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 欧洲 日产,国产成a人亚洲精品无码樱花,欧美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品特点,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我對地鐵設計中幾個問題的看法

   2008-08-15 中國路橋網 佚名 10270
我對地鐵設計中幾個問題的看法梁廣深【摘要】 本文對如何看待地鐵預測客流量,北京地鐵客運量增長緩慢問題,關于跑40對通過能力問題,以及遠期列車編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認為預測客流量有不確定性,在設計中應留有余地。票價高是制約北京地鐵客運量增長的主要因素。我國地鐵列車采用動車、拖車混合編組,啟動、制動加減速度低,加上終點站返返能力制約,無法跑到40對通過能力。根據發達國家地鐵列車編組逐漸加長的發展史,現在不應該縮短在建項目遠期的列車編組長度。【關鍵詞】客流量、通過能力、列車編組、留有余地。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國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進入了大發展時期。目前,對地鐵設計中的幾個重大技術問題,如遠期預測客流量、地鐵現狀客運量估價、通過能力跑40對、以及縮小遠期列車編組等問題上,存在著不同意見。對這些重大技術問題,如果得不到正確合理的解決,勢必影響我國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的健康發展。 為此筆者愿就此問題發表一點拙見,作為引玉之磚,以期引起業內同行們的關注和思考。2 預測客流量分析 目前在對快速軌道交通項目評審中,部分專家往往認為預測的遠期客流量偏大,要求壓縮遠期預測客流量,縮小列車編組長度。對此我想從客流預測的機理上發表一些看法。2.1 預測客流量在軌道交通設計中的作用 預測客流量是進行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工程設計的基礎資料。它是確定系統的總體建設規模,機電設備容量,車輛配置,系統運輸能力,以及工程分期建設的依據。 但由于各種條件制約,目前客流預測結果還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業內人士也有不同看法。2.2 客流量預測的基礎資料 當前進行軌道交通客流量預測,使用的基礎資料有兩類:一類是城市近十幾年來的統計資料。包括城市人口數量、國內生產總值、歷年公共交通客運量、居民出行OD、出行方式等。 另一類是未來第十年的城市總體規劃資料。如城市規劃人口、城市經濟發展規劃、城市道路網規劃、公共交通規劃、地鐵沿線的土地利用和開發規劃等。2.3 客流量預測方法 現在軌道交通客流量預測,都是采用交通流四步法:即按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劃分和交通流分配四步進行預測。 客流預測,首先根據城市既有資料的特征因子,建立和較核數學模型。然后代入未來第十年的城市規劃參數,進行城市未來第十年的交通量預測。在此基礎上,用趨勢外延法進一步進行初期、近期和遠期城市交通量預測,并由此預測快速軌道交通承擔的客運量、站間OD、車站上下車人數、以及區間斷面客流量等數據。2.4 如何看待預測客流量2.4.1預測客流量有不確定性 從客流預測原理看出,在預測模型中對各因子的取值大小,直接影響預測客流量的大小。未來城市總體規劃的變更或實施滯后,也會影響預測客流量大小。 另外,客流量預測的時間跨度長達30年,預測使用的城市規劃資料又與客流預測年限不吻合,這就必然會造成預測誤差。其預測結果有一個置信度范圍。因此,我主張在設計中不要把預測客流量看的太死,對系統運輸能力應該留大不留小。為以后可持續發展留有余地。2.4.2預測客流量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增長。 客流量是社會經濟活動和文化生活活動的產物。它會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而增加。 (1)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批騎自行車的乘客會轉乘公共交通上下班。 (2)由于城市面積的擴大,地鐵線路向郊區延伸,擴大了它的服務范圍和吸引量。 (3)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大批農業人口涌進城市經商和做工,使公共交通客運量增加。 (4)隨著汽車時代的到來和城市道路堵塞,迫使乘小汽車的人在郊區換乘地鐵進城上班。 看一看已有百年地鐵歷史的發達國家,仍在不斷地擴建地鐵網絡、現在地鐵車內擁擠不堪,甚至要用人推送的現狀,就說明了這一點。2.4.3 預測客流量是否總是偏大 有人提出現在地鐵預測客流量普遍偏大,要求壓縮。上海的例子并非如此。1999年4月,上海市為進行地鐵1號線北延伸段設計,委托上海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研究所,對1號線的客流量重新進行了預測。預測結果,延伸后的1號線(莘莊至泰和路站)到2005年,全日客運量為68萬人次,高峰小時最大斷面客流為2.18萬人次。 上海地鐵1號線2001年平均日客運量為42萬人次,節日達60萬人,高峰小時斷面客流量為2.4萬人次。由此可見上海地鐵1號線新預測的客流量,小于2001年的實際客運量。3 我國地鐵現狀客運量分析
圖1 北京地鐵客運量統計表 現在有人經常說北京地鐵1號線運營30年,高峰小時斷面客流才達到2.5萬人次。于是拿北京地鐵類比,認為一些正在籌建項目的遠期預測客流量偏大,要求壓縮。我經過對北京地鐵、上海地鐵的實際客運量調查研究之后,有不同看法。3.1北京地鐵客運量分析 北京地鐵1號線于1971年開通,已有30年的運營歷史。北京環線地鐵于1987年12月投入運營,也已運營了15年。目前北京地鐵全日客運量為150萬人次(其中有月票近18萬張)。地鐵1號線高峰小時最大斷面客流量約為2.5萬人次,行車間隔為3.5分鐘。 北京地鐵采用人工售檢票。1987-1995年單程票價為0.5元,月票每張18元。1996年1月,單程票改為2元,月票改為40元。1999年12月單程票改為3元,地鐵專線月票改為50元,地鐵與公交通用月票為80元。 從北京地鐵近13年的統計表可以看出,在1987-1995年票價為0.5元時,地鐵的客運量增長率一般在10%左右。1996年、2000年的兩次客運量大跌落都是由于車票漲價引起的。1996年1月票價由0.5元改為2元,當年的客運量減少1.18億人次,折合每天減少乘客32.3萬人次,降幅為21%。1999年12月票價由2元改為3元,2000年的客運量又減少了6千萬人次,折合每天減少乘客16.4萬人次,降幅為12.2%。3.2 上海地鐵客運量分析 上海地鐵1號線于1993年建成,運營9年來客運量增長很快。目前1號線的票價分為2元、3元、4元三種,1號線換乘2號線的票價為5元。 從地鐵1號線的客流統計表可以看出,1993年地鐵1號線試營業期間,票價為5元,年客運量為108.7萬人次,1994年 月票價改為2元、3元,當年客運量達到469.1萬人次。增長了4.3倍。從1995-1998的4年中,地鐵1號線的客運量平均每年增長25%。
1999年3月1號線的票價調為3元、4元,使當年客運量減少了1685萬人次,折合每天減少乘客4.6萬人次,降幅為13%。 圖2 上海地鐵客運量統計表3.3 制約地鐵客運量增長的因素3.3.1車票價格 通過對北京地鐵和上海地鐵實際客運量的分析說明,車票價格是制約我國地鐵客運量增長的主要因素。地鐵票價每漲一次其客運量就下跌一次。由于票價高,使大批乘客被拒之地鐵門外。例如北京地鐵環線的票價為3元,在地面上與其并行的44路汽車票價為1元。結果44路汽車的客流量很大,而地鐵的客流卻不那么火爆。地鐵1號線也有類似情況。 目前北京地鐵的專線月票為50元,地鐵與公交通用月票為80元,因企業改革地鐵公司不再增發新的地鐵月票。近日報紙披露,黑市上一張地鐵月票的價格已經炒到1000元。這說明還是有很多人想少花錢乘坐地鐵上班,如果把北京地鐵的票價降到可與公共電汽車競爭的水平,我相信地鐵的客運量定能大幅度增加。3.3.2 職工收入水平 經濟條件是職工出行選擇交通工具的基礎。這與我國職工收入低密切相關。北京市2000年全市職工的平均工資為15726元,低收入職工的月工資不足千元。花3元錢買一張地鐵票相當于職工收入的1/200-1/300,這自然會使他們對地鐵望而卻步。而在香港和其他發達國家,乘一次地鐵的票價只相當于其收入的1/1000,甚至更低。乘坐地鐵出行的比例就高。 因此,目前我國勞動者的收入水平不高,是制約地鐵客流量增長的第二位因素。3.3.3地鐵線路網規模 地鐵在城市交通中發揮的作用與線網規模有密切關系。凡是地鐵線網發達的城市,地鐵就起著骨干交通的作用。現將2001年8月英國衛報發表的世界六大地鐵概況摘錄如下: 世界五大地鐵概況表 表1
