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文化廣場電影城、劇場與文化交流中心(C區)上部結構建筑面積36476m2,層數為五層,總高度為36.650m。內設大小電影廳共15個,可同時容納2500人就座,另還配有設施一流的中心劇場、兒童劇場、電聲音樂廳、古戲臺、黑匣子劇場和配套附屬用房等。
本工程軸網為二圓心控制的圓弧軸網,軸網間距基本為9000mm(徑向)×(7121mm-13680mm)(環向),層高基本為5m。由于使用功能的需要,有較多躍層區域,相應層高也較高, 二、支模承重架方案選擇如兒童劇場、電影廳、古戲臺等層高10m左右;兒童活動區、黑匣子劇場、側臺、排練廳等層高15m左右;劇場門廳層高23m左右。
C區上部結構軸線復雜、標高繁多、大跨度高空區域較多,不利于支模承重體系的工具化。鋼結構支撐承重體系,內力計算復雜,制作加工周期長,自重大,成本高。
經過慎重考慮,確定C區上部結構模承重架采用扣件式鋼管支模承重體系。在方案編制中,做到設計荷載考慮全面、計算模型接近實際、立桿分布合理經濟、綜合考慮鋼管銹蝕和強度高度降低系數、構造措施符合規范,并對承重架的桿件進行應力監測。
C區上部結構鋼筋砼結構在短短五個月全部快速安全完成,扣件式鋼管支模承重架在大跨度高空結構中得到成功運用。
三、五層樓面15軸-18軸/F軸-H軸線區域結構詳況
本文以五層樓面15軸-18軸/F軸-H軸線區域的支模承重架為例進行介紹。該區域位于中心劇場觀眾席上空,承重架塔設高度隨觀眾坐席標高漸變,搭設高度最高達29.8m,并且兩根梁(截面尺寸600×2200)跨度達35m。
四、承重架搭設
1、立桿布置詳見立桿平面布置圖。梁側立桿距梁邊300mm,其中600×2200的梁底設雙根支頂立桿(支頂立桿在梁寬方向間距為400,在梁長方向間距為梁側立桿間距的一半),500×1000的梁底設一根支頂立桿。
2、承重架步距為1600mm,水平牽杠縱橫拉通;掃地桿距樓地面200mm,縱橫拉通。
3、水平剪刀撐沿高度方向每隔二排水平牽杠設置一道,剪刀撐在水平面連續設置。
4、承重架四周外側立面連續設置垂直剪刀撐。
5、承重架內600×2200、250×500、350×1000梁兩側立桿處設置垂直剪刀撐,剪刀撐在立面上連續設置。
6、將承重架與已所有完成的結構柱用短鋼管連接,設置原則同水平剪刀撐。
五、立桿穩定性驗算要點
1、設計荷載取值
①梁板砼自重按24KN/M3取值,梁板內鋼筋自重按實際配筋取值(梁板分算)。
②模板及支架自重按實際情況取值。
③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荷載按1KN/M2取值。
④振搗混凝土時產生荷載按2KN/M2取值。
2、立桿內力計算
根據初步驗算,只需驗算600×2200梁下立桿的穩定性,利用PKPM軟件按下節點圖計算。
3、立桿穩定性驗算參數
①考慮鋼管的銹蝕,鋼管壁厚按3mm取值
鋼管截面積A=424mm2,鋼管回轉半徑i=15.9mm
②為保證承重架安全系數K>2,2a=h
立桿計算長度L0=h+2a=2h且λ= L0/I<[λ]=210
③高度降低系數ξ=1/[1+0.005(H-4)](H為搭設高度)
[f]=ξf
[NextPage] 六、施工要點
1、承重架所用鋼管和扣件必須有租賃方或生產廠家的質量證明合格證。搭設現場派專人檢驗鋼管和扣件質量,不合格不使用,特別注意鋼管壁厚少于3mm的禁止使用。
2、根據立桿平面布置圖在實地進行放樣,確保每一根立桿位置準確。在承重架搭設過程中隨時檢查立桿的垂直度,確保立桿垂直度偏差控制在5‰以內。
3、掃地桿和水平牽杠必須嚴格按方案要求設置,不得漏設。在承重架搭設時拉通線,確保掃地桿和水平牽杠縱橫通順、方正,同時注意水平牽杠的間距(步距)不得超過方案要求。
4、在承重架搭設過程中派專人用力矩板手檢查扣件的緊固度,以保證每個扣件連接可靠。在砼澆搗前,再隨機抽取5%扣件進行檢查。要求扣件螺栓擰緊扭力矩不應小于40N.M,且不應大于65N.M。
5、立桿的連接采取對接,不得搭接。相鄰兩根立桿的接頭不得在同步內,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大于500mm,接頭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大于步距的1/3。
