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曲線加寬、超高程序符號
A—路肩寬度 B—路面寬度 I0—路肩坡度 I1—路拱坡度
IB—超高橫坡 IX—路線縱坡,上坡為正,下坡為負 BJ—路面加寬值
BJX—X距離處路面加寬值 W—未加寬前路面寬度 WS—待求定的路面加寬值
M—加寬緩和段起點樁號 N—加寬緩和段終點樁號 HN—路基內緣與設計高之高差
HW—路基外緣與設計高之高差
超高及加寬計算
⑴.功能及適用范圍
①.繞中軸旋轉的超高及加寬計算。
②.繞中軸旋轉的超高及加寬計算。
⑵.有關規(guī)定
①.當線形設計須采用較長的回旋線時,橫坡坡度由2%(或1.5%)過渡到0%路段的超高漸變率不小于1/330。超高過渡應在回旋線全長范圍內進行。當超高漸變率太小時,超高的過渡可設在回旋線的某一區(qū)段范圍之內。
②.路肩橫坡:A、直線路段的路肩橫坡可與行車道橫坡相同。B、曲線段的路肩橫坡:當硬路肩寬度≥2.25米時,曲線外側路肩橫坡的方向及其坡度值見表1。
路肩橫坡方向及其坡度值 表1
行車道超高值(%) |
2、3、4、5 |
6、7 |
8、9、10 |
曲線外側路肩橫坡方向 |
向外側傾斜 |
向外側傾斜 |
向內側傾斜 |
曲線外側路肩坡度(%) |
-2 |
-1 |
與行車道橫坡相同 |
當硬路肩寬度<2.25米時,曲線外側路肩橫坡的方向及其坡度值與行車道相同。
路肩橫坡方向與坡度變化處應設過渡段,過渡段的漸變率規(guī)定見表2。
路肩橫坡過渡的漸變率 表2
與行車道橫坡方向相同時 |
<1/150 |
與行車道橫坡方向相反時 |
1/100 |
路肩的橫坡改變傾斜方向的旋轉軸為路緣帶外側邊緣。
⑶.程序清單:
①.中軸旋轉
ZHONG
K“I1”
Z=0
Lb1 1
I“I0”
Goto 9
Lb1 2
C“ZH”:J“IB”:S“LS”
X=Abs(Q-C)
F=0
Lb1 3
D=-K/100+(K+J)*X/100*X
Goto 9
Lb1 4
W“BJ”
L=2KS/100((K+J)/100)
M=0
Lb1 5
X<L
Lb1 6
P=X/S
X<L
Lb1 7
Goto 9
Lb1 8
Lb1 9
符號意義
操作符號及意義 表3
操 作 |
意 義 |
Z=0 |
直線、ZH(HZ)點路基外緣的高差計算。 |
Z≠0,F(xiàn)=0 |
X距離處路基外緣的高差計算。 |
Z≠0,F(xiàn)≠0,M=0 |
二、三、四級公路緩和段路基內緣的加寬、高差計算。 |
Z≠0,F(xiàn)≠0,M≠0 |
各級汽車專用公路緩和段路基內緣的加寬、高差計算。 |
HP—直線、ZH(HZ)、ZY(YZ)點路基邊緣與設計高之高差。
②.邊軸旋轉
BIAN
I“I0” :K“I1”
Z=0
Lb1 1
Goto 9
Lb1 2
J“IB”:C“ZH”:S“LS”
X=Abs(Q-C)
F=0
Lb1 3
Goto 9
Lb1 4
W“BJ”
L=KS/100(J/100)
M=0
Lb1 5
X<L
Lb1 6
P=X/S
X<L
Lb1 7
Goto 9
Lb1 8
Lb1 9
符號意義
操作符號及意義 表3
操 作 |
意 義 |
Z=0 |
直線路基中心的高差計算。 |
Z≠0,F(xiàn)=0 |
X距離處路基外緣的高差計算。 |
Z≠0,F(xiàn)≠0,M=0 |
二、三、四級公路緩和段路基中心的高差、內緣的加寬、高差計算。 |
Z≠0,F(xiàn)≠0,M≠0 |
各級汽車專用公路緩和段路基中心的高差、內緣的加寬、高差計算。 |
HF—路基中心與設計高之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