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入世的挑戰,我國工程造價管理怎樣發展?如何與國際接軌?這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我國現行工程造價管理體系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工程造價管理模式?,F行的計價過程為:各地區造價管理部門根據全國統一的基礎定額和本地區工資、建筑材料、施工機械的價格水平編制單位估價表,工程計價人員根據圖紙計算工程量、套用估價表對定額的依賴性過大,而建筑工程定額總處于一種相對滯后狀態,建筑材料和勞動力供應的市場化使得其價格不停上下波動,雖然在工程計價過程中進行了調差處理,但還是未能及時反映市場最新的價格信息,還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和進一步開放市場的需要,要和國際通行慣例接軌有相當大的差距。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工程造價管理改革已是當務之急。
一、改變定額地位,采用工程量清單以量價分離的方式進行工程招標,使工程價格競爭更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
定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計算造價的作用不應該法定性,而是起指導性、參考性作用。在全國統一的工程量計算規則下,對具體的施工圖,所計算出的量一般不因施工工藝和施工的不同而變化,更與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的市場價格無關。我國現行工程價格構成中的所有內容,即直接費、利潤、稅金等,其高低取決于各企業的生產力水平、生產管理水平、所采購的生產要素的價格水平及投標策略等因素,各企業擁有的資源條件不一樣,完成同一工程的消耗量肯定不同,因此企業應該具有自主報價權。
開放市場,采用工程量清單的方式進行招標。降低標底的作用或無標底招標,有利于反腐倡廉,使長期以來泄露標底的問題得到解決;投標單位不用再在標前對同一圖紙計算工程量,避免重復勞動,節約了時間,大大節約投標單位成本,使投標單位可集中精力搞好施工組織設計和詢價,明顯縮短招標周期;工程價格不再帶有明顯的行政色彩,企業要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競爭中取勝,必須真正成為獨立自主、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在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下追求利潤的最大化。
目前,采用工程量清單招標在廣東順德進行改革試點,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由于尊重企業自主報價,使中標價比定額價普遍降低了10%-15%,個別項目甚至超過20%,從實踐中明確了定額不是法定性,使建筑產品價格完全市場化。
二、完善市場機制,使工程造價管理改革順利進行
平等競爭必須有一個規范的市場秩序。我國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并滿足建筑業改革大方向的具體政策和措施。
1.轉變政府管理職能,真正實現政企分開。
政府只負責宏觀調控、政策制定和監督,讓所有投標者完全按市場規律參與建筑工程招投標活動。各地區造價管理部門不再編制地區性的、專業性的單位估價表,不再定期公布反映一定時期價格水平的價格信息及相關的單項價格系數和各類工程造價指數,這些將由市場中介組織去做。
2.完善建筑,培育信用體系。
政府通過立法和執法來規范各種經濟主體的行為,加大力度打擊非法轉包、分包、肢解工程、偷工減料、工程腐敗等犯罪行為,杜絕“豆腐渣”工程的出現?,F有的《招投標法》、《建筑法》、《公司法》需要進一步完善。政府要加強執法力度,創造依法者昌、違法者亡的法律氛圍,培育完整的社會信用體系,體現誠實信用的價值和失信違約的代價,保證優勝劣汰和建筑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同時,制定工程擔保法和工程留置法,為建立工程風險轉移體系提供法律依據,實行標本兼治,有效解決因企業“三角債”引起的一系列建筑管理和社會問題。
3.充分發揮中介機構和行業協會作用。
市場經濟弱化了政府對微觀主體的直接領導,許多原來由政府做的事情轉由中介機構和行業協會承擔,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前者是一種行政領導,具有強制性、權威性,后者提供的是一種服務,是基于自愿基礎上的指導性服務,但同樣可具有權威性,這主要取決于中介機構和行業協會的實力和知名度。工程計價的市場化同樣需要一個全國統一的工程量計算規則和基礎定額,行業協會在這方面應充分發揮其作用。自主報價需要有充分、準確、及時的市場信息,中介機構可利用本身信息來源廣的優勢,直接代理企業投標報價或專門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中介機構同樣面臨市場競爭,優勝劣汰,其結果是市場化模式下的工程估價的準確性越來越高。
三、工程造價管理改革對建筑業發展的作用
工程造價管理改革有利于提高施工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節能降耗,向管理要效益,提高市場競爭力,最終促進了施工企業生產力發展,增強企業的擴大再生產能力,有利于可持續發展;工程造價管理改革為國家和社會節省了大量的建設費用,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更多的項目建設,為民造福;工程造價管理改革使建筑業原有的超額利潤在競爭中變成平均利潤,有利于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為此,政府應采取兩管齊下的方法,一是抓好試點工作,在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地區先行試驗,積累經驗再向全國逐步推廣;二是加快建筑行業市場化改革進程,建立工程擔保體系,實行工程造價市場化,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項改革措施,使工程造價管理改革落到實處,真正發揮其應有作用。
