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地鐵一號線車輛段選址及方案研究摘 要: 對沈陽地鐵一號線車輛段的選址,提出大東車輛段和于洪車輛段兩個方案進行比選,經分析在設計中推薦采用于洪段址方案。結合列車的運營方式,對于洪車輛段出入段線的3個方案進行比選,并確定了車輛段段內的布置方案。關鍵詞:車輛段;城市軌道交通;規劃;方案比選;沈陽市 沈中心城區為規劃范圍,方案為環形加放射形,由2條東西線、2條南北線和1條環線共5條線組成。城市快速交通線網總長182.5km(見表1)。 根據總體規劃,沈陽市確定近期建設 3 條軌道交通線。初步確定的建設順序和時間如下:2007年建成第一條線(一號線的城區段),2009年建成第二條線(南北線的城區段), 2011年建成第三條線(環線)。
沈陽地鐵一號線一期工程,線路運營里程21.34 km,設車輛段與綜合基地一處。1 車輛段段址方案比選 在沈陽地鐵一號線總體設計,提出了大東車輛段和于洪車輛兩個方案,并在設計中對兩方案行了比選。(1) 大東段址方案。車輛段及合基地段址在沈陽地鐵一號線點黎明文化宮站東南側,近期規用地面積約 36.37×104 m2。此規劃地塊北靠和睦路,東北部以大東區205小學、新建小區、八里堡小學及市第三糧庫圍墻為界,東靠國鐵專用線,南靠規劃凌云街。 優點:①出入段線長度較短。②大交路動車出入段比較方便,并適應遠期線路延伸時的需要。③與城市道路無交叉干擾。 缺點:①拆遷工程量大。②由于受地形限制,咽喉區不能緊湊布置,占地面積較大。(2) 于洪段址方案。車輛段位于于洪區張士屯,東臨巢湖街,北靠規劃的渤海路及化肥廠專用線,呈東西布置。東西長約800 m,南北長約 350 m,用地 28.99×104 m2。 優點:①拆遷工程量小。②咽喉區布置緊湊,相應占地較少,且地價較便宜。③采用小交路時動車出入段比較方便。④符合工程建設單位的需要。 缺點:①出入段走行距離長。②采用大交路時,動車出入段近期需折角且空車走行一個區間,遠期線路延伸時,空車走行距離更長。③出入段線橫穿巢湖街,巢湖街需為此抬高跨越出入段線。(3) 方案推薦意見。經分析比,因于洪段址方案具備從正線兩車站接軌的條件,形成八字型接。工程投資比大東段址方案節省07.8萬元,少占地4×104 m2。因此設計中推薦采用于洪段址方案。 2出入段線方案比選 根據于洪車輛段段址方案,結列車的運營方式,對出入段線研了八字接軌、黃海路一端接軌、沈新路一端接軌共 3個方案,如圖1所示。
(1) 八字接軌方案。研究了出入段線上跨正線與下穿正線兩種形式,即:一條出入段線從黃海路站南端兩正線中間引出,向西上跨或下穿正線后引入車輛段。線路長度均為 1.28 km;另一條出入段線從沈新路站北端兩正線中間引出,向西上跨或下穿正線后引入車輛段。線路長度上跨為1.35 km;下穿為1.62 km。 優點:出入段作業方便靈活。節省段內的回轉線,方便列車轉向、維修等作業。 缺點:出入段線分開走行,工程拆遷量較大。(2) 黃海路一端接軌方案。入段線從黃海路站南端正線左側出岔引出,向西引入車輛段,線路長度為 1.31 km;出段線從黃海路站南端兩正線中間引出,向西上跨正線后引入車輛段,線路長度為1.33 km。優點:出入段線并行,拆遷量相對較小。缺點:采用小交路時動車出入段雖然方便,但采用大交路時動車出入段需占用正線折角,不利于行車安全,且空車走行距離較長。(3) 沈新路一端接軌方案。出段線從沈新路站北端正線左側出岔引出,向西引入車輛段,線路長度為 1.28 km;入段線從沈新路站北端兩正線中間引出,向西上跨正線后引入車輛段,線路長度為1.30 km。 優點:出入段線并行,拆遷量相對較小。 缺點:采用小交路時動車出入段不利。遠期也造成大交路車空車走行距離較長。(4) 方案推薦意見。經分析比選,八字接軌方案較其他接軌方案具有出入段作業方便靈活。節省段內的回轉線,減少段內占地等優點,設計推薦八字接軌方案。鑒于八字接軌方案中采用上跨正線方案拆遷量大,兩出入段線分開走行距離較長,因此推薦八字接軌下穿正線方案。3 車輛段段內布置方案 車輛段段內布置,利用道路系統將運用區、檢修區、綜合維修中心、廠前區進行比較明顯的分區,以便人流、物流的自然分開,便于使用和管理。車輛段設兩條出入段線與黃海路站和沈新路站銜接,車輛段位于正線西側與正線垂直布置,洗車線與停車列檢線、月修、聯合檢修線橫列式布置。試車線設于車輛段北側與之并行,因受地形限制,試車線采用圓曲線半徑 450 m、緩和曲線長 70 m的曲線相連接,設渡線與南側出入段線連接。為運營方便,兩出入段線均按雙進路設計。 車輛段段內布置如圖2所示。
車輛段設有車輛停留列檢庫線16條(每條股道可停放兩組列車),預留2條(并預留遠期 6輛車的編組條件),洗車庫線1條,鏇輪庫線1條,吹掃庫線1條,月檢庫線3條,靜調庫線1條,廠架修線 3條,油漆庫線 2 條,平板車線 2條,備用停車線1條,卸料線1條,試車線1條。內燃調機及特種車庫線4條。4 設計特點(1) 于洪車輛段段址地勢比較平坦,遠離市區,具備從正線沈新路和黃海路兩個車站接軌形成八字型接軌的條件。列車出入段方便靈活,節省了段內的回轉線,減少段內占地。(2) 車輛段的出入段線從沈新路站及黃海路站引出,下穿正線后采用2‰上坡,出入段列車可在此進行駕駛模式轉換。(3) 與國有鐵路專用線連通和與城市道路交通銜接的條件良好。段內裝卸線和洗車線均與國有鐵路專用線相連,為車輛和材料物品等的入段提供了良好條件。(4) 車輛段的規模按近期工作量設計并考慮遠期預留,整個段根據地形呈盡端式布局,為減少土方量及占地面積,將車輛段、綜合維修中心、物資總庫及辦公生活用房相對集中布置。并合理布置段內的線路、庫房,能合并的庫房盡量合并在一起,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5) 廠前區的規劃注重景觀設計,設置了大面積的廣場和綠地,為職工的工作、生活提供了良好保障。車輛基地內道路接通了各廠房建筑,還形成了幾個環型通道,不僅方便運輸,而且充分考慮了當其作為防火通道時消防車輛的作業和回轉,同時,段內道路與市區道路有 3個主要出入口連接。(6) 結合沈陽地區冬季寒冷、氣溫較低的實際情況,在設計中洗車庫考慮采用帶有烘干功能的洗車設備,以保證冬季洗車作業的順利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