城市指標巴黎(普通地鐵)莫斯科東京紐約墨西哥
第一條線建成年份19001935192718681969
線路條數1411122511
線網長度(公里)2102642851055159
車站數量297162209468175
單程票價8法郎5盧布160日元1.5美元1.5比索
日客流量(萬人)440900700470420
北京地鐵目前只有2條線,直達性較差,大部分乘客都要經公共交通換乘才能到達目的地,在城市交通中起不到骨干作用,也是影響客運量增長的一個原因。3.3.4 政府宏觀管理 北京地鐵客運量增長緩慢,與政府的宏觀管理有關系。如果政府職能部門對全市的公共交通有一個合理的調控規劃,變無序競爭為合理分工。地鐵的客運量也會大量增加。 2001年上海市政府因打浦路過江隧道能力緊張,取消了幾條經該隧道開往浦東的公交車路線。鼓勵乘客坐地鐵2號線過江,并規定在黃浦江兩側乘車在4站以內的票價為1元。這一調控為地鐵2號線增加了一大批客流。3.3.5 城市基礎設施條件 城市基礎設施也是影響地鐵客運量增長的一個因素。北京的城市道路網較發達,公交車的營運速度不算低,能滿足職工上下班要求,許多人選擇公交車上下班。 上海的城市道路網先天不足,堵車嚴重,公交車不能保證職工的上班時間。而上海地鐵因速度快、準時,成為上班族的首選交通工具。盡管上海地鐵的票價比北京地鐵高,乘坐地鐵的人還是越來越多。上海地鐵1號線才運營8年,高峰斷面客流量已達2.4萬人次。 筆者認為,在當前形勢下應該注重總結我國新建地鐵的新鮮經驗,而不是老回頭向后看。因為我國今后的發展模式肯定與過去30年的發展模式不同。4 關于40對通過能力問題 新修編的《地下鐵道設計規范》,將地鐵的通過能力提高到每小時40對。對此我是有疑慮的。目前世界上有近百座城市建成了快速軌道交通,其中只有俄羅斯的莫斯科地鐵,圣彼得堡地鐵,跑到了每小時40對列車以上。東京地鐵最高跑到32對,香港地鐵近幾年花7億港元資金改造信號設備,也只能跑到34對列車。并認為行車密度再增加的可能性很小。 有專家認為,地鐵跑40對通過能力要具備以下條件: (1)信號的設計間隔應達到75秒 信號是保證列車運行安全的設備,列車要跑90秒的行車間隔,信號的設計間隔應達到75秒,作為調度員調整運行秩序的余量。目前最新的信號設備區間可以跑到75秒。 (2)列車的起動、制動加減速度要大 地下鐵道站間距短,列車起動、制動頻繁。要跑40對能力,列車的起動加速度應達到1.0-1.1 m/s2,制動減速度不能小于1.2 m/s2 。莫斯科地鐵采用全動車編組,車輛的起動、制動加減速度能達到上述條件,已經跑到了40對、45對。 歐美各國和我國在建的地鐵,全部采用動車、拖車混合編組,列車的起動加速度約為0.8 m/s2左右,制動減速度在0.9 m/s2上下,因此這些地鐵沒有一個能跑到40對。 (3)列車停站時間不能超過25秒 列車停站時間是限制車站通過能力的重要因素。要跑40對能力,列車的停站時間不能超過25秒鐘。莫斯科地鐵車內每平米余富面積站立4.5人,加上列車間隔較短,上下車的人不太集中,其停站時間就短。 像我國這樣的人口大國,車內每平米余富面積站立6個人,要縮短停站時間很困難。 (4)折返站通過能力是最終制約因素 折返站的通過能力,是最終限制系統通過能力的環節。經過幾家設計單位按移動閉塞信號和折返站配線計算,4輛以上編組的列車,其折返站的最大通過能力不超過每小時34對。 總而言之,正是由于上述條件制約,使絕大多數城市的地鐵都跑不到40對通過能力 。 有同志說,里爾地鐵可以跑到每小時60對列車。據我所知,里爾地鐵屬于新交通系統.其車寬2.05m,車高3.2m。采用膠輪車和無人駕駛。列車由2輛車組成,長25.6m,列車定員為130人,系統運輸能力約8000人次,它和我們討論的大容量地鐵是兩回事。 法國人能使里爾地鐵跑60對,卻不能讓巴黎地鐵跑40對,這不是很能說明問題嗎? 筆者認為,像通過能力這樣的重大技術問題,應該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先進行專題``論證,再進行現場實際測試,取得成功之后再推廣較為穩妥。5 關于遠期列車編組問題5.1 國外地鐵列車編組的發展趨勢 在地鐵設計中,有些專家極力要求新建地鐵縮短列車編組數量,這不符合世界地鐵一百多年的發展史。各國地鐵列車的編組數量經歷了一個由短到長的發展過程。請看,東京地鐵列車編組由4輛發展到6、8、9、10、12輛;漢城地鐵由6輛發展到8、10輛;莫斯科地鐵由6輛到8、9輛;巴黎普通地鐵由5輛到6、8輛;地鐵快車線由4輛到6、 8、9輛。5.2 改善乘車舒適度勢在必行 目前我國地鐵設計都是按車廂內每平米余富面積站立6個人計算,乘車條件要差一些。