我國現行工程造價管理體系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工程造價管理模式?,F行的計價過程為:各地區造價管理部門根據全國統一的基礎定額和本地區工資、建筑材料、施工機械的價格水平編制單位估價表,工程計價人員根據圖紙計算工程量、套用估價表對定額的依賴性過大,而建筑工程定額總處于一種相對滯后狀態,建筑材料和勞動力供應的市場化使得其價格不停上下波動,雖然在工程計價過程中進行了調差處理,但還是未能及時反映市場最新的價格信息,還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和進一步開放市場的需要,要和國際通行慣例接軌有相當大的差距。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工程造價管理改革已是當務之急。
一、改變定額地位,采用工程量清單以量價分離的方式進行工程招標,使工程價格競爭更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
定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計算造價的作用不應該法定性,而是起指導性、參考性作用。在全國統一的工程量計算規則下,對具體的施工圖,所計算出的量一般不因施工工藝和施工的不同而變化,更與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的市場價格無關。我國現行工程價格構成中的所有內容,即直接費、利潤、稅金等,其高低取決于各企業的生產力水平、生產管理水平、所采購的生產要素的價格水平及投標策略等因素,各企業擁有的資源條件不一樣,完成同一工程的消耗量肯定不同,因此企業應該具有自主報價權。
開放市場,采用工程量清單的方式進行招標。降低標底的作用或無標底招標,有利于反腐倡廉,使長期以來泄露標底的問題得到解決;投標單位不用再在標前對同一圖紙計算工程量,避免重復勞動,節約了時間,大大節約投標單位成本,使投標單位可集中精力搞好施工組織設計和詢價,明顯縮短招標周期;工程價格不再帶有明顯的行政色彩,企業要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競爭中取勝,必須真正成為獨立自主、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在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下追求利潤的最大化。
目前,采用工程量清單招標在廣東順德進行改革試點,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由于尊重企業自主報價,使中標價比定額價普遍降低了10%-15%,個別項目甚至超過20%,從實踐中明確了定額不是法定性,使建筑產品價格完全市場化。
二、完善市場機制,使工程造價管理改革順利進行
平等競爭必須有一個規范的市場秩序。我國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并滿足建筑業改革大方向的具體政策和措施。
1.轉變政府管理職能,真正實現政企分開。
政府只負責宏觀調控、政策制定和監督,讓所有投標者完全按市場規律參與建筑工程招投標活動。各地區造價管理部門不再編制地區性的、專業性的單位估價表,不再定期公布反映一定時期價格水平的價格信息及相關的單項價格系數和各類工程造價指數,這些將由市場中介組織去做。
2.完善建筑,培育信用體系。
政府通過立法和執法來規范各種經濟主體的行為,加大力度打擊非法轉包、分包、肢解工程、偷工減料、工程腐敗等犯罪行為,杜絕“豆腐渣”工程的出現?,F有的《招投標法》、《建筑法》、《公司法》需要進一步完善。政府要加強執法力度,創造依法者昌、違法者亡的法律氛圍,培育完整的社會信用體系,體現誠實信用的價值和失信違約的代價,保證優勝劣汰和建筑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同時,制定工程擔保法和工程留置法,為建立工程風險轉移體系提供法律依據,實行標本兼治,有效解決因企業“三角債”引起的一系列建筑管理和社會問題。
3.充分發揮中介機構和行業協會作用。
市場經濟弱化了政府對微觀主體的直接領導,許多原來由政府做的事情轉由中介機構和行業協會承擔,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前者是一種行政領導,具有強制性、權威性,后者提供的是一種服務,是基于自愿基礎上的指導性服務,但同樣可具有權威性,這主要取決于中介機構和行業協會的實力和知名度。工程計價的市場化同樣需要一個全國統一的工程量計算規則和基礎定額,行業協會在這方面應充分發揮其作用。自主報價需要有充分、準確、及時的市場信息,中介機構可利用本身信息來源廣的優勢,直接代理企業投標報價或專門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中介機構同樣面臨市場競爭,優勝劣汰,其結果是市場化模式下的工程估價的準確性越來越高。
三、工程造價管理改革對建筑業發展的作用
工程造價管理改革有利于提高施工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節能降耗,向管理要效益,提高市場競爭力,最終促進了施工企業生產力發展,增強企業的擴大再生產能力,有利于可持續發展;工程造價管理改革為國家和社會節省了大量的建設費用,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更多的項目建設,為民造福;工程造價管理改革使建筑業原有的超額利潤在競爭中變成平均利潤,有利于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為此,政府應采取兩管齊下的方法,一是抓好試點工作,在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地區先行試驗,積累經驗再向全國逐步推廣;二是加快建筑行業市場化改革進程,建立工程擔保體系,實行工程造價市場化,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項改革措施,使工程造價管理改革落到實處,真正發揮其應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