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中的項目化管理
現在企業的經營環境與以往大有不同,一方面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要求企業必須能跟得上技術發展的步伐,必須要有足夠的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客戶的需求變化明顯加快,造成產品、服務的更新與換代速度明顯加快,要求企業具備強大的應變能力;更重要的是,來自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所有的競爭對手都想在某一方面超過對方,使得所有企業都不得不更加經常地進行取長補短式的改進,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具備強大的變革能力。所有的這些創新、變革、競爭的要求,都使企業不得不面對大量全新的、一次性的復雜任務。而這些特征,恰恰是所謂項目的本質特征。
實際上,在發達國家,對項目管理的應用早已不局限于微觀的制定計劃、控制費用、保證質量了(所謂的三坐標管理)。我們熟知的按訂單生產就是項目管理在制造業的應用,它是以按要求完成訂單為目標,并以此來組織物資、技術、設備和人員,從而達到高效生產。90年代后,又產生了按項目管理的全新管理系統,這種管理系統把企業的經營視為持續的獲取項目、完成項目、交付項目的閉環過程,使這個閉環持續存在就形成了“項目流”,如果企業的項目流中斷,也就意味著企業經營處于危機狀態。
社會生活中的項目化管理
在動態發展中的社會,管理部門也存在大量的臨時性、一次性、需要跨越職能管理部門、只能投入有限資源的任務——社會項目。象救災搶險、希望工程等、舉辦世博會、戰爭動員等,其實,都是項目,也完全可以運用項目管理這種組織方式來進行。
就像企業項目管理的開展需要進行企業項目化管理一樣,社會項目的良好開展,也需要這個社會具有良好的社會項目管理體系。比如,SARS肆虐時,由于各個社會衛生管理部門互不隸屬、互不通氣,造成初期對SARS應對的困難。這一點,從項目管理的角度來看,就是項目組織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