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建地鐵人防工程的設計與建設
【摘要】本文在簡述地鐵人防工程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礎上,著重對新建地鐵人防設計中的設防原則、注重規劃等四個方面進行了論述。為新建地鐵如何籌建平戰結合人防工程提出了經濟合理、筒單實用的建議和措施,供地鐵人防工程設計、選型時參考。
【關鍵詞】新建 地鐵 人防工程 設計
0 緒言
20世紀60年代,我國修建了第一條地下鐵道即北京地鐵一期工程,自1965年開工至1969年建成通車,全長23.6km:這條地鐵就把人防工程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是以“戰備為主、兼顧交通”的指導思想而建設的,其防護等級較高:所有安裝在孔口的防護設備,均為電動。在地鐵全線地面上,修建了70-80Cm厚的鋼近筋混凝土防彈層,以防止航彈對地鐵工程的破壞。除平時普通通風外,還專設了獨立的系統的特殊風道,安裝有防爆消波裝置、除塵設備、濾毒設備和特殊風機,戰時可進行隔絕式防護和濾毒式通風轉換:用于人防的土建工程、防護設備、內部設備等投資巨大,已不適應當前的形勢:為此.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復的《北京市人防建設與城市建設相結合規劃》中提出:“市區應按照中央關于北京的人防建設以地鐵為骨干和地鐵運營以交通為主,兼顧人防、平戰結合的指示,積極發展地下鐵道:”、”前兩期地鐵防護標準較高,為適應平戰結合使用,今后新建地鐵可適當降低防護標準,一般可按5級或4級修建;這樣,可以減少投資,便于采取暗挖施工方法,加快地鐵建設”。
我國政府對城市地鐵的人防建設十分重視,人民防空法明確規定:“城市的地下交通干線以及其他地下工程的建設.應當兼顧人民防空的需要。”因此,新建地鐵不是要不要按兼顧人防建設的問題,而是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合理地確定地鐵人防的防護等級,積極地搞好新建地鐵的平戰結合綜合利用,在未來戰爭中保護人民生命財產,造福人民,在發揮地鐵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同時,發揮地鐵韻戰備效益。
1設防原則
1.1防護等級
原則上根據國家對不同城市實行分類防護的人民防空要求及城市的經濟能力綜合確定新建地鐵的防護等級,一般來說,除少數政治中心、經濟大都會等城市選定5級抗力設防外,其他省會城市、沿海發展較快的經濟特區,其抗力級別大都定為6級。
1.2全線設防
新建一條地鐵線,其地下車站及其相連的地下區間均按已確定的防護等級全線設防。抗力級別統一,防護措施相匹配。
1.3 防護單元劃分
對6級抗力級別的地鐵,可只在城市中心區域或戰時掩蔽人數較多的區段,按—站加上與其相連的區間為獨立的一防護單元。其他位于城郊的車站或僅作為戰時物資儲備的區段,也可按二站加上與其相連的區間劃分防護單元,以節省投資。
1.4防化等級
對6級抗力級別的地鐵,防化等級一般宜按丁級考慮。這一防護原則既考慮到地鐵人防的特殊性,又考慮了防化等級與抗力級別相匹配的原則。因此,取消了設備較多、且在地鐵人防工程中難以實現的濾毒式通風系統,可以減少人防投資費用及平戰轉換工作的難度。防化等級為丁級,即按6級人防分段隔絕式防護的要求進行設計。對少數有人員掩蔽的車站.可按戰時清潔式通風和隔絕式防護的要求處理。
2 注重規劃
每新建—條地鐵線路,無疑都是橫貫城市的中心地帶或考慮環繞主要城區運行,它不僅能緩解城市交
通的擁堵狀況,方便市民出行,而且還給沿途地區的商業、居民小區的房地產業、現代化力、公樓宇、文化娛樂場所所帶來興旺發達。除此之外,還必須注重地鐵的發展與規劃。
2.1 充分重視地鐵人防的骨干作用
只有城市地鐵人防工程,才能夠將城區的各類人防指揮所、主要機關單位的人防工程以及居民小區的人防工事,有機地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地下人防工程網絡:這個以地鐵人防為骨干的網絡在戰時,無論是組織人員和物資的疏散、人防專業隊伍的聯系,還是生活物資的儲存調運、以及醫療救助等,都會帶來很大的戰備效益。因此,只有搞好規劃,才能充分發揮地鐵人肪的骨干作用。
2.2地鐵建設與城市地下空間開發相結合
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無疑是城市的重要資源之一。在主要的商業區、街心花園、綠化廣場等地下,都
會開發利用起來,成為平戰結合的地下商業街、文化休閑場所、地下車庫……。在規劃設計地鐵線路時;
應與地下空間開發有機地結合,既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還能充分發揮其社會效益和戰備效益。
2.3 規劃好地鐵換乘
隨著經濟建設的持續發展,城市的地鐵線路會越來越多。以上海為例.到2020年其城區的地鐵線路將達17條,總長474km,車站338座。如何規劃好這些密如棋盤的地鐵(一般都要求在付費區內)換乘,是一個十分迫切的重大問題。有的地鐵換乘由于沒有規劃設汁預留條件。不得不鑿壁開洞,站內搭橋。有的換乘不僅要爬坡,而且還需要行走近百米的路程—希望今后在全國各地修建地鐵時,不要再留下這樣的遺憾。
