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申城地鐵交通現狀四“相關交通篇”
市府有關“高峰限流”措施的出臺,對緩解地鐵擁擠狀況的確起到了一定作用。那么,由于限流而被分流的乘客又該如何出行呢?申城地面交通狀況又是怎樣?本網今日推出“視申城地鐵交通現狀”系列報導第二篇:“相關交通篇”。
公交車:起碼要預留30分鐘
楊浦區黃興公園附近的國順東路,由于該路段周圍沒有地鐵、輕軌停靠站點,公交便成了附近市民出行的主要工具。一大早,記者來到公交934路(由此可達人民廣場)起點站,此時還不到7點,但候車區域里早已聚集了大量焦急等待出行的市民。車子駛出站臺時,承載了近四成乘客;待到駛離隆昌路站時,車廂已接近飽和狀態。
記者了解到大多數乘客的上班時間都是上午九點,按理說這段路程的合理耗時是一小時左右,但他們都提前近兩小時出門。“坐公交車哪敢把時間算地這么精確啊,多空出來半小時是最起碼的。有時候晚出來幾分鐘,就錯過了一班車,肯定遲到。”車上陸小姐的話解答了記者的疑問。
到達人民廣場,記者看了一下時間:8:30。“看到吧,起碼提前這點時間,再走到單位,正好。要不你看看后面的車要多久才到。”陸小姐似乎是一心要向記者證明自己的“遠見”。果然,一直到8:55,后一班車才到站。車站調度員告訴記者,雖然上下班高峰時段隔5分鐘就發一輛車,但是路況難料,車輛的真正間隔時間較難掌控。提前出門是防止上班遲到的最好辦法。
自駕車:早上的道路就像停車場
已買私家車的市民一般分兩種:一種家比較遠,通過外環或內環高架進入市區;一種就住環線內,從地面道路到達目的地。記者向一位經常走高架的朋友了解早上的路況,一提起這他就勞騷滿腹:“早上的高架就像停車場,幾十輛車子在上面動彈不得,十幾分鐘才能往前挪一點,有時都可以在車里小睡一覺;有的車子還常因為搶位發生事故。”
一位大學老師也向記者嘆起“苦經”。家住靜安的他,開車去位于楊浦區的學校上課,路上竟要花去一個半小時。“買車就是圖個方便,現在卻適得其反。一個鄰居和我幾乎相同路程,每天一起出門,他坐公交,我開車。有時還是我遲到。唉,汽車的優越性一點都體現不出。”老師的言語中多少透出對買車的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