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前期風險分析方法研究朱民 馮愛軍 鄧志高 李欣 殷偉北京城建設計研究總院摘要:本文主要結合城市軌道交通項目闡述了風險管理的理念以及項目前期階段的風險辨識、風險估計、風險評價、風險對策的分析方法及研究成果。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 前期研究 風險分析根據國家發改委(原國家計委)規定,在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中,需增加“風險分析”一章,要求對項目主要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對其影響程度進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和降低風險的措施。2000年我院在“青島地鐵一期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中第一次加入風險分析的內容(該項目因風險分析的創新內容榮獲北京市2001年優秀工程咨詢成果一等獎)。經過幾年的實踐應用和立項專題研究,我們提出一套城市軌道交通項目風險管理的理念及前期階段(包括投資機會研究階段、初步可行性研究階段、可行性研究階段、項目評估階段、項目決策審批階段)風險分析的方法與結論,供研討。
一、城市軌道交通項目風險管理理念隨著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速度的加快,建設的風險與安全問題已引起各方面的極大重視,盡管人們在實際中常常意識到風險,并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采取一些防范的措施,但對于投資巨大、系統復雜、影響深遠的城市軌道交通項目來說,這種“小作坊”式的管理方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引入系統的風險管理理念。項目風險管理是指項目管理組織對可能遇到的風險進行規劃、辨識、估計、評價、應對的過程,以科學的管理方法控制和處理項目風險,防止和減少損失,減輕或消除風險的不利影響,以最低的成本取得對項目安全保障的滿意結果,保障項目的順利進行。風險管理應是整個項目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前瞻性、目標性、計劃性、經濟性和可管理性等特點。項目風險管理在城市軌道交通中剛剛起步,其自身的風險管理特點我們也正在摸索。本文提出的風險管理及分析,是根據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生命周期各階段(前期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階段、運營階段)的不同特點,采用相應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判別項目在技術和經濟兩方面有可行轉為不可行的可能性,從而判定項目的風險程度,為項目投資決策提供依據。二、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風險規劃風險規劃是風險管理過程的首要階段,其目的就是強化有組織、有目的的風險管理思路和途徑,以預防、減少、遏制或消除不良事件的發生及產生的影響。對于城市軌道交通項目來說風險規劃可以說尚屬空白。目前的狀況是:在項目的前期階段,咨詢單位在可研和預可研中從技術角度對項目的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對策;在設計階段,采用招投標等方法規避風險;在施工階段,采用保險等方式轉移風險;在運營階段,做一些風險應急計劃等。這些做法一般都是設計、施工、運營單位自身采用的一些規避風險的方法,而不是項目組系統的、有組織的管理。風險規劃就是項目風險管理的一整套計劃,它的結果將是整個項目風險管理的戰略性的和壽命期的指導性綱領。通過建立項目風險管理的組織機構,有效地使軌道交通整個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風險管理活動得到及早、持續、有效和嚴格的執行。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中可以委托不同的有資質的咨詢單位或專家組進行風險咨詢。城市軌道交通項目風險管理的風險規劃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
風險規劃的主要內容有:確定風險管理使用的方法、工具和數據資源;明確風險管理活動中領導者、支持者及參與者的角色定位、任務分工及其各自的責任、能力要求;界定項目生命周期中風險管理過程的各運行階段,以及各階段風險管理過程(辨識、估計、評價、對策)的時間周期和控制方法;定義并說明風險評估和風險量化的類型級別;明確定義由誰以何種方式采取風險應對行動;規定風險管理各過程中應匯報或溝通的內容、范圍、渠道及方式;規定風險管理文檔記錄的內容方式等。
