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建設環境亟待優化
毛滌懷
高速公路建設環境有“五難”
近年來,人們對優化建設環境在高速公路建設中的重要性、艱巨性、復雜性和長期性的認識有了進一步提高。從整體上講,以湖南省為例,高速公路建設與其他工程建設相比,具有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施工影響面大、建設周期長的特點,實際工作中由矛盾糾紛引起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見的因素較多,造成了建設環境時好時壞。因此,具體就某個高速公路的建設項目來講,建設環境的現狀仍不盡如人意,形勢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5個方面。
一、政策執行難。當前,資金短缺是影響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設的關鍵問題。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設實行了“國家投資、地方籌資、社會融資、利用外資”的投融資機制。湖南省省委、省政府制定出臺了有關財稅和行政、事業單位審批、收費的優惠政策以及有關征地拆遷、安置補償、材料供應等一系列有利于高速公路建設的項目管理政策。在政策的實施過程中,一些相關部門的人員有抵觸情緒,在工作中阻撓、拖延,甚至公開對抗。有的問題一拖就是兩三個月,甚至半年還得不到有效的解決。
二、矛盾協調難。高速公路建設實際上是一種跨部門管理、跨地區協調、跨行業施工的建設管理模式。由于部門、行業之間和條塊之間管理渠道的區別,不同地區之間的政策標準和民情風俗習慣的差異在客觀上形成了矛盾協調工作的難點。同時,也還有不少的矛盾糾紛往往涉及到多方利益主體,有的甚至牽涉到政府部門或國家權力機關,很難找到多個矛盾主體之間的利益平衡點。
三、對地方基層干部的管理難。實際工作中,業主與地方干部在對有些矛盾糾紛的處理上,難免存在某些原則分歧或不同意見,通過協商渠道往往難以達成共識。
四、違約責任落實難。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影響建設環境的矛盾糾紛,阻礙了高速公路建設的順利進行。
五、路基工程掃尾難。路基施工是引發矛盾糾紛的熱點和難點階段,特別是有的施工單位缺乏誠信,履約意識差,主體工程完工后,留下大量的附屬工程掃尾、債務清償、現場清理和零星分散的線外工程,造成矛盾、經濟糾紛頻發。
優化高速公路建設環境的對策
對策一:加強教育,提高思想認識。要優化高速公路建設環境,教育是基礎,應提高干部的思想認識,端正工作態度。首先,要組織各級領導和廣大干部認真學習,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正確認識手中權力的性質,切實解決亂用權、濫用權的問題。其次,要堅持從嚴治政,切實糾正官僚主義作風。為優化高速公路建設環境,有關部門應自覺地改革審批制度,提高辦事效率;克服利益驅動,規范收費行為;整治不正之風,搞好行風建設,真正做到從嚴治政、依法行政、司法公正。同時,要嚴肅紀律,堅決查處違紀、違法案件,要建立嚴格的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求制。通過這些措施,促使各級黨政主要領導把優化高速公路建設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扎實推進,以求實效,達到從根本上解決政策執行難的問題。
對策二:加強領導,達到工程項目與地方共建。除了要有各級領導的正確思想認識和優惠政策條件做保障外,還要建立一套專門負責建設環境協調工作的機構,形成縱向貫通、橫向連接和指揮有力、政令暢通、精干高效的協調工作網絡系統。
對策三:政策指導,統一步調。只有組織、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領導齊心協力,才能共同創建良好的高速公路建設環境。要深入宣傳、廣泛動員,細化政策、規范操作。
對策四:強化監督,依法辦事。要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監督機制,加強內部監督,各級國家機關,行政、事業單位和部門以及沿線各級地方黨委、政府要切實負起監督責任,建立專門班子,負責組織、協調、監督和檢查高速公路建設環境的工作,形成上下貫通的監督體系。要加強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加強審計監督,整頓市場秩序,依法辦事。必須按照以法治國的方針,加強市場經濟法制建設和企業社會信用制度建設,采取法律、經濟、行政和輿論監督等多種措施,著力解決高速公路建設市場中信用紊亂、坑蒙拐騙、逃廢債務等不法行為,在全社會營造講求商業道德、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氛圍,實現社會信用秩序的根本好轉。
