實現,八通線土建結構完成的最終目標定為2002 年10 月25 日, 但在編制計劃時先以2002 年9 月25 日為目標,留有一個月的自由時間。③ 為使各標段的計劃能按照統一的前提條件來制定,在進度專題會上,對計劃的格式、內容做了統一要求,要求各標段承包商分別制定本標段總體施工計劃,交監理部進行綜合平衡。
2.1.2 總體計劃的編制
根據前述對計劃基本前提條件的認識及各個標段提供的個體計劃和現況分析,借助計算機,利用夢龍網絡圖編制軟件(以下簡稱夢龍) 和Project 2000 軟件進行了雙代號時標網絡圖和甘特圖的繪制,并找出關鍵線路, 通過工作分解結構法WBS (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反過來再要求各個標段承包商根據網絡圖分別編制各自的項目計劃和月進度計劃,并確定每月25 日召開全線進度專題會,進行跟蹤對比計劃完成情況, 同時上交下月施工計劃。網絡圖主要用于宏觀的控制指導;甘特圖用于工作分解、月計劃的制定,配合現場安排施工。
調整后的總體進度計劃比較符合實際情況,全線土建結構工程的實際進度基本上按調整后的總進度計劃實施, 2002 年5 月底根據現場情況進行了二次調整,至2002 年10 月25 日順利完成土建結構施工。
2.2 進度計劃的控制與執行
土建施工主要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2001.12.25~2002.03.15 , 準備階段;
2002.03.15~ 2002.05.25 , 前期施工;
2002.05.25~2002.10.25 , 高潮階段;
2002.10.25~2002 年底,收尾階段。
2002 年3 月15 日~5 月25 日屬于施工的前期階段,主要進行了樁基、承臺以及部分車站護坡樁施工等,但因為其中遇到的客觀問題(如: 有的施工近鄰京通快速路需要占道、有的地下通道需穿越京津公路以及其他地下電纜電信的障礙等等) 協調難度較大,問題的解決超出預先估計時間,造成進度滯后于原定計劃。針對這一情況,監理部主動聯系業主匯報了現場情況, 經同業主協商,決定將目標工期調整至10 月25 日,并立即召開全線進度協調會,以10 月25 日為目標,采用倒排工期法及時調整計劃,對于施工中的重點、難點項目,要求承包商制定專門措施,集中一切人力、物力突擊攻關。例如: 07 施工標段梨園車站施工進度落后, 針對這一情況監理在周例會上組織分析,發現主要問題在于組織內部,即人力不足,而且缺乏熟練工人,為此要求項目經理直接負責指揮,并增加熟練工人。
2002 年6 月~10 月是整個八通線的施工高潮階段。在進度控制方面,監理的工作重點也放在了抓計劃落實情況。只有月進度計劃的按期或提前完成,年度計劃和總體目標才有保證。因此各標段監理站也加大了對施工單位月計劃的審查和跟蹤,對承包商的質量保證措施、人員到位情況、設備運行狀況、原材料供應及施工方法等都予以考慮。并按時間按部位進行計劃分解,在每周例會上檢查計劃的落實情況,發現滯后及時采取措施,使其不致影響總體計劃。2002 年11 、12 月天氣變冷,工程隨即進入了冬期施工。現場施工主要是一些收尾工程及組織驗收等。
3 進度計劃的控制措施
3.1 建立信息溝通平臺
針對八通線的特點,成立進度控制專題小組,把業主、監理及各個承包商專門負責進度控制的人員聯系起來,形成全方位開放式的溝通網絡系統( 見圖1) 。采取這樣的溝通方式集中化程度高,有利于集思廣益, 提高溝通的準確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確保了進度度偏差所在,并分析偏差產生的原因,研究解決問題的計劃的有效實施。措施,修訂計劃以保證工期目標的按期實施(見圖2) 。
3.2 例會與協調制度式,內容不盡相同,給全線整體的綜合平衡帶來了不少建立月例會制,每月25 日召開由業主、監理、各標困難。因此為了便于信息的收集及進度的控制,在進段承包商參加的例會,在例會上檢查承包商的工程實度協調會上,由監理出面對進度計劃的內容、格式,網際進度,并與計劃進度進行比較, 如果有偏差, 找出進絡圖及甘特圖的形式等均做了詳細要求。
圖1 全渠道式信息溝通網絡
表1 當月計劃完成情況統計
表2 下月計劃工程量統計
3.3 建立計劃臺帳
例如對于月進度計劃的編制內容主要包括: (1) 當月工程概況; (2) 編制依據; (3) 當月計劃完成情況,此項除了要用文字介紹當月計劃的完成情況外,還要求利用表格進行輔助說明(見表1) ;(4) 下月計劃安排, 此項同第(3) 項一樣,除了以文字描述形象進度外,附帶表格進行輔助說明(見表2) ;(5) 施工難點及急待解決問題,此項應列出下月施工重點、難點以及自身無法解決的而且可能影響當月計劃完成的因素; (6) 計劃保證措施,針對下月計劃列出相應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安排及相應工程質量保證措施; (7) 安全與文明施工, 此項主要是針對八通線緊鄰居民生活區的特點,要求承包商除了要保證自身的生產安全外,還應采取措施將施工給周圍環境帶來的各種污染降到最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加直觀的反映出當月或季度計劃的完成情況以及現場的計劃控制情況,還要求各標段承包商建立計劃臺帳。在計劃臺帳中除了包括當月與進度控制相關的現場活動,還具有每月及季度的完成情況柱狀圖(見圖3) 和對比節點圖(見圖4) ,這樣每月計劃完成以及與總計劃的差距都能一目了然的得到反映,一旦滯后可以提醒承包商積極采取措施。
圖3 月計劃完成柱狀圖
圖4 完成情況對比節點圖
3.4 推行目標管理及相應的激勵措施
