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交通部科教司司長孫國慶介紹,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從1999年開始建設以來,迄今已建成17個重點實驗室,且運行實踐效果良好,有力地支持了交通科技的發展。
日前出臺的《關于推進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建設的實施意見》和《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提出,到2020年,交通行業的重點實驗室數量約為45個,覆蓋交通科技重點研究方向,力爭培育2-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今年,交通部將對第一批重點實驗室進行評估,并啟動新增重點實驗室的認定工作。
強化高端科研能力
近年來,重點實驗室已經成為“科研實驗基地共享平臺建設工程”核心工作的切入點,成為完善交通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環節。隨著這項工作的開展,重點實驗室將成為解決重大交通科技問題、獲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成為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成為開展交通領域高層次學術交流和促進交通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
為此,重點實驗室建設需要打破傳統封閉的建設、運行管理模式,面向社會開放,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鼓勵科研人員交流,開展高水平、高層次的科研合作與學術交流。正如孫國慶所說,要培養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學術帶頭人,引進和穩定一批高層次人才,形成一支結構更加合理、創新能力更強的研發隊伍;培養或引進若干名院士,提升重點實驗室科研水平;取得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交通科研成果。
圍繞交通中長期科技發展重點任務,主要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共同建設和發展重點實驗室,按照交通部、依托單位和重點實驗室各自的職能,履行管理職責。鼓勵重點實驗室在科研和管理上不斷創新,多出優秀成果,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對重點實驗室定期評估,實施動態管理,確保重點實驗室的高標準和高質量。
主攻行業關鍵技術
重點實驗室的發展戰略包含三個層次:一是定期評估已有重點實驗室,對評估不合格的重點實驗室,采取限期整改、撤銷等方式予以調整;二是新認定一批重點實驗室,在已有重點實驗室尚未覆蓋的研究方向,依據重點實驗室的認定條件,兼顧行業科研力量布局要求,新增一批重點實驗室;三是培育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對研究方向符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要求的,研發能力強、優勢明顯,為交通行業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重點實驗室,加大扶持力度,并爭取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將其培育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
圍繞交通中長期科技發展目標,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工作要以交通科技優先發展領域為主攻方向。針對當前和未來交通建設、運營和管理中的重大和關鍵技術問題,重點實驗室體系覆蓋了公路工程、水路工程、材料工程、運輸工程、決策支持、交通安全、環保節能及智能交通類的30個左右重點研究方向。
面向社會開放資源
重點實驗室實行開放、交流、合作、競爭的運行機制。科研資源要面向全社會開放,根據研究需要設置開放課題,鼓勵國內外有關專家參與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工作,保持一定數量的流動科研人員。支持重點實驗室之間開展跨學科、跨領域的學術交流、合作研究與聯合攻關,推動重點實驗室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有效合作,擇優扶強,保持重點實驗室的領先水平。圍繞重點實驗室的研究方向,重點實驗室要積極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
投融資渠道也可向社會開放。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依托單位為主體、廣泛吸引企業等社會資金的投入體系,將保障重點實驗室健康發展。一方面,交通部給予一定的專項投入改善重點實驗室的實驗條件,加大對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力度,并以科研項目等形式支持重點實驗室的研發活動,提高重點實驗室的科研水平和持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地方交通主管部門也要積極推動重點實驗室的建設,以資金投入和研發項目等形式給予相應的支持。重點實驗室的依托單位,要確保與交通部專項投入經費的配套比例達到1:1以上,并要負責重點實驗室日常運行等經費的投入。同時,鼓勵和吸引國內外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支持重點實驗室的發展。
日前出臺的《關于推進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建設的實施意見》和《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提出,到2020年,交通行業的重點實驗室數量約為45個,覆蓋交通科技重點研究方向,力爭培育2-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今年,交通部將對第一批重點實驗室進行評估,并啟動新增重點實驗室的認定工作。
強化高端科研能力
近年來,重點實驗室已經成為“科研實驗基地共享平臺建設工程”核心工作的切入點,成為完善交通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環節。隨著這項工作的開展,重點實驗室將成為解決重大交通科技問題、獲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成為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成為開展交通領域高層次學術交流和促進交通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
為此,重點實驗室建設需要打破傳統封閉的建設、運行管理模式,面向社會開放,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鼓勵科研人員交流,開展高水平、高層次的科研合作與學術交流。正如孫國慶所說,要培養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學術帶頭人,引進和穩定一批高層次人才,形成一支結構更加合理、創新能力更強的研發隊伍;培養或引進若干名院士,提升重點實驗室科研水平;取得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交通科研成果。
圍繞交通中長期科技發展重點任務,主要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共同建設和發展重點實驗室,按照交通部、依托單位和重點實驗室各自的職能,履行管理職責。鼓勵重點實驗室在科研和管理上不斷創新,多出優秀成果,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對重點實驗室定期評估,實施動態管理,確保重點實驗室的高標準和高質量。
主攻行業關鍵技術
重點實驗室的發展戰略包含三個層次:一是定期評估已有重點實驗室,對評估不合格的重點實驗室,采取限期整改、撤銷等方式予以調整;二是新認定一批重點實驗室,在已有重點實驗室尚未覆蓋的研究方向,依據重點實驗室的認定條件,兼顧行業科研力量布局要求,新增一批重點實驗室;三是培育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對研究方向符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要求的,研發能力強、優勢明顯,為交通行業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重點實驗室,加大扶持力度,并爭取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將其培育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
圍繞交通中長期科技發展目標,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工作要以交通科技優先發展領域為主攻方向。針對當前和未來交通建設、運營和管理中的重大和關鍵技術問題,重點實驗室體系覆蓋了公路工程、水路工程、材料工程、運輸工程、決策支持、交通安全、環保節能及智能交通類的30個左右重點研究方向。
面向社會開放資源
重點實驗室實行開放、交流、合作、競爭的運行機制。科研資源要面向全社會開放,根據研究需要設置開放課題,鼓勵國內外有關專家參與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工作,保持一定數量的流動科研人員。支持重點實驗室之間開展跨學科、跨領域的學術交流、合作研究與聯合攻關,推動重點實驗室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有效合作,擇優扶強,保持重點實驗室的領先水平。圍繞重點實驗室的研究方向,重點實驗室要積極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
投融資渠道也可向社會開放。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依托單位為主體、廣泛吸引企業等社會資金的投入體系,將保障重點實驗室健康發展。一方面,交通部給予一定的專項投入改善重點實驗室的實驗條件,加大對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力度,并以科研項目等形式支持重點實驗室的研發活動,提高重點實驗室的科研水平和持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地方交通主管部門也要積極推動重點實驗室的建設,以資金投入和研發項目等形式給予相應的支持。重點實驗室的依托單位,要確保與交通部專項投入經費的配套比例達到1:1以上,并要負責重點實驗室日常運行等經費的投入。同時,鼓勵和吸引國內外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支持重點實驗室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