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高速公路里程不斷增加,與之相匹配的高速公路機電設備也獲得了全面發展,品種越來越多,規格越來越全,系統集成水平、產品標準化程度大大提高。 然而,高速公路機電設備投資大、技術復雜;分布的點多、線長、面廣、故障率高、修復時間緊、更新速度快,給管理與維護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因此,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機電設備管理與維護模式,是高速公路管理者關心的課題。
現存的三種模式
高速公路機電設備是高速公路現代化管理的支撐系統,由于高速公路建設時期的管理模式不同決定了各地高速公路機電設備管理與維護的差異。以浙江和廣東為例,主要存在以下三種模式:
委外型:如甬臺溫臺州段,即將機電設備管理劃歸營運部門或工程養護部門負責,維護工作全部對外委托給一家或多家專業維修公司。
分散型:如滬杭甬一些路段,即只將機電設備中的三大系統交由監控中心負責,其他設備由各自所轄部門管理,維護工作全由自己的維修隊伍完成。
統一型:如廣東高速公路京珠北、茂湛、廣清段,即建立專門負責機電設備管理與維護部門,自主維護為主、專業維護為輔。
在這三種傳統管理模式中,均有各自的優缺點,但共同存在著以下三大問題:
首先是機電設備的組成不明確。各高速公路運營單位一般都沿用建設時期分類方法,即通信系統、監控系統、收費系統等三大系統。而隨著各地高速公路路網格局形成,尤其是計重收費系統、不停車收費系統、二義性路徑識別系統等建設和實施后,再用三大系統來定義機電設備,已難以貼切描述現有機電設備的特性。
其次是機電設備管理不合理。部分高速公路運營單位認為機電設備自動化程度高,一般不易出故障,且人員配置極少,維修任務大部分承包給外協單位,不能培養自己的設備維修養護隊伍,一旦出現故障,往往無法應急處置,影響了高速公路的正常營運。
最后是管理效率低下。由于各種業務管理歸口不一和維護模式各異,易產生松懈、扯皮、責任心不強等現象。這種現象的存在不僅不利于專業維護技術的研究、開拓;不利于發揮機電設備應有的價值和功能;更不利于維持設備的使用壽命和標準化管理模式的形成。那么我們需要怎樣的機電設備管理與維護模式呢?
機電設備結構與管理任務的再認識
根據目前高速公路機電設備的應用、發展和管養經驗,結合市場分工和職能管理需求,打破通信系統、監控系統、收費系統等三大系統的傳統劃分方法,高速公路機電設備應由以下系統設備組成:
供配電系統設備:包括高低壓供配電線路、后備發電機、不間斷供電系統(UPS)、隧道通風系統、照明、空調等強電設備;
通信系統設備:包括程控交換機、無線電通信、緊急電話系統、主干傳輸網絡、光纖、管線等;
監控系統設備:包括車輛數據采集器、氣象監控、視頻監控、可變情報板、可變速度板、隧道機電系統等(統稱外場電子設備);
收費系統設備:包括計重收費系統、不停車收費系統(ETC)、二義性路徑識別系統及相應的配套子系統,如視頻監控、圖像抓拍、車牌識別、介質應用(IC卡、磁卡、磁票等)、管理軟件、后臺系統等;
辦公管理系統(OA)設備:包括配置的個人電腦終端服務器、管理程序軟件、數碼刻錄設備以及相應的網絡安全和病毒防范系統(軟件)等;
綜合保障系統設備:包括建筑物、機電系統的綜合防雷系統和等電位聯接保護裝置、供水系統、消防系統、污水系統等。
高速公路機電設備管理是以對機電設備的規劃、設計、制造、安裝、調度、使用、維修、改造、直到報廢、更新等的全過程作為管理對象。高速公路機電設備管理的目的就是要為高速公路運營單位提供先進適用的技術裝備并保證其正常運轉,為道路安全暢通和營收的正常運轉提供基礎條件。
高效運營的模式選擇
高速公路機電設備具有專業性強、技術含量高、涉及專業面廣、線路較長、維修工作量大、維護難度高等特點,選擇科學的維護模式對于“降低運營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機電設備的特點,可采取以下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
首先是確立各有側重點的三層管理體制。
機電設備的管理模式
應堅持強電、弱電不分開的原則。一般高速公路都是成立專門的機電設備管理機構,如設備管理部、機電設備管理部、系統設備部等,負責整條高速公路機電設備的建設、管理和更新換代。同時,根據管轄高速公路的里程,對機電設備管理機構實行二級或三級管理模式。
所謂三級管理模式就是以高速公路運營單位自身組建的維護隊伍為主體,采用管理層、維護層、養護層的三級模式來進行機電設備管理,機電設備管理模式管理層是一級管理機構,是高速公路運營單位機電設備管理的歸口部門,是最高管理層,負責全線機電設備管理與維護規劃、指導工作。其主要任務是負責高速公路機電設備發展戰略的規劃、更新、技術改造、設備購置、預算管理、各類規章制度制定、績效考核、信息化、對外聯絡等工作。
維護層是二級設備管理機構,是整個維護體系的核心部分,承擔了絕大部分機電設備維護、維修工作。其主要任務是設備的使用管理、備品備件管理、設備信息化數據更新、日常巡查、應急搶修處置、專項維護保養和實施項目技術改造等工作,是落實機電設備管理層各項規章制度、保障各類設備良好技術狀態的重點機構。
養護層主要指高速公路沿線各收費所、隧道所、拯救大隊、服務區等基層單位,其主要任務是對機電設備進行日常維護保養,發現問題迅速上報并對簡單故障即時排除。各層級配備的人員及技術力量需根據所管轄的路段規模、特點有側重地安排。
其次是實行“日常點檢為主、定期預防維護為輔”的維護模式。
日常點檢主要是以人的直觀感受對機電設備進行判定,檢查機電設備是否保持在規定的技術狀態并對設備進行清掃、調整,一般由養護層的設備責任員負責實施。為了便于設備責任員進行日常點檢,要為每臺機電設備編制日常點檢表,該項工作貴在堅持。
定期預防性維護可分為周、月、季和年等作業等級。主要目的是判定機電設備機能的劣化狀況,及早發現故障,避免突發故障給高速公路運營帶來損失;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恢復性的維護、調試、校正,保證機電設備達到規定的技術性能。定期預防維護要選定檢查項目,制定檢查表,維護后填寫相應維護記錄。定期預防性維護可自行維護或委托專業公司進行。
最后是實行“自行維護與委托維護相結合”的維護模式。
自行維護模式需要一支技術精湛的維護隊伍,養護層的設備責任員應具有自行判斷故障產生原因的能力。對于線路故障不能自行解決的,可向維護層匯報,由維護層派維護隊伍來維修。自行維護一般采用替換法確定故障點,如欄桿機、字符疊加器、紅綠燈控制等的維護。
委外專業維護模式是指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單位與專業維護、維修公司簽定年度維修合同,規定維修范圍及服務內容,或者把機電設備拿到該單位進行維修。通過專業化維護可充分借助技術優勢,對機電設備運行過程中存在的故障隱患進行有效預防,保證機電設備正常運行。如變壓器、攝象機、矩陣、光端機、交換機等設備,就需要委托專業維護單位進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