毛滌懷
高速公路建設環境有“五難”
近年來,人們對優化建設環境在高速公路建設中的重要性、艱巨性、復雜性和長期性的認識有了進一步提高。從整體上講,以湖南省為例,高速公路建設與其他工程建設相比,具有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施工影響面大、建設周期長的特點,實際工作中由矛盾糾紛引起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見的因素較多,造成了建設環境時好時壞。因此,具體就某個高速公路的建設項目來講,建設環境的現狀仍不盡如人意,形勢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5個方面。
一、政策執行難。當前,資金短缺是影響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設的關鍵問題。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設實行了“國家投資、地方籌資、社會融資、利用外資”的投融資機制。湖南省省委、省政府制定出臺了有關財稅和行政、事業單位審批、收費的優惠政策以及有關征地拆遷、安置補償、材料供應等一系列有利于高速公路建設的項目管理政策。在政策的實施過程中,一些相關部門的人員有抵觸情緒,在工作中阻撓、拖延,甚至公開對抗。有的問題一拖就是兩三個月,甚至半年還得不到有效的解決。
二、矛盾協調難。高速公路建設實際上是一種跨部門管理、跨地區協調、跨行業施工的建設管理模式。由于部門、行業之間和條塊之間管理渠道的區別,不同地區之間的政策標準和民情風俗習慣的差異在客觀上形成了矛盾協調工作的難點。同時,也還有不少的矛盾糾紛往往涉及到多方利益主體,有的甚至牽涉到政府部門或國家權力機關,很難找到多個矛盾主體之間的利益平衡點。
三、對地方基層干部的管理難。實際工作中,業主與地方干部在對有些矛盾糾紛的處理上,難免存在某些原則分歧或不同意見,通過協商渠道往往難以達成共識。
四、違約責任落實難。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影響建設環境的矛盾糾紛,阻礙了高速公路建設的順利進行。
五、路基工程掃尾難。路基施工是引發矛盾糾紛的熱點和難點階段,特別是有的施工單位缺乏誠信,履約意識差,主體工程完工后,留下大量的附屬工程掃尾、債務清償、現場清理和零星分散的線外工程,造成矛盾、經濟糾紛頻發。
優化高速公路建設環境的對策
對策一:加強教育,提高思想認識。要優化高速公路建設環境,教育是基礎,應提高干部的思想認識,端正工作態度。首先,要組織各級領導和廣大干部認真學習,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正確認識手中權力的性質,切實解決亂用權、濫用權的問題。其次,要堅持從嚴治政,切實糾正官僚主義作風。為優化高速公路建設環境,有關部門應自覺地改革審批制度,提高辦事效率;克服利益驅動,規范收費行為;整治不正之風,搞好行風建設,真正做到從嚴治政、依法行政、司法公正。同時,要嚴肅紀律,堅決查處違紀、違法案件,要建立嚴格的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求制。通過這些措施,促使各級黨政主要領導把優化高速公路建設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扎實推進,以求實效,達到從根本上解決政策執行難的問題。
對策二:加強領導,達到工程項目與地方共建。除了要有各級領導的正確思想認識和優惠政策條件做保障外,還要建立一套專門負責建設環境協調工作的機構,形成縱向貫通、橫向連接和指揮有力、政令暢通、精干高效的協調工作網絡系統。
對策三:政策指導,統一步調。只有組織、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領導齊心協力,才能共同創建良好的高速公路建設環境。要深入宣傳、廣泛動員,細化政策、規范操作。
對策四:強化監督,依法辦事。要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監督機制,加強內部監督,各級國家機關,行政、事業單位和部門以及沿線各級地方黨委、政府要切實負起監督責任,建立專門班子,負責組織、協調、監督和檢查高速公路建設環境的工作,形成上下貫通的監督體系。要加強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加強審計監督,整頓市場秩序,依法辦事。必須按照以法治國的方針,加強市場經濟法制建設和企業社會信用制度建設,采取法律、經濟、行政和輿論監督等多種措施,著力解決高速公路建設市場中信用紊亂、坑蒙拐騙、逃廢債務等不法行為,在全社會營造講求商業道德、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氛圍,實現社會信用秩序的根本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