三、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前期階段的風險辨識風險辨識是項目管理者識別風險來源、確定風險發生條件、描述風險特征并評價風險影響的過程。主要方法是通過調查、分解、討論等提出所有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并且分析和篩除那些影響微弱、作用不大的因素,然后研究主要因素間的關系。1、項目前期風險辯識的特點城市快速軌道交通項目前期決策階段的風險辨識不僅要考慮前期階段可能帶來的風險,而且要考慮設計、施工、運營階段可能帶來的風險,也就是說要站在全局、宏觀的角度全面綜合的來考察項目整個生命周期的風險因素。2、項目前期風險因素分類在城市快速軌道交通項目前期的風險辨識中,為更全面的分析影響項目的主要風險因素,需對項目的風險因素予以分類,比較適用的分類方式有按發生的風險的階段劃分和按風險性質劃分兩種。按風險發生的階段劃分是將項目風險劃分為前期決策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及運營階段等四個階段。按風險性質劃分是將風險因素分為技術風險、經濟風險、自然風險、社會風險、政治風險及其他風險等六大類別。對于城市快速軌道交通這樣大型復雜的項目,在劃分風險發生的階段基礎上,再按風險性質分類尋找風險因素不僅系統、全面,而且便于風險分析、量化、評價和管理。3、項目前期風險辯識常用方法由于城市快速軌道交通項目系統復雜,涉及的專業多,潛在的風險因素很多,特別在前期決策階段,項目存在的許多風險因素都是未知的。我們建議項目前期的風險辯識采用專家調查法。在應用專家調查法的過程中,結合項目特點,分析人員可采用表格調查法、智暴法、德爾菲法等多種形式。4.項目主要風險因素通過專家調查,我們得出城市軌道交通項目主要的風險因素包括:前期決策階段:客流預測、路網規劃、融資方案、線路方案、政府主管機關、項目效益及風險預測、宏觀經濟政策、工程工期、投資估算、業主單位、工程規模、設計咨詢單位、其他專業工程方案、單位間協調與配合、環境評估等等。設計階段:線路方案 (線路走向、站點布置、敷設方式)、融資方案、結構方案、勘察設計咨詢單位、設計概預算、政府主管機關、運輸能力及行車組織方案、設備系統方案、業主單位、建筑方案、工程籌劃方案、單位間的配合與協調、車輛方案、設計接口、設計監理單位、車輛段方案、外部相關單位及利益群體等等。施工階段:施工意外情況(地質、文物、坍塌等)、施工單位的技術裝備水平、施工單位的整體實力、施工組織方案、施工管理水平、資金運作與管理、施工進度安排、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施工監理、應急預案的措施、業主單位、物價水平、設備材料供應與采購、勘察設計咨詢單位、政府主管機關、不可抗力(地震、水災、戰爭、瘟疫等)、單位間的配合與協調、外部相關單位及利益群體、施工單位專業間的內部配合、匯率等等。運營階段:運營管理水平、運營公司體制、運營調度方案、票價方案、風險應急措施、其他交通工具的配合、組織機構設置、服務水平 (軟件、硬件)、財務管理、資源(再)開發等等。
四、快速軌道交通項目前期階段的風險估計風險估計就是對辨識出的風險進行測量,給定某一風險發生的概率。城市快速軌道交通項目可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進行風險估計。1.風險程度定性分析根據風險因素發生的可能性,風險產生后對項目影響程度的大小,可以將風險分為四個等級:一般風險、較大風險、嚴重風險、災難風險。一般風險:指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不大,或者即使發生造成的損失較小,一般不影響項目的可行性。較大風險: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較大,或者發生后造成的損失較大,但造成損失程度是項目可以接受的。嚴重風險:有兩種情況,一是指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較大,一旦發生將造成較大的損失,使項目由可行變為不可行;二是風險發生的概率很小,一旦發生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失,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項目仍然可以正常實施。災難風險:指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很大,而且發生后將會造成嚴重的損失,或者即使發生的概率很小,一旦發生將會造成災難性的損失。對此類風險應深入研究,提出具體的對策,如果不能解決,則項目不能通過。風險定性分析一般根據風險分析人員的個人經驗、歷史數據,并結合專家調查等方法進行。2.風險程度定量分析城市快速軌道交通項目較為常用的方法為專家調查打分法。專家調查打分法是一種最常用、最簡單且易于應用的風險估計方法。首先通過風險辨識將工程項目的所有風險列出,設計調查表,由專家對各風險因素的重要性進行評估打分,最后的風險度值為,每位專家評定的風險總分乘以各自的權威性的權重值,所得之積合計后再除以全部專家權威性的權重值的和。通過專家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城市快速軌道交通項目主要的風險因素發生的概率及主要的風險因素造成項目的損失程度估計值排序處于前五位的分別是:前期決策階段
發生概率 | 項目的損失程度 |
排序 | 風險因素 | 排序 | 風險因素 |
1 | 客流預測 | 1 | 路網規劃 |
2 | 項目效益及風險預測 | 2 | 客流預測 |
3 | 融資方案 | 3 | 政府主管機關 |
4 | 路網規劃 | 4 | 宏觀經濟政策 |
5 | 線路方案 | 5 | 線路方案 |
設計階段
發生概率 | 項目的損失程度 |
排序 | 風險因素 | 排序 | 風險因素 |
1 | 線路方案 (線路走向、站點布置、敷設方式) | 1 | 線路方案 (線路走向、站點布置、敷設方式) |
2 | 融資方案 | 2 | 融資方案 |
3 | 結構方案 | 3 | 政府主管機關 |
4 | 勘察設計咨詢單位 | 4 | 勘察設計咨詢單位 |
5 | 建筑方案 | 5 | 結構方案 |
施工階段