歐洲地鐵規定每平米面積站立4個人,莫斯科地鐵規定為4.5人。想通過提高舒適度,吸引更多的乘客乘坐地鐵。 現在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帶空調的公共汽車已很普遍,新建地鐵車站也增加了空調,由此改善地鐵乘車舒適度勢在必行。5.3 青島地鐵列車編組該不該縮短 青島地鐵經過多年反復論證,確定采用B型車,列車6輛編組。現在有人建議將該線改為4輛車編組,我認為這樣做會留下后遺癥。 青島地鐵遠期高峰小時預測客流量為4.04萬人次。按列車6輛編組、系統通過能力30對計算,遠期高峰小時應開行28對列車。為改善乘車舒適度,若按每平米面積站立4個人計算,遠期高峰小時需開行38對列車,已接近了部分專家提倡的40對能力。因此從發展角度看,青島地鐵列車采用6輛編組是合適的。 試想,當青島地鐵按4輛編組把車站建好后,40對能力也用足了之后,該系統將永遠被鎖定在車內每平米面積站立6個人的境地。想減少定員提高舒適度、想擴大系統運輸能力等都無從談起。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實際客運量的增加,會使車廂內更加擁擠。這樣的服務水平是不能滿足乘客需要的。如果將來跑不到40對能力,那情況會更糟。 我國是個人口大國。我主張,在列車編組問題上應該為后人多留一點發展余地。當前跑40對能力只是一個奮斗目標,還不是現實能達到的生產力。因此,不要急于讓大家現在就縮短列車編組,應該把40對能力作為以后改善乘車舒適度和提高系統運輸能力的儲備。6 縮短列車編組不是降低車站造價的有效方法 眾所周知,站臺長度和車站管理用房面積,是控制車站長度的兩大因素。在車站內增加了空調以后,管理用房面積成為主要控制因素。據統計,設在站廳層的生產用房面積約達1900m2,站臺層的用房約400 m2。據此布置的車站長度約在170—180m。如果將列車編組縮短1—2輛車,就會出現站廳層長度大于站臺層長度。從施工方法考慮車站無法錯臺施工,最終車站結構還得按站廳層長度施工。 如果把站廳層與站臺層長度拉齊,車站結構就得加寬,由此又增加了車站投資。如果從車站縮短節省的投資中扣除車站加寬增加的投資、扣除區間隧道加長增加的投資,其節省的投資大打折扣。因此,縮短列車編組長度不是降低車站投資的有效方法。如果將站廳層的部分房間移到地面上,對降低車站投資會更有效。何必以縮小列車長度、犧牲系統發展潛力為代價來降低車站投資呢。7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 地下鐵道的隧道結構一旦建成,改建十分困難,代價沉重。東京地鐵早期修建的丸之內線,車站是按4輛車編組修建的。因客運量增加,被迫從60年代開始,對車站按6輛車長進行改造。因為改造是在不停運的情況下進行的,只能利用夜間的3-4個小時進行施工。由于施工場地狹小和技術復雜,這一改造工程用了15年時間才完成。 1984年建成的天津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線路長7.3km,設8座車站,站臺按3輛車編組設計。現在1號線要按6輛編組向兩端延伸,對既有的8座車站要加長改造。改造的方法就是將部分區間結構爆破拆除,用以加長車站。有的車站改為換乘站須整體拆除重建。其代價是很大的。為此天津地鐵已經停運,改造工程即將開始。我希望上述教訓不要再重演。 最后我要說明,本文所談的幾個問題只是個人的一孔之見,由于水平所限,錯誤在所難免。歡迎同行們批評指正和爭鳴。2003年6月

 
舉報收藏 0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論文
推薦圖文
推薦論文
點擊排行
?
網站首頁  |  隱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津ICP備20006083號-1

津公網安備 12010502100290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渝中区| 泽库县| 马公市| 鹤壁市| 汉中市| 吉木乃县| 女性| 五指山市| 蒙城县| 东海县| 永兴县| 太谷县| 从化市| 嘉定区| 雷波县| 金阳县| 黄骅市| 铁岭市| 富锦市| 云梦县| 东乡县| 五大连池市| 万盛区| 新兴县| 鄂托克前旗| 西安市| 武定县| 虹口区| 两当县| 怀远县| 罗山县| 科技| 黑水县| 临沧市| 保亭| 视频| 德阳市| 随州市| 漳州市| 肥东县| 新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