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鐵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若干問題探討摘要:以廣州地鐵六號線環境影響評價為例,結合國內外開展地鐵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經驗,對地鐵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指導思想、評價重點、工程污染再分析及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等若干問題進行了探討,以期為國內地鐵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關鍵詞:地鐵;環境影響評價;噪聲;環境振動 地鐵交通作為一條帶狀空間三維結構物,涉及面廣,其施工和運營都會對沿線和周邊環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1]。在進行地鐵交通規劃和建設的同時,積極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盡量避免地鐵交通建設對周邊生態環境的破壞,對于實現地鐵沿線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和地鐵交通三者之間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1~4]。1評價思路1. 1 評價的指導思想 從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出發,地鐵交通的環境影響應成為線路方案比選的重要因子。地鐵工程為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系統,選線時主要以緩解地面交通為基本原則,難以回避沿線所有環境敏感點。評價應本著社會經濟發展、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原則,在調查擬建地鐵沿線區域的環境質量現狀、建筑物分布、環境功能要求、污染源情況和沿線土地利用規劃的基礎上,根據工程污染源分析,結合地鐵工程的潛在環境影響,借鑒既有地鐵工程施工期和運營期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及治理措施的經驗教訓,以沿線生態環境、聲環境、環境振動和施工期環境影響為重點,對不同環境要素分施工期和運營期預測工程對沿線區域環境的影響范圍和程度;對工程設計中采取的環保措施進行分析,并針對地鐵工程施工和運營的各個環節提出切實可行的替代方案或污染防治措施,并進行技術經濟論證。將評價結論和有關建議及時反饋給有關部門,以指導工程設計、施工和工程沿線用地規劃,達到環評報告“為主管部門提供決策依據,為設計部門制定防治措施,為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的目的。1 2 評價重點 根據地鐵工程項目本身特點,從總體上講,其產生的污染物的方式以能量損耗型(噪聲、環境振動、電磁輻射)為主,以物質損耗型(污水、廢氣及固體廢物)為輔;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對城市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為主,以對城市自然生態環境影響為輔。按污染因素劃分,評價的重點是運營期高架段的噪聲和環境振動影響;地下段的環境振動影響:施工期的揚塵、噪聲及環境振動影響。從空間概念上劃分,評價重點是地下段、高架段、車輛段、變電所、車站、冷卻塔及風亭等。2地鐵工程污染源分析2.1施工期噪聲污染源分析 地鐵工程是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其施工過程中將使用大量的機械設備,這些設備將會對沿線環境產生嚴重的噪聲影響,夜間施工的噪聲擾民尤為突出。由于地鐵六號線穿過海珠廣場、北京路等城市中心區,施工場地相對狹窄,施工過程可能發生局部的交通阻塞,從而引發相應區域的交通噪聲提高。據類比調查,施工場地挖掘、混凝土現場澆注、裝卸及運輸等施工機械及運輸車輛同時作業時,施工場地邊界處晝間的等效連續聲級為69.0~73.0dB。2.2施工期環境振動污染源分析 地鐵六號線在施工期間將使用大量動力式機械設備及車輛,由于地鐵沿線特別是在穿越舊城區范圍內的施工地段均處于人口稠密的環境敏感區中,這些機械設備和車輛在使用時產生的振動將有可能對周圍環境產生振動影響。為保證施工單位和城市居民雙方的利益,有必要對施工機械產生的振動對環境的影響做出分析。2.3運營期噪聲污染源分析 經過對廣州市地鐵六號線擬建線路的實地踏勘及對有關地鐵設計資料的相關分析,運營期噪聲源主要由地下段、高架段和車輛段組成。 地下線路營運期間的噪聲源主要為車站及區間風亭和冷卻塔噪聲,噪聲源強與通風設備型號、功率及消聲措施等因素有關。根據廣州軌道交通一、二號線測試結果,車站排風亭百葉窗1m處噪聲級為3~66dB,距鷺江站冷卻塔塔體1m處為74.5dB左右。 高架段噪聲源主要由列車運行時產生的輪軌噪聲、車體輻射噪聲、機動車牽引電機噪聲及橋梁結構噪聲構成。地鐵六號線采用直線電機運載系統,其產生的輪軌噪聲和電機運行噪聲比廣州市軌道交通一、二號線采用的A、B型車低7dB。直線電機運行時距鐵路外軌中心線7.5m處列車運行聲級為80dB。 車輛段及綜合維修基地產生的噪聲主要包括車輛運行噪聲、檢修設備產生的噪聲、試車線噪聲、空壓機噪聲等。