3 選好防護設備
眾所周知,城市地鐵客流量大,對環控通風要求高.因而其出入口、通氣口尺寸相對較大。對人防工程而言,這些孔口都是地鐵人防的關鍵部位.同時又是人防防護的薄弱環節;只有在這些關鍵部位安裝了與主體抗力相適應且技術先進的各種孔口防護設備,地鐵人防這個大系統才能正常發揮城市人防的骨干作用。
3.1基本原則
修建城市地鐵都是各地區的重點工程,要堅持“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原則。因此,在地鐵工程中所選用的防護設備—定是通過國家人防辦組織專家通過鑒定的產品,不能選擇那些只在紙上談兵,把未通過鑒定的產品拿到地鐵工程中來做試驗,否則將后患無窮。一定要堅持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盡量壓縮投資,使防護設備的設計滿足“安全實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使用維護方便”的要求。
3.2 改電動為手動
早期的地鐵,是以戰備為主,因此所用的防護設備均為電動,強調孔口防護設備能夠快速反應,以防突然襲擊。隨著時代的變化,地鐵已定位在“兼顧人防”的平戰結合工程,允許在戰前有一定的轉換時限。在廣大人防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適用于地鐵人防工程的防護設備不斷涌現,并在全國地鐵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適用于地鐵風道用的雙扇立轉式人防門,手動啟閉,靈活輕便,不僅降低了設備造價,還大大減少了人防防護段的長度。北京地鐵復—八線西單站原采用氣墊式推拉門,施工難度大,使用性能差。因此,在西單以東各站的出人口選定了降落式雙扇立轉門,成功地解決了平時開啟時地面無門檻問題,便于客流通行,便于偽裝裝飾,取消了側拉門的門室,既減少了土建工程量,又降低了設備造價,從而節省了工程投資。這一變更,全線節省工程投資達940萬元。在復—八線建設中,僅六套液壓傳動的區間隔斷門變更為手動立轉隔斷門,僅此一項節約資金560余萬元。防護設備由電動改手動,既節省設備和土建工程的投資,又便于施工安裝和維護檢修,有百利而無一害,應當推而廣之。
3.3 關于清潔式通風設備
對于6級抗力的地鐵而言,僅有少數幾個有人員掩蔽的重點站,設置清潔式通風系統。車站的清潔式通風系統包括進風和排風。它是戰時各口部人防門都關閉,普通通風不能進行,但地鐵外部空氣沒有遭受污染的情況下的一種特殊通風方式。它只在進風口設一道油網濾塵器,僅能濾除空氣中較大顆粒的灰塵,是一種最簡單的戰時通風方式。清潔式通風可以提供一定量的新鮮空氣,改善掩蔽人員的環境。安裝在重點車站的門式戰時清潔式通風系統,它將戰時通風系統中的防爆波裝置、密閉閥門和軸流風機,分別安裝在普通風道的防護門、防護密閉門、密閉門上,從而使平時普通風道和戰時通風的特殊風道合二為一、防護設施和通風消波設施合二為一,大大減少了土建工程量,降低了工程投資。門式戰時清潔式通風設施,設計獨特,有創新,是—種值得推廣的人防設施。
4 做好預留
在地鐵人防工程投資中,絕大部分為防護設備費用。因此,采取預留的辦法是減少一次性人防投資的有效措施。筆者再三強調要搞好預留,是因為有些已建的地鐵中,由于預留太多,根本無法在戰前完成平戰轉換,這樣的“兼顧人防”形同虛設,是自欺欺人。工程預留必須滿足《人民防空戰術技術要求》和《人民防空工程平戰轉換設計標準》,平戰功能轉換應盡量減少戰前轉換工作量。新建地鐵人防工程中,怎樣才能搞好預留呢?
4.1 車站人員出入口
對戰時用于人員掩蔽的車站,至少應有兩個戰時人員出人口,且其中有—個為戰時安全出入口。這兩個口的一道防護密閉門和一道密閉門應一次安裝到位,其余可以預留,戰前封堵。戰時用于物資儲備的車站,至少應設—個戰時安全出入口,且防護設備安裝到位,其余預留,戰前封堵。
4.2 車站風道和區間風道
有清潔式通風的重點車站,其戰時清潔式進風道和排風道的防護設備(膠管活門防護門+密閉閥門防護密閉門+軸流風機密閉門)應安裝到位,其余通風道均可預留,戰前封堵。隔絕式防護的車站風道和所有的區間風道,均可預留,戰前封堵。
4.3 區間隧道隔斷門
區間的防護密閉隔斷門,有河道通過的區間,在過河段兩端所設置的區間隔斷防護密閉(防淹)門,必須一次安裝到位,不可預留。有的地鐵建成通車后,再想安裝未能裝好的區間隔斷門,因作業時間僅有深夜3-4個小時,且不能留下任何施工碴土或工具,條件十分苛刻,直到現在也未能補上,終成遺憾!
4.4 牽出線隧道口的防護密閉隔斷門
牽出線隧道口一般需設防護密閉隔斷門和密閉隔斷門各一道,同理必須安裝到位.不得預留。
除上述預留范圍外,必須強調預留的三條原則,它們是:
第一,工程有預留,就應有完善而又切實可行的平戰轉換設計,戰時可按圖施工.有計劃有步驟
地完成平戰轉換工程任務。
第二,轉換工程的施工安裝總時間,按戰前早期轉換來考慮,時限為30天。因此,在預留工程平
戰轉換設計時,應盡量減少戰前轉換的工作量。
第三,結構抗力原則上一步到位,戰前一般不進行鋼筋混凝土作業。
據不完全統計,一般5級或6級抗力的地鐵人防工程.全線人防設施全部一次安裝到位所需投資約占地鐵總投資費用的1%左右。如按照本文建議的方案預留設計.其一次性人防投資可壓縮至總投資的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