發生概率 | 項目的損失程度 |
排序 | 風險因素 | 排序 | 風險因素 |
1 | 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 1 | 施工意外情況(地質、文物、坍塌等) |
2 | 施工進度安排 | 2 | 不可抗力(地震、水災、戰爭、瘟疫等) |
3 | 資金運作與管理 | 3 | 施工單位 |
4 | 施工組織方案 | 4 | 施工單位的技術、裝備水平 |
5 | 施工管理水平 | 5 | 應急預案的措施 |
運營階段
發生概率 | 項目的損失程度 |
排序 | 風險因素 | 排序 | 風險因素 |
1 | 運營管理水平 | 1 | 風險應急措施 |
2 | 運營調度方案 | 2 | 運營管理水平 |
3 | 票價方案 | 3 | 運營公司體制 |
4 | 運營公司體制 | 4 | 運營調度方案 |
5 | 其他交通工具的配合 | 5 | 票價方案 |
五、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前期階段的風險評價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前期比較適用的風險評價的方法主要有兩類,一類方法是針對單個風險因素進行分析,計算各種風險因素對項目的影響程度,并可評價風險因素的重要程度,常用方法為風險綜合分析法和風險因素取值評定法,這兩種方法比較適用于項目機會研究和預可行性研究階段;另一類方法是對項目整體進行風險分析,計算各種風險因素同時隨機變化時對項目目標值的影響,常用方法為概率分析法和蒙特卡羅法,這兩種方法比較適用于項目可行性研究和項目評估階段。課題專門編制了風險評價軟件。
六、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前期階段的風險對策風險分析的最終目的是制定對策,避免或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風險對策可以分為主動應對對策和被動應對對策。主動應對對策包括:風險回避、風險控制、風險轉移、風險自擔,主要是為了降低風險發生的幾率;而被動應對主要就是指定合理有效的風險應急預案。(1)主動應對風險回避:是徹底規避風險的一種做法,即通過風險分析認為項目可能造成重大損失或風險防范的代價很大時,放棄使用有風險的項目資源、項目技術、項目設計方案等,從而避開項目風險的應對措施-一般在項目建議書階段采用。風險控制:也稱風險分散,它的目的是通過采取一系列有效控制風險的措施,努力防止風險發生,減少風險損失,也是風險管理中最重要的對策。風險管理機構或決策人員應就識別出的主要風險因素逐一提出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預防措施,將風險損失控制在最小的程度-應用于設計和施工階段。風險轉移:是項目的操作者通過保險契約或非保險契約將本應自己承擔的風險損失轉移出去的過程。轉移一般有兩種方式:其一是將可能遭受損失的財產轉移出去。其二是將風險及其損失的財務成果轉移,而不轉移財產本身,在進行風險轉移的同時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在財務成果轉移方式中,保險是最重要的形式。建設工程一切險(Construction All Risks “CAR”)、預期利潤損失險(Advance Loss of ProfITS “ALOP”)以及第三者責任險(Third Party Liability “TPL”)等在國際上運用的都很廣泛-應用于施工和運營階段。風險自擔:是一種由企業單位自行設立基金、自行承擔風險損失發生后財務后果的處理方式。它與保險形成了一種互補的關系,但風險自擔的效果有限,還要和保險結合使用,才能使風險管理達到預期效果。(2)被動應對由于突發事件的影響,“緊急事件應急預案”已被大多數人所熟悉,它其實就是風險管理中被動應對的方法。其主要作用就是在突如其來的風險出現以前,制定一套應付此類事故的補救辦法,盡量減少突發風險所造成的各種損失。在項目的各個階段尤其是具體的操作階段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不同風險等級的應急預案,一旦風險出現馬上執行。
七、建議在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前期階段,項目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多,主要容易造成的風險損失就是對實際情況估計不充分,使項目急于上馬,使得在項目以后的各階段中暴露出很多問題,比如各利益群體的支持程度、建設到位、技術方案、工期、客流、運營等等,最終導致項目失敗,浪費了大量的資源。我們建議項目的具體操作者一開始就建立起風險管理機構,這個機構一直伴隨到項目壽命期結束。它的主要任務就是協調和監督項目在各階段的運行情況,協助項目管理者制定各項管理辦法,不斷搜集有關信息,編制并不斷更新各項風險應急預案,在項目前期階段風險管理機構的任務是由專業的風險分析人員根據具體情況對項目的潛在的風險進行識別與進行分析(具體采用的方法在前面已經做了論述),并提交風險分析報告,這不僅為風險管理提供了信息,而且為有效的制定對策打下了基礎。如果風險分析的結果對項目持否定態度,就應該利用風險規避直接使項目下馬,避免更大的損失。參考文獻:于九如,《投資項目風險分析》,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年8月芮光雨,《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年4月沈建明,《項目風險管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