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探討論述公路建設成本控制要轉變傳統觀念,將成本控制的重點由施工(制造)轉移到建設的前期工作階段,強化“源流管理”、“成本筑入”控制,通過更新觀念,成本控制關口前移,從根本上抓住成本控制的源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公路經濟;成本管理;“源流”;“筑入”控制
【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723(2005)03-
【收稿日期】2005-01-08
一、強化公路建設成本的源頭控制
過去,無論在我國的成本控制的傳統觀念中,還是在成本會計的教科書中,都認為成本由材料、人工和制造費用構成,只看到成本形成于其制造過程。因而,將成本控制的重點放在制造環節,而忽視了開發中實際環節與控制的重要性。日本成本企劃的經驗告訴我們,相對于事中、事后的反饋控制而言,成本的前饋控制而言,成本的前饋(源頭)控制更為重要。公路建設成本由概、預算成本和實際施工成本組成,概預算成本是在施工圖設計階段,以公路工程項目單位工程的施工圖紙,以國家授權部門頒發的預算定額、預算單價、取費標準等資料為依據,計算出來的公路工程項目單位工程預計需要耗費的建設資金。而實際成本是指公路工程項目從籌資到竣工驗收所發生的實際資金耗費。它由建筑安裝工程成本、設備、工器具以及秤用具購置費,工程建設其他費用三大部分組成。兩者的關系是,概預算成本是前提,它決定著施工成本。實際施工成本是按施工圖組織施工,將圖紙通過施工變為物質形態的公路工程。所以,實際建設成本的高低首先決定于概算成本、公路建設成本控制的關鍵階段是約占工程項目周期1/4的技術設計結果前的工作階段,即可行性報告,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以及招投標階段。特別是項目立項的決策階段和設計階段。因為這一階段決定:建設標準、建設地點和線路走向、建設規模、投資額度、施工難易程度、設計方案、設計質量。它是把握建設成本資金耗費的總關口,是成本控制的源頭。實踐證明,在初步設計階段(概預算產生階段)影響投資的可能性為75%—95%,在技術設計階段,影響項目投資的可能性為35%—75%,施工圖紙設計階段,影響項目投資的可能性為5%—35%。公路建設成本的控制必須轉變成本控制的傳統觀念,強化成本的“源流管理”,“成本筑入”的先進管理思想和做法,從根本上抓住成本控制的源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國當前對公路建設成本的控制,傳統觀念重施工成本控制,忽視開發設計環節,輕視成本筑入控制的關鍵階段(施工前的投資決策和設計階段)。其直接表現是,重技術輕經濟。長期以來,工程技術人員缺乏經濟觀念,設計思想保守,設計規范及施工規范落后,對如何降低項目投資考慮甚少,甚至將其歸為財會人員的職責,而財會、概預算人員主要責任是根據財務制度辦事,他們往往不熟悉工程知識,也較少了解工程進度中的各種關系和問題,往往單純地從財務制度角度出發審核費用開支,難以有效控制項目投資。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將公路建設成本控制的重點關口前移,由施工成本控制為重點,轉移到投資決策和設計階段。必須做到在工程建設中把技術與經濟有機結合,通過技術比較、經濟分析和效果評價,正確處理好技術先進與經濟合理兩者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力求在技術先進條件下經濟合理,在經濟合理基礎上的技術先進,把控制投資觀念滲透到各項決策立項設計和施工技術措施之中,力求功能與成本的最佳比。
二、公路建設成本“源流管理”和“成本筑入”控制
公路建設成本的“源流管理”和“成本筑入”控制,是依據建設前期工作流程分階段實施的,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即決策階段,規劃設計階段和指標階段的成本控制。
1.決策階段的成本控制 決策階段是公路建設成本控源頭制的總關口,只有把握住這一個總關口,才能實施積極的、最有效的決定性的控制。可行性研究是指對某工程項目在作出是否投資的決策之前,先對該項目有關技術、經濟、社會環境等所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對項目各種可能的擬建方案認真進行技術、經濟分析論證,研究項目在技術上的先進性及適用性,在經濟上的合理性和建設上的可能性。對項目建成投產后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進行科學的預測和評價。據此提出該項目是否應該投資建設,以及選定最佳投資建設方案等結論性意見,為該項目投資決策部門提供決策的依據。經決策部門審查批準立項,就確定了建設規模、建設標準和總投資,所以它是建設成本源流控制的總關口。要把住這個總關口,必須加大研究深度,要提出多個建設方案,對每個方案進行認真的,全面的技術、經濟分析、論證,克服當前重技術輕經濟的傾向,強化成本意識,確定一個技術先進條件下的經濟合理,在經濟合理基礎上技術先進的方案,結合我國的國情做到規模適度、標準適中,使可行性研究能真正起到建設前期成本控制、守關把口作用。要將控制可行性研究工作質量和成果質量,作為該階段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通過對工作質量和成果質量的控制來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2.