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聯體“地鐵”協會十周年
“地鐵”管理協會總經理 Е·Г·杜布琴科
“地鐵”協會成立十周年是俄羅斯及鄰國地鐵工作者生活中有意義的大事。
今天,協會聯合著14家按統一工藝原則修建和運營的地下鐵道。協會至今變成了原蘇聯各地鐵公司之間唯一的聯系紐帶。
協會是在歷史形成的地鐵集中管理體系瓦解后于1992年2月成立的。各地下鐵道突然離開了交通部的管理,對許多人來講都是意外的,引發了不安與失落感。因為地下鐵道原來長期在交通部管理之下,實際上已經變成為大鐵路的從屬機構。蘇聯的解體使形勢越發嚴峻,使地下鐵道陷入了更加孤立無援的境地。于是就出現了往后如何處理各地下鐵道的共性問題,要知道集中機制下對地鐵的發展前途、改造和技術裝備更新、技術設備現代化、維修基地的布局等都進行過長期規劃。
地鐵專家們中斷了聯絡,使得他們在交流看法與經驗、研究一些具有共同戰略性經營方向問題時變得困難起來。因此,出現了一種需求,成立某種不是按部門,而是按專業類別將專家聯合起來的機構。
這個機構就是在俄羅斯各地鐵公司自愿原則基礎上成立的管理型的“地鐵”協會。協會于1992年4月6日在莫斯科注冊署正式注冊。
協會的執行機構是它的經理部,有15人。根據章程,所有實際工作均由經理部進行領導。經理部集中了地鐵與管理機構方面具有豐富實際工作經驗的高水平技術專家。
協會從最初成立之日起就積極拓展工作,但是工作拓展起來極其困難。
國家正處于改革過程中,經濟在變革、經營與生產間的穩定聯系中斷、向市場關系轉變等因素不能不影響到地鐵公司的工作。
隨著將地鐵交由城市管理,運營維護經費不足問題急劇增多,地鐵新線路與新車站的建設速度也明顯降低。與此同時,俄羅斯地鐵的客運量反而卻增加了。結果是地鐵工作中的不協調情況越來越多,技術設備狀況則變得更差。
時至今日,地鐵在新環境下運作已經十年,還可見到某些運行技術性能在變差。獨聯體國家地鐵十年間主要運行技術參數對比列于附表中。
改革最初幾年抑制不住的通貨膨脹曾引起過地鐵票價的無序增長。
在這種復雜的狀況下,協會一直在尋找解決這些尖銳的、令所有地鐵公司焦心問題的新途徑。舊有的辦法行不通了,但是協會不是前管理總局的繼承者,代替不了領導機關。因此,就協會的基本工作方向探索了多年,盡管如此,其初始時期的工作也并非毫無起色:很快一些鄰國城市:塔什干、第比利斯、埃里溫、巴庫的地鐵公司還有“莫斯科地鐵設計研究院”都加入到協會中來。
2000年9月,當明斯克地鐵公司加入到協會行列后,協會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在協會成員中曾長期缺少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地鐵公司是由一系列與地鐵公司本身無關的原因造成的。協會領導理解這點,并邀請我們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同行事實上參加了所有協會范圍內舉辦的活動。
當前,協會是獨聯體友好國家各地鐵公司牢固的聯合體,十年間,它不僅在俄羅斯與獨聯體一些國家的組織和機構中而且在國際舞臺贏得了威望。
“地鐵”協會是國際公共交通聯合會的正式成員并有權以其成員身份出席國際公共交通聯合會地鐵委員會的所有國際會議,以及國際公共交通聯合會舉辦的其他國際活動。從1999年起,協會組織定期出版俄文版的國際公共交通雜志《Public Transport International》。
經理部的專家,十年內人數就減至10人,但他們仍投入不少的精力以支持各地下鐵道公司在推廣應用最新研究成果、地鐵技術設備改造和現代化方面的技術政策,并與各地鐵公司工作者們共同積極參與解決生產管理性質的問題。
各地鐵公司使用協會定期發出的信息分析資料:
——各地鐵公司工作主要生產與經濟指標;
——運行安全狀況及其改進措施;
——科研工作計劃執行情況、研究成果和新技術成果試驗應用情況的分析;
——各地鐵公司經營管理情況分析。
協會給地鐵公司介紹地鐵中可以應用的最新技術研究成果、先進工藝,這時經理部就充當了地鐵公司與研究單位的中間人。
《技術預測手段與地鐵設備狀態評估的工藝裝置匯編》就是協會整理的有價值的信息資料之一。
目前,協會準備出版近十年來各地地鐵公司的技術創新、經過運行試驗并應用的技術方案和新技術示范的一套總目錄,并附與研究單位聯系方式的說明。
協會針對地鐵建設中的具體問題與經營管理總結方面舉辦的會議、研討會和學術會議亦顯示協會的存在意義。每年都進行10~12項這類活動,而且在不同的有地鐵的城市和地區進行。這使專家不僅能交流工作經驗,并且能親眼目睹技術創新與技術成就。塔什干和巴庫地鐵特別關心在莫斯科首先采用的,乘客進站付費的智能卡系統。如果組織得好,這個系統可以部分地補償因無法控制 “優惠”乘車而造成的“收入每況愈下”,這對地鐵公司提高其經濟效益是重要的。在哈爾科夫乘客進站和付費應用的是圣彼得堡地鐵采用的系統。下諾夫戈羅德成功地應用著哈爾科夫地鐵公司研制的先進的修復地鐵車輛牽引電機絕緣性能的工藝。在協會各地鐵公司的歷史上,首次在莫斯科研制出并在運營中應用了獨特的列車調度模擬訓練臺,它可在實時尺度內進行列車運行調整,并可以模擬設定各種外界干擾。這個模擬訓練臺可以供所有友好地鐵公司調度人員實習使用。
近年來協會舉辦的技術會議和研討會更加務實和具體。協會追蹤決議的執行情況。根據會議總結、發言與報告編輯出版匯編,連同通過的決議一并發至各地鐵公司。這些根據各部門領導人提供信息形成的資料會對他們的工作大有裨益。
在解決對地鐵具有重大意義的問題時,協會經理部作為組織者,廣泛吸收地鐵單位及其它有關單位專家參與課題討論。前不久成立的,為解決提高地鐵車廂設備可靠度、現代化水平和使之更加完善的常設工作委員會,可作為這方面的例子。參加該委員會的不僅有協會的地鐵專家,而且還有股份公司《地鐵車廂制造公司》、股份公司《交通機械公司》和《迪納摩》電機電器制造公司的代表。敲定《更新與改善車輛設備中不可靠環節、機構、零部件的措施與意見清單》就是這個委員會的工作成果。委員會確定了對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
協會的其他專業領域也建立了類似的團組。
地鐵專家參與修編主要技術標準文件和規程、建筑標準與規范,參與為地鐵公司眾多運營與維修人員準備教材。
協會經理部認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力爭滿意地解決地下鐵道友好家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近年來,協會會員間形成的務實氛圍是事業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