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鐵二號線——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成功范例 廣州地鐵二號線是國家國產化政策出臺以來的第一個國產化項目,實現了70%的國產化率。2003年底由5名工程院院士和11名知名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是這樣評價廣州地鐵二號線的:全線工程符合總體設計要求,設計合理、裝備技術先進,工程質量符合國家有關規范標準,技術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在總體上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對我國城市軌道交通整體水平的提高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廣州地鐵二號線在多項技術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1. 在國內地鐵首次應用集中供冷系統,實現了節水、節能、節地和環保的目的。廣州地鐵二號線經過城市中心區,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布設冷卻塔或自然冷源,解決了在城市中心區分散布設冷卻塔給周邊居民及景觀帶來的不利影響,在節約土地的同時,美化了環境;減少了車站環控機房的面積,降低了車站的規模。該系統設備集中管理,實現了無人值班,有人職守的運行模式,便于運營維護;采用了變頻節能技術,有效降低了系統運行費用;在海珠廣場站,利用珠江水自然冷卻,體現了較高的節能和環保意識。 2. 首次采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第三代屏蔽門系統,實現了安全、節能、環保和美觀的目的。保證乘客在站臺候車的安全,避免了軌行區粉塵等對車站的污染,改善了地鐵車站的空氣質量;屏蔽了列車運行時的噪音對車站的影響,消除了列車活塞風對車站的影響,保證了乘客候車的舒適度;避免了區間與車站冷熱氣流的交換,減少了車站供冷系統的負荷,系統運營節能效果明顯。 3. 應用自動售檢票( AFC)系統技術,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資源利用率。采用全非接觸式 IC卡,與磁卡系統相比,解決了單程票的長期重復使用問題,大大提高了地鐵自動售檢票系統環保條件,可靠性高,維護方便,實現了大客流,低成本運行;該系統與公交系統實現了一卡通”,更加方便了乘客出行,實現了資源共享,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4. 應用軌道減振綜合技術,改善城市軌道交通對環境振動和噪聲的影響。自主組織技術攻關,開發應用了適應不同減振要求的軌道減振系列,顯著降低了地鐵運行時振動和噪聲,改善了列車運行條件,減少了列車運行對線路周邊環境的影響,體現了以人為本思想。 5. 首次采用架空剛性懸掛接觸網。與傳統的柔性接觸網相比,大大改善了二號線地鐵列車不間斷受電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維護性,降低了造價和運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