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分類法又稱帕雷托分析法,也叫主次因素分析法,是項目管理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它是根據事物在技術或經濟方面的主要特征,進行分類排隊,分清重點和一般,從而有區別地確定管理方式的一種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對象分成A、B、C三類,所以又稱為ABC分析法。
在ABC分析法的分析圖中,有兩個縱坐標,一個橫坐標,幾個長方形,一條曲線,左邊縱坐標表示頻數,右邊縱坐標表示頻率,以百分數表示。橫坐標表示影響質量的各項因素,按影響大小從左向右排列,曲線表示各種影響因素大小的累計百分數。一般地,是將曲線的累計頻率分為三級,與之相對應的因素分為三類:
A類因素,發生頻率為70%~80%,是主要影響因素。
B類因素,發生頻率為10%~20%,是次要影響因素。
C類因素,發生頻率為0~10%,是一般影響因素。
這種方法有利于人們找出主次矛盾,有針對性地采取對策。
ABC分類法是由意大利經濟學家帕雷托首創的。1879年,帕雷托在研究個人收入的分布狀態時,發現少數人的收入占全部人日收入的大部分,而多數人的收入卻只占一小部分,他將這一關系用圖表示出來,就是著名的帕雷托圖。該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決定一個事物的眾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識別出少數的但對事物起決定作用的關鍵因素和多數的但對事物影響較小的次要因素。后來,帕雷托法被不斷應用于管理的各個方面。1951年,管理學家戴克(H.F.Dickie)將其應用于庫存管理,命名為ABC法。1951年一1956年,朱蘭將ABC法引入質量管理,用于質量問題的分析,被稱為排列圖。1963年,杜拉克(P.F.Drucker)將這一方法推廣到全部社會現象,使ABC法成為企業提高效益的普遍應用的管理方法。
ABC法大致可以分五個步驟。
(1)收集數據。針對不同的分析對象和分析內容,收集有關數據。
(2)統計匯總。
(3)編制ABC分析表。
(4)ABC分析圖。
(5)確定重點管理方式。
我們以庫存管理為例來說明ABC法的具體應用。如果我們打算對庫存商品進行年銷售額分析,那么:
第一,收集各個品目商品的年銷售量,商品單價等數據。
第二,對原始數據進行整理并按要求進行計算,如計算銷售額、品目數、累計品目數、累計品目百分數、累計銷售額、累計銷售額百分數等。
第三,作ABC分類表。在總品數目不太多的情況下,可以用大排隊的方法將全部品目逐個列表。按銷售額的大小,由高到低對所有品目順序排列;將必要的原始數據和經過統計匯總的數據,如銷售量、銷售額、銷售額百分數填入;計算累計品目數、累計品目百分數、累計銷售額、累計銷售額百分數;將累計銷售額為60-80%的前若干品目定為A類;將銷售額為20-30%左右的若干品目定為B類;將其余的品目定為C類。如果品目數量很多,無法全部排列在表中或沒有必要全部排列出來,可以采用分層的方法,即先按銷售額進行分層,以減少品目欄內的項數,再根據分層的結果將關鍵的A類品目逐個列出來進行重點管理。
第四,以累計品目百分數為橫坐標,累計銷售額百分數為縱坐標,根據ABC分析表中的相關數據,繪制ABC分析圖。
第五,根據ABC分析的結果,對ABC三類商品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ABC分類法還可以應用到質量管理、成本管理和營銷管理等管理的各個方面。
在質量管理中,我們可以利用ABC分析法分析影響產品質量的主要因素,采取相應的對策。例如,我們列出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包括,外購件的質量、設備的狀況、工藝設計、生產計劃變更、工人的技術水平、工人對操作規程的執行情況等。我們以縱軸表示由于前幾項因素造成的不合格產品占不合格產品總數的累計百分數,橫軸按造成不合格產品數量的多少,從大到小順序排列影響產品質量的各個因素。這樣,我們就可以很容易地將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分為A類、B類和C類因素。假設通過分析發現外購件的質量和設備的維修狀況是造成產品質量問題的A類因素,那么我們就應該采取相應措施,對外購件的采購過程嚴格控制,并加強對設備的維修,解決好這兩個問題,就可以把質量不合格產品的數量減少80%。
ABC分析法還可以應用在營銷管理中。例如企業在對某一產品的顧客進行分析和管理時,可以根據用戶的購買數量將用戶分成A類用戶、B類用戶和C類用戶。由于A類用戶數量較少,購買量卻占公司產品銷售量的80%,企業一般會為A類用戶建立專門的檔案,指派專門的銷售人員負責對A類用戶的銷售業務,提供銷售折扣,定期派人走訪用戶,采用直接銷售的渠道方式,而對數量眾多,但購買量很小,分布分散的C類用戶則可以采取利用中間商,間接銷售的渠道方式。
應當說明的是,應用ABC分析法,一般是將分析對象分成A、B、C類三類。但我們也可以根據分析對象重要性分布的特性和對象的數量的大小分成兩類、或三類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