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國際工程 工程承包
一、 關于國內工程承包與國際工程承包市場概念的不同
對國內承包商來說,國際工程承包首先是一個市場的概念。了解國際工程承包首先要明確市場的概念。國際工程承包在這里的含義首先是承包商取得項目的不是本國的地方,其次是通過優勝劣汰機制使企業得到生存和發展的本國以外的空間。空間的廣度是指地域范圍,即我們的企業在那些地區做工程,空間的深度是指在一個地區的經營情況。營銷學上常用市場占有率來表示企業對一個市場經營的深度。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經營深度包括對一個國家的了解程度、項目中標情況等等。
由于建筑業在帶動經濟發展和就業方面的特殊作用,政府往往對建筑市場進行保護,限制外國承包商參與國內建筑市場的競爭,使國內的建筑市場優先滿足國內承包商的要求。這種只能由本國承包商承擔的項目稱為國內工程承包市場。
二、 國內工程承包與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形成不同
國際工程承包市場是隨著一個國家的建筑市場的發展而形成的。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會從各個方面促進本國建筑市場和建筑業的發展。
由于建筑業在帶動經濟發展和就業方面的特殊作用,政府往往對建筑市場進行保護,限制外國承包商參與國內建筑市場的競爭,使國內的建筑市場優先滿足國內承包商的要求。這種只能由本國承包商承擔的項目稱為國內工程承包市場。
當國民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因種種原因出現本國承包商不能滿足承包工程市場需要的情況。這時,政府就會允許外國承包商直接參與本國的建設項目。這樣,在本國的建筑市場內就出現了一些由外國承包商承擔的項目,從而在國內建筑市場內形成了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促使一國向外國承包商開放本國承包工程市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本國承包商沒有能力承擔某些工程。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建設一些特殊的工程,如超高層建筑、特大型橋梁、填海造地等。完成這些特殊的工程需要一些特殊的設備和技術,本國的承包商沒有能力購買和掌握這些技術和設備,而且從投資的角度看,也不可能要求本國承包商購買這些技術和設備。
2.引進外部投資的需要。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建設資金不足是各國政府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為解決建設資金問題,政府允許外部資金投資于本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外部投資主要有兩部分,一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私人資本投資,二是以援助為目的的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組織。外部投資的項目往往要求政府允許外國承包商承擔項目的建設工作,特別是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的項目。例如,允許成員國的承包商參加投標,有條件地與當地承包商平等對待是世界銀行貸款的條件之一。私人資本投資的項目往往也希望外國承包商參與競爭,以達到降低成本、控制工期和工程質量的目的。
3.自然資源開發的需要。
自然資源的開發對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當一國的經濟實力、技術力量等方面無力開發自然資源的時候,政府就需要以各種方式引進外國承包商進行資源的開發。
4.市場競爭的需要。
為保持承包工程市場的競爭態勢,滿足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政府對外開放承包工程市場,讓外國承包商參與國內的建設。
三、 國內工程承包與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構成不同
國對外國承包商開放的承包工程市場形成該國的國際工程承包市場。各國的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組成了全部的國際工程承包市場。從資金來源上看,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由對外國承包商開放的政府投資項目、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的援助項目、私人投資項目等三部分組成。從項目內容上看,涉及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所有領域。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由國家、行業、項目等三個層次組成,即外國承包商可以承擔的項目、外國承包商可以承擔項目的行業、允許外國承包商承擔項目的國家。對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研究需要分別研究這三個層次的情況。
各國或地區的承包工程市場對外國承包商的開放程度是不同的,對當地公司的保護措施也是不相同的。香港及中東地區國家采取外國公司和當地公司相同的資質管理的方法。政府管理部門根據承包商完成項目的業績和資金實力,給承包商頒發資質等級證書,每一級承包商可以參加投標的項目有明文的規定。在資質審查中,如果承認外國承包商在外國完成的項目業績,就使外國承包商可以爭取到與當地公司同樣的投標權力。日本政府則要求承包商要有在日本完成項目的業績,實際上是把外國承包商排斥在本國市場以外。
國際工程承包市場是在各國承包工程市場開放和政府對市場的保護中形成和發展的。各國對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保護措施,這就使得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情況錯綜復雜,對國際承包商的市場開發和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要求同國內市場相比,有明顯的區別。
四、 國內工程承包與國際工程承包的聯系
1.國際工程承包市場應該是國內市場的自然延伸。
國際工程承包市場應該是國內市場的自然延伸。自然延伸的意思是企業因生存和發展的原因需要國際市場。這種需要可能是為了機會,即取得更多的項目;也可能是為了利潤,國際工程的利潤可能比國內要高一些。但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開拓絕不是模仿行為,別人有了國外工程,我也要有;更不能是一種政府行為,政府部門或上級主管公司不能強迫企業去開拓國際市場;企業更不能為了響應政府的號召去開拓國際市場。
2.工程承包的風險都比較大
國際工程不是所有企業都能搞的,也不是任何企業想搞就能搞好的。而國內工程承包也是要資質。國際工程承包市場是競爭激烈的市場,是國際上最優秀的公司競爭的地方。只有最優秀的公司才有生存的機會,只有準備充分的公司才有成功的希望。抱著試一試、看一看的想法去搞國際工程承包,結果只能是失敗。這一點和國內工程承包是非常相似的。國際工程承包市場是風險度很高的市場。搞好的可能性小,搞不好的可能性大。賺大錢的可能性小,陪大錢的可能性大。
3、國內工程承包與國際工程承包都是的市場經濟,當然國際工程只認合同不認人,原則上沒有人情可講,特別是在成本上。沒有任何人可以在合同規定之外給承包商提供幫助。而國內工程則有所不同,但總的原則是相同的。
4.國內工程承包與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開拓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的投入,需要耐心。
最后,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承包商通過開拓進取,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上爭得了一席之地,站穩了腳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績,但也遇到了來自各方面的激烈競爭。同時,隨著中國國內市場的對外開放,外國承包商也進入了中國市場,利用他們在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優勢與中國承包商爭奪中國市場。
中國已經加入WTO,我相信:今后中國承包商將會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上努力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外國承包商也會更加努力地拓展中國市場。中外承包商都將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進行更激烈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