根據工程實際進展情況,推行目標管理。承包商根據確定的工期目標編制實施計劃,將責任目標按時間、部位進一步分解到月、旬、日,分解到隊、班、組和作業面,也就是目前常說的WBS 法。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安排人力、物力。這樣工程建設形成了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的目標管理體系,在現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與目標管理相配合,從5 月開始開展了每月一次的項目管理優勝單位評比活動。根據評審結 果,對于按期完成計劃的承包商予以獎勵,達不到目標的予以相應處罰。這種激勵制度的實施促使全線在相互的檢查評比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現場的工程質量和管理水平都得到了明顯提高。
3.5 關鍵工程的重點控制
預制混凝土梁的進度控制:因為按設計要求混凝土梁的齡期既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必須與現場施工進度密切配合。制梁工作由于時間短、任務重,要求進度計劃的安排必須合理、有序和控制有力。為此,監理工程師要求施工單位必須按工期要求,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制定生產計劃。
跨京秦、京承鐵路鋼梁架設的進度控制:根據現場地形特點,場地狹窄,梁體吊裝受既有路基和接觸網的影響較大,同時京秦鐵路因其鐵路運營的特殊性,鋼梁架設影響較大,因此對吊機的起吊能力要求較高,為保證鋼梁安全、正點吊裝就位,通過方案比選,采用220 t 吊機單機吊裝就位。通過精心組織施工,跨京承鐵路51 m 鋼梁吊裝安全順利地完成,每組梁架梁過程僅用時60 min , 比給點時間節約40 min 。
高壓線下預制梁架設的進度控制:由于08 標高壓線沒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拆遷,冬季又快來臨了,為了安全,監理通過對施工方案的仔細比選,采用水平方向移梁,順利完成了任務。
3.6 合同措施
合同是監理工作的依據。根據合同要求,“工程實際進度與經確認的進度不符時,施工單位應按監理的要求提出改進措施,并經監理工程師確認后執行。因承包人原因不能按照協議書預定的竣工日期或監理工程師同意順延的工期竣工的, 施工單位將承擔違約責任。”
在施工過程中,一方面監理在每周例會上檢查計劃的落實情況,幫助分析、發現滯后情況,要求及時采取措施,使其不致影響總體計劃。另一方面采取了口頭與監理通知相結合、現場專題會等,進行現場控制,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4 計算機的輔助管理在進度控制中的應用
4.1 計算機對進度控制的輔助作用
一個項目的實施是一個系統工程,在項目管理活動中,我們需要將項目中各項目任務的各階段和先后順序,通過網絡計劃的形式對整個系統統籌規劃,并區分輕重緩急,對資源(人力、物力、財力等) 進行合理安排,計算機的介入能有效地幫助人們進行定性、量化的分析,以最少的時間和資源消耗來完成整個系統的預期目標。這一方面可以使項目中的各個環節、安排得到更加清晰明了的反映,幫助分析項目安排的科學、合理。
4.2 先進軟件的應用
4.2.1 夢龍網絡計劃編制系統
在使用過程中主要利用夢龍公司的網絡計劃編制系統進行了雙代號時標網絡圖的繪制,對全線總體進度進行安排調整。該軟件界面友好,所見即所得,而且可以自動尋找關鍵線路,對于直接的邏輯關系錯誤會自動提出警告。最后整個網絡圖外觀雜而不亂,比較直觀地反映了各種工序的關系及時間安排(見圖5) 。
圖5 八通線正線工程總體網絡圖
圖6 進度跟蹤甘特圖
另外,對于后期的計劃調整,操作比較方便,可以直接在原圖中修改。就網絡圖的編制來說該系統應該是一款不錯的軟件。
4.2.2 Project 2000 的應用
在施工階段的具體安排中,甘特圖(橫道圖) 相對網絡圖更易于基層施工技術人員使用。Project 2000 在甘特圖方面的操作更為直觀簡便, 故而我們選擇了Project 2000 來對月計劃進行安排和跟蹤,尤其在后期的跟蹤對比上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總體來說有以下幾個特點是我們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較為常用的: ① 提供多種方法在工序間建立各種相關性(如:完成—開始「FS 」、完成—完成「FF 」、開始—完成「SF 」、開始—開始「SS 」),在某些方面比網絡圖更能體現現場情況; ② 通過CPM , 計算每個任務的項目開始、完成時間,相應時差,自動尋找關鍵線路; ③ 具有很好的跟蹤對比功能, 對原定計劃的完成時間、完成百分比、相對時差均有直觀體現(見圖6) 。
5 經驗和探討
在地鐵八通線工程中,從一開始的信息收集到計劃的編制,以及在實施過程中建立月例會協調制,成立進度控制專題組,推行目標管理和相應的激勵制度,并借助計算機對計劃進行PERT 分析和動態跟蹤,使總進度計劃得到順利實現,結構工程完成工期較原定計劃提前一月,并保證了優良的施工質量。
在整個八通線建設管理中,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 承包商的技術和經濟實力、信譽對施工進度和質量至關重要。但是有的承包商投標時打著大單位的牌子,中標后則派遣“ 小分隊” 對付,大量使用低素質民工甚至違約分包,嚴重影響工程進度。另一方面,各個承包商在計劃編制和實施控制方面的水平參差不齊,有的計劃本身不完善,缺乏可執行性,加上后期落實中措施不利,致使計劃最終流于形式。此外,現場出現的許多問題是同設計有著密切聯系的,如果設計單位有現場駐地代表,一起協助解決施工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必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