規劃設計階段的成本控制 工程設計階段是控制項目投資的關鍵階段。既要反對片面強調節約,忽視技術上的合理要求,使建設項目達不到功能的傾向。又要反對重技術輕經濟,設計保守、脫離國情的傾向,力求保證功能,又不做多余富余功能,運用價值工程,實現功能與成本的最佳比。尤其是當前我國建設資金緊缺,設計人員和工程經濟人員要密切配合,嚴格按照設計任務書規定的投資估算,做好多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論證,在降低和控制項目投資上下功夫,工程經濟人員在設計過程中應及時地對項目投資進行分析對比,反饋造價信息,能動地影響設計,以保證有效的控制投資。
3.招標階段的成本控制 編制標底,標底是建筑安裝工程造價的表現形式之一,由招標具有編制標底資格和能力的單位根據設計圖紙和有關規定計算,并經工程造價管理部門核準審定的標底造價,是招標工程的預期價格,是招標者對招標工程所需費用的自我測算和控制。通過招標、競標,促使承包商加強經濟核算,采取增收節支措施,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通過評價定標,最后鎖定成本筑入,是建設單位(業主)前期工作確定成本筑入的最后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這一階段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施工圖預算的審查 通過施工預算的審查,可消除高估冒標,審查重點應該放在工程量計算是否正確、預算單位套用是否正確,定額套用是否齊備,各項取費是否符合現行規定等方面。審查工程量,由于匯總施工圖預算工程一般都是由多個分項工程構成,每一類分項工程的工程量計算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在具體的施工圖預算工程量審核中要根據現行的公路工程預算定額有關規定和施工圖設計文件,同時參考實際的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逐項審核,并注意是否有重算和漏算;審查預算定額的套用,定額的套用是否正確是審查的主要內容。監理工程師在審查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a、預算中所列各分項工程預算,項目是否與預算定額項目相符,其名稱、規格、計量單位和所包括的工程內容是否與定額表一致;b、對換算定額,首先要審查換算的分項工程是否定額表中允許換算的,其次是審查換算是否正確;c、對補充定額,要審查補充定額的編制是否符合編制原則,各種消耗量是否合理、正確;審查其他有關費用,a、建筑安裝企業是否按相應企業級別和工程性質計取費用,有無高套或低套取費標準;b、計提基礎是否符合規定;c、改建工程中,行車干擾計提是否準確;d、有無將不需安裝的設備也計取安裝的間接費用;e、有無巧立名目,亂攤費用現象;審查工、料、機預算單位應按國家部委或地方基本建設委員會的有關文件規定及工程所在地的材料供應源、交通等資料進行分析計算,重點審查有無高算,低算或漏算。計劃利潤和稅金的審查,重點放在計取基礎和費率是否符合現行規定,有無多算、重算等。工、料、機預算單位的變化對工程造價影響大,是重點審查的方面。
審查方法 可采用逐項審查法(全面審查法)、用材料預算審查法、分組計算審查法、對比審查法、篩選審查法、重點審查法。
標底的編制和確認 在嚴格、全面審查施工圖預算并經調正,修正后,編制標底,并經工程造價管理部門審定。通過招標,最終鎖定工程總成本。
三、結 語
通過投資決策階段、勘探設計階段、招投階段的科學的、嚴謹的審查,根據我國國情的實際,公路建設做到規模適度、標準適中、設計優化、競爭中標,能從“源流”“筑入”上控制成本。當今是我國公路建設的最好時期,每年公路建設投入幾千億元,如何控制好成本,節約建設資金,保持公路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它不僅是個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轉變觀念,強化成本的源頭控制是業務之急。目前公路建設,特別是高速公路建設在規模,標準上有相互攀比之勢,規模越來越大,標準越來越高,“面子”、“形象”工程越來越普遍,收費、服務設施密度大,富余功能也越來越多,必須引起建設單位(業主)主管部門的重視。克服重技術、輕經濟的傾向,實實在在的抓好、管好建設的前期工作,建立嚴格責任,完善考核指標體系,切實做好源頭控制。據報導某省的一條高速公路全長132Km,批準預算為42億元,該市在建設過程中實行重大問題專家咨詢制,先后40多次請全國知名專家40余位咨詢論證,解決重大技術難題不下100個,節約投資5000多萬元,線路長度減少6Km,節約資金1億多元,節約額占總投資額的3.6%。可見源頭控制空間之廣、節約潛力之大,也說明我國前期工作粗、深度淺、審查不嚴。鑒于此,我國公路建設要嚴格前期工作管理,嚴格把關,充分發揮社會咨詢機構的作用,同時,要對前期工作給予科學合理的工作周期,推廣日本的“成本企化”,引入“源流管理”和“成本筑入”,切實強化成本的源頭控制。
【參考文獻】
1.周海榮.關于成本企劃在我國的應用問題.交通財會,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