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公路建設市場信用信息管理系統(以下簡稱部級平臺)正式運行,感受最深的是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建設市場監管處處長孫永紅,用他的話說,這是中國公路建設市場信用管理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部級平臺是一個綜合性的信息管理系統,匯總了與公路建設市場信用信息管理工作相關的各類信息,并充分利用實時傳輸、自動統計、模糊查詢、自行提醒等技術手段,極大提高了信用管理水平。從業企業、人員、重點項目等信息將以全國統一標準發布和更新,行業管理部門、項目法人、從業企業以及社會公眾可查詢、監督。
部級平臺的運行是有效規范從業企業市場行為、提高行政效率和實現信息公開的重要舉措。
歷經七年醞釀
據孫永紅介紹,公路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開始于2003 年。從那時起,原交通部就開始探索把信用管理作為市場監管的手段,開發了“施工企業信息系統”,應用于項目招投標和資質管理。2004 年,《公路建設市場管理辦法》提出:“交通部門建立公路建設從業單位和從業人員信用記錄,作為項目招標資格審查和評標工作依據”。此后,根據公路建設市場管理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穩步推進全國公路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指導發達省份率先試點,并制定發布了《關于建立公路建設市場信用體系的指導意見》,確定了公路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框架。各省份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按照部的總體部署,深入推進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公路建設信用體系建設由探索和啟動階段轉入實施和應用階段。
但是,各地在推進信用體系建設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各地進度、標準不一,評價結果和信用信息不能互認,信息資源分散,不能共享互用,難以形成獎優罰劣、懲治失信的合力。另外,各地對信用評價結果的應用不規范,存在隨意性和人為因素,影響使用效果。
為解決上述問題,從制度上提供保障,交通運輸部從2008 年開始,經多次現場調研、座談、征求意見,于2009 年底發布了《公路建設市場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和《公路施工企業信用評價規則》(以下簡稱兩個文件)。
根據《公路建設市場信用信息管理辦法》,交通運輸部經過近一年的研發、調整、試用,正式運行全國公路建設市場信用信息管理系統。
涵蓋七大功能
據部公路局建設市場監管處有關負責人介紹,部級平臺主要包括從業企業基本信息、從業人員基本信息、公路建設項目信息、信用信息數據上報、政務公告信息發布、統計查詢、評標專家管理等7 個功能模塊。
這套系統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發布全國所有一級及以上企業的基本信息,包括企業主要工程人員、執業資格人員、主要業績及在建項目情況等。通過這些信息,不僅可以核定企業生產能力,防止超能力承攬業務,而且可以對企業資質進行動態管理,對實際條件不符合資質標準的企業提出整改預警,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屏蔽其在信用信息系統的名單使其無法參與投標,以此建立市場清出機制。
通過查詢企業投標時的技術人員和業績信息,防止弄虛作假及出借資質、非法轉包。此外,通過從業人員信息系統,管理部門可以隨時統計企業的注冊建造師及其他職稱人員的分布情況,有利于避免項目經理、項目總工重復使用。
部級平臺運行成熟后,企業參與公路工程招標資格審查和投標文件中可不再提交有關業績、主要人員資歷證明材料的復印件,招標人可參考全國公路建設市場信用信息管理系統中的相關信息。未在全國公路建設市場信用信息管理系統中的從業單位、業績和主要工程技術人員,參與公路建設項目投標時可不予認定。
部級平臺的評標專家庫管理系統已由原來的單機版升級為網絡版,專家本人可以動態更新基本信息,專家和招標人可以互相匿名評價,系統還將自動記錄專家網上抽取的全過程、自動提醒評標過程中的違規信息。
亟待健全網絡
根據交通運輸部2009 年年底制定的《公路建設市場信用信息管理辦法》,我國公路建設市場信用信息管理系統按照部、省兩級建立。部級平臺負責發布一級及以上資質公路工程從業企業的基本情況、獎懲記錄、信用評價結果以及國家審批或核準的重點公路建設項目信息等。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建立并運行與部級平臺互聯互通的省級公路建設市場信用信息管理系統(簡稱省級平臺),負責發布二級及以下資質公路工程從業企業的基本情況、獎懲記錄、信用評價結果,并向部級平臺報送從業企業獎懲信息、信用評價結果、重點公路建設項目信息等。
根據《關于運行全國公路建設市場信用信息管理系統的通知》要求,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于2011 年3月31 日前建立并運行與部級平臺互聯互通的省級平臺。
屆時,能夠實現全國公路建設市場信用信息大聯網。
后續任務艱巨
記者發現,在從業單位欄目中,企業類型又被細分為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檢測單位、勘測設計單位、建設、監督單位、招投標代理單位、材料供應商、養護單位和其他單位。
對此,部公路局局長李華表示,公路建設市場信用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既涉及項目法人,又涉及設計、施工、監理、試驗檢測、材料和設備供應商等所有從業單位和人員,涉及的利益主體比較多。目前,先從基礎較好的施工、監理信用評價開始,逐步建立全面的從業單位和人員信用評價體系,穩中求進,使市場信用管理形成一種制度,成為市場管理重要及管用的手段。
根據進度安排,部級平臺將先行啟動公路施工企業的信用評價工作,以后再擴展到設計、監理、試驗檢測等從業企業。今年9 月30 日之前,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審核審批資質的公路施工企業將在部級平臺錄入工商注冊、企業資質、經營狀況、注冊建造師名單、代表工程業績等信息。9 月30 日后,系統將鎖定施工企業相關信息,不能刪除或修改,只可增加人員信息。需變更信息的企業,應按照《關于運行全國公路建設市場信用信息管理系統的通知》要求辦理變更手續。在信息填報和變更工作中弄虛作假的,將按照《公路建設市場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公路施工企業信用評價規則》等規定予以降低信用等級等處罰。
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將根據統一命名標準,在部級平臺錄入本行政區域內所有國家審批或核準的在建和已建成的重點公路項目信息,其中已建成項目至少是最近5 年建成通車的項目。
在從業企業信用評價周期內,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將根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統一評分標準,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從業企業的信用等級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結果通過信用信息數據上報系統上報部級平臺,部級平臺根據各省級平臺上報的評價結果,自動計算從業企業的全國綜合評價等級并發布結果。
在采訪結束前,李華表示,信用體系建設是今后一個時期交通運輸部在市場監管方面做的一項重點工作。
這項工作的推進,需要各地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各從業單位、各類相關行業協會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參與。他說:“我希望能夠繼續得到大家的幫助,更好地規范公路建設市場秩序,提高工程質量,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公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