2.4運營期環境振動污染源分析 工程建成運營后,列車車輪與鋼軌之間產生撞擊振動,經過軌枕、道床、傳遞至隧道或橋梁基礎,再傳遞給地面,從而對周圍環境產生振動影響[5]。尤其是地下段的振動可能給地面上方的企事業單位、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帶來影響。由于地鐵六號線沿線有眾多的文物保護單位,振動的影響對沿線的文物古跡也可能造成微小但長久的破壞,必須給予足夠重視。由于直線電機牽引軌道交通在中國尚屬首次使用,所以國內目前沒有實測數據可以引用,地鐵六號線振動源強擬類比日本和加拿大振動研究結論。預測高架段振動在距線路中心線10m處,列車運行速度為80km/h,Z振級為70dB。2.5 電磁輻射污染源分析 地鐵運行對電磁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為牽引供電的接觸網系統產生的火花放電形成電磁輻射、變電所因高壓或大電流形成感應產生電磁輻射。其影響主要分布在地面高架段和車輛段聯絡線地面段以及變電所臨近區域。變電所周圍20m產生的無線電噪聲場強為30~50dB(μv/m),地面線距外軌中心線10m處無線電噪聲場強一般為36dB(μv/m)。電磁輻射對民用電視接受信號僅在一定距離內產生短時間輕微影響,對人體健康基本沒有影響。但是若線路經過機場附近時(例如廣州市地鐵三號機場專用塊線),需要另外考慮到滿足機場導航系統的電磁環境的特殊要求。2.6生態環境及城市景觀影響分析 工程實施對生態環境影響主要表現為施工期間地表開挖及填筑造成的水土流失,工程占地及植被破壞,隧道施工對地表、地下水污染影響;施工地點對地表擾動破壞產生的城市景觀影響;營運期作為交通走廊對城市景觀協調性產生的影響等。3環境影響預測分析3.1 環境振動影響預測 環境振動的評價范圍為線路兩側距外軌道中心線60m以內區域的重要敏感點如學校、醫院、居民區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一般而言,對于城市軌道交通造成的振動可采用列車—軌道—基礎的垂向耦合動力學模型進行預測[6]。對于地鐵工程項目環評而言,目前國內尚無成熟、通用的環境振動預測模式。環境振動預測主要是參考國內外有關資料及已通過環評審查的地鐵振動環境影響評價成果以及國外的研究成果,一般用實驗統計建立的經驗公式或采用類比的方法,結合具體的地鐵工程技術條件,經修正后進行振動環境影響預測評價。 對于一般環境振動敏感點,預測各敏感點處受到地鐵綜合振動影響的垂直向Z振級大小,并與城市區域環境振動標準進行比較;對于沿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采用經驗公式估算并3 .2 噪聲影響預測 對于地鐵聲環境評價范圍的確定,建議車站風亭、冷卻塔邊界處40m以內區域;地面段、高架段兩側距外軌中心線各15m以內區域;車輛段廠界外150m以內區域。一般敏感點控制在臨線路第一排樓房以內區域,重要敏感點如學校、醫院等擴大至臨線路第二排樓房。 聲環境影響預測主要根據工程的性質和規模,選擇邊界條件近似的既有噪聲源進行類比監測和調查;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工程所在區域的環境噪聲現狀背景值和設計作業量,采用《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中推薦的預測方法對列車正常運行時地面段、高架橋道路兩側以及車輛段周圍環境噪聲敏感點的等效連續A聲級進行預測。根據地鐵六號線工程特點,建議采用直線電機運載系統和采用旋轉電機運載系統做出比較評價,以突出直線電機運載系統的性能優點。4結語 開展地鐵工程環境影響評價不僅有助于論證線路選址的環境可行性,而且有助于防治其產生的環境污染,對城市規劃、建設及環境管理都產生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城市規劃及環境管理等部門要充分認識開展地鐵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性。鑒于中國目前地鐵交通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尚處于探索階段,還大大滯后于實際需要[3、4],而這一領域的環境影響評價又涉及多層面交叉和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因而亟待研究和應用有關的環境評價理論和實用而有效的評價方法加以實踐,對城市地鐵交通事業的健康發展有相當重要的意義。5參考文獻[1]吳小萍,陳秀方.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導下的軌道交通規劃與評價[J].中國工程科學,2003,5(10):88-94.[2]盧茂楠,楊成水,許兆又.城市軌道交通的次生環境影響與對策[J].環境保護,2002,(6):26-28.[3]秦應兵,杜文.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環境影響評價[J].交通環保,2001,22(4):9-11.[4]楊濤,吳蕾,徐望國.面向可持續發展的城市交通環境影響評價構想[J].中國環境科學,2001,2(3):270-274.[5]葛世平.城市軌道交通的振動和噪聲對環境的影響及其對策[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3:(3):30-34.[6]翟婉明.車輛—軌道藕合動力學[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