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標是市場競爭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具體操作上,任何一項招標活動首先要解決的是:競爭的主題是什么?競爭的懸念在哪里?目前,很多地區在大力推廣監理招投標,但是在運做中并沒有符合監理特點有效辦法,使得監理招投標缺少懸念。
在招投標中,設計競爭的主題是設計方案;施工競爭內容是投標報價、施工技術方案和企業資信。而監理基本套用施工招投標的辦法,只是改動了評分的比例。拿施工招投標來說,在三項競爭內容中報價和技術方案各占40%以上,資信占10%左右,采用百分制,得分最高者中標。其中,資信這一項得分總是常數,沒有什么懸念,所占比例也小。而企業報價和技術方案差異比較大,很有競爭懸念。所以總的來看,施工招投標能夠讓優秀的企業突顯出來。
但是,監理招投標卻無法體現這一點。在監理招投標中,報價在評標分數中只占5%~10%,90%以上的分數是資信和技術方案。監理收費與工程造價相比,本來比例就很低,只有1%~2%,企業在報價上不會有很大的差別;而監理是一項以服務為主的工作,即使有一定的技術含量,也不會相差太大。這樣一來,招投標本身也就沒有什么懸念了。無論參加何項工程投標,勝敗不用開標幾乎就可以判斷結果。那么監理招投標意義何在呢?
有人說,監理招投標的競爭主題是監理能力,目的是為建設項目選擇最優秀的監理單位。但我認為,從社會資源配置的角度來講,這是不合理的。對于為數眾多的一般性的工程完全沒有必要都選擇最好的監理單位,配置最優秀的監理人員,采用最先進的設備。應該根據工程的規模、復雜程度配備相適應的人員和設備。事實上,即使水平最高的監理單位中標,由于單位的監理資源有限,也不可能為每項工程派遣最優秀的人員,配備先進的設備。這樣最終還是沒有達到招投標設想的目的,招投標的效果就值得懷疑了。
雖然招投標競爭沒有懸念,而事實上,監理市場競爭卻很激烈。那么,競爭的主題是什么?懸念在哪里呢?根據合同法,監理合同屬于委托代理合同,委托人授權被委托人代表自己行使某種權利。業主作為建設項目的第一責任人,理所當然地要委托自己了解和信任的單位代理行使監督和管理工程的權利。因此,監理競爭的懸念,是業主對監理單位的了解和信任。業主通過多種渠道全面考察監理單位的社會信譽、人員素質、監理能力等,選擇值得信賴的監理單位。但是現在,招投標則以未經全面考察的標書代替業主的考察,以評標專家評標代替業主的選擇,業主對監理監理單位的了解和信任不再起決定性作用,客觀存在的競爭懸念消失了。同時,選定監理單位并非完全是委托人自己的意愿,成了“包辦婚姻”,雙方在磨合期內難免發生某些沖突或誤會,非常不利于建設項目的開展。當然,當建設單位不具備對監理單位評估能力而難以做出選擇的時候,可委托專家進行考察和評估,也不排除采用符合監理特點的招投標方式,但這不應該是強制性的。
我們認為,在沒有制定出適合監理特點的招投標辦法之前,不應該強制性推廣監理招投標。把選擇監理單位的權利還給業主,目前可能更有利于建設工程的進展。
[供稿:謝國安天津市南華工程建設監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