6、掃地桿和水平牽杠的連接采取對接。相鄰兩根桿件的接頭不得在同跨或同步內,接頭在水平方向錯開的距離大于500mm,接頭中心至最近主節點的距離大于立桿間距的1/3。
7、剪刀撐的連接采用搭接,搭接長度1m,用三只旋轉扣件確保連接可靠。剪刀撐角度不大于450,與立桿連接最多根數為7根。
8、該區域承重架下各層樓面的承重架均保留不拆除,確保樓面不受損壞。
9、砼澆搗,布置兩路泵管,由600×2200大梁跨中向兩端對稱澆搗。澆搗時,兩路泵管先從跨中向兩端將600×2200梁澆搗1200高,然后再從跨中向兩端澆至梁頂。注意樓板上砼不可堆積過高。
七、承重架桿件應力監測
1、監測方法
在砼澆搗過程中,測試承重架桿件的應力,可及時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防止惡性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也可為扣件式鋼管承重架的理論分析提供實測數據。由于現場監測條件惡劣,采用適應性好、安裝簡單的鋼弦式應力計進行承重架桿件應力監測。
①設備:應力計采用鋼弦式;頻率儀采用JD-10型鋼弦式傳感器測定儀;頻率儀測得的數據由電腦現場處理。
②應力計安裝:應力計按鋼管尺寸訂做(重復利用),安裝時將應力計測頭嵌入所測鋼管端部或頂部,再用木頂緊,應力計導線端口應予以保護。
③測試方法:將頻率儀的兩個測頭與應力計的兩個導線端口相接,即可從頻率儀上讀得所需數據(頻率),進而根據該應力計率定表計算所測應力(扣除安裝應力)。
2、監測數據
現場實際對最外側臨邊600×2200大梁的立桿、水平剪刀撐和垂直剪刀撐進行應力監測。
應力監測數據
監測時間 測點位置 |
第一次(600×2200梁砼澆搗至1200高) | 第二次(砼全部澆搗完成) | 第三次(砼澆搗完成三小時后) | 第四次(砼澆搗完成三天后) | 計算值 |
立桿1梁側立桿(有板) | 4.39KN | 5.15KN | 6.67KN | 6.97KN | 11.0KN |
立桿2梁底立桿 | 6.24KN | 8.74KN | 8.74KN | 9.74KN | 11.0KN |
立桿3梁底立桿 | 3.47KN | 4.84KN | 4.84KN | 5.41KN | 8.0KN |
立桿4梁側立桿(無板) | 2.28KN | 3.0KN | 3.0KN | 3.07KN | 3.0KN |
垂直剪刀撐 | 0.83KN | 0.83KN | 0.83KN | 0.83KN | |
水平剪刀撐 | 0.0KN | 0.0KN | 0.0KN | 0.4KN | |
立桿承載力 | N=(ξf)*(ψA)=13.7KN |
3、數據分析
①立桿應力測試值與應力計算值比較,可以看出立桿之間的軸力分配與計算值較為吻合,這說明計算模型、荷載取值與實際情況相近。
②立桿承載力大于立桿應力測試值,說明承重架承載力具有一定的安全儲備,這符合規范對承重架安全度的要求。
③在不同的時間點對立桿應力進行測試,可以看出立桿應力是不斷增大的,特別要注意砼澆搗完成三天后,立桿應力還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這就要求在承重架計算時要有足夠的安全儲備,同時要求砼澆搗完成后,不能立即在砼面上堆載,以防止砼結構的破壞和承重架失穩。
④垂直剪刀撐和水平剪刀撐的應力水平一直較低,可以說明在承重架立桿穩定情況下基本不受力,但作為增加承重架整體穩定性的構造措施是必不可少和值得重視的。
八、結束語
經過這次大跨度高空結構扣件式鋼管支模承重架的成功實施,筆者認為在設計荷載考慮全面、計算模型接近實際、綜合考慮多種不利因素的前提下扣件式鋼管支模承重架還是具有較強的生命力。
在這次承重架的桿件應力測試中,由于沒有較好的測試方法,未對水平牽杠和掃地桿的應力進行測試,較為可惜。但筆者認為水平牽杠和掃地桿在承重架中的作用非常之大,可在小部分立桿承載力不足的情況下,在承重架內部進行應力重分布,確保承重架的整體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