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來親眼見到過一個施工單位趁甲方和監理不注意的時候往閥板基礎中扔大塊毛石,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混凝土。
其實,偷工減料不是每一個施工單位都想去做的,但是有時甲方太苛刻,施工單位沒有辦法的情況下走的一種捷徑。建筑市場的不健全,對我們的承包方和發包方的損害是非常大的。
所以,創造一個健康、發展的建筑業市場才是我們現在每個人義不容辭的任務
我帶頭先說一下鋼筋工程慣用的一些偷工減料手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框架柱與梁交接處的加密箍往往會少放1~2個,有的只有外箍而沒有內箍;
2、梁筋的綁扎接頭倍數不足,梁筋端部的90度錨固長度不足;
3、板筋根數往往比理論計算要少1根以上,板筋伸入梁內的錨固長度不足;
4、柱、梁加密區的箍筋往往少1個;
5、箍筋彎鉤的平直長度不足,彎鉤圓弧直徑不夠大;
6、墻體拉結筋的長度不足;
7、構造柱上、下端加密箍沒有設置。
先說這些吧!希望上述這些手段能引起工地的質檢員或監理員密切的注意!!!
國家投資的大型項目都敢偷工減料,小的工程就不用說了,像隧道施工中少打錨桿,少噴混凝土或干脆不噴,地鐵暗挖隧道施工時,為省錢,小導管不注漿,放大鋼架間距,基坑支護土釘墻施工中不注漿注漿等等,真是太多了,不勝枚舉呀!!!
我來說倆句,現在建筑市場偷工減料這么嚴重,豆腐查這么多,我以為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業主方面總喜歡搞最低價中標,有時候甚至低的離譜,施工單位要想不虧就只有這條路最好走了;
2、中標的過程中再加上施工過程中黑幕多多,行賄現象是少不了的,而且現在有的貪官胃口大的很,這筆錢也是要收回的;
3、現在建筑市場競爭很激烈,國營單位要業績,私營單位要利潤,都不會嫌錢少。
接下來再說說偷工減料的方法:
一般而言,工程的重點部位少有摻假的,越是不重要的部位越喜歡慘假。澆混凝土時加石頭、安裝鋼筋時少那么幾根,或干脆用稍小一點規格的鋼筋替換。打錨桿時減少長度等。
現在的監理制度也很亂,象高速公路的邊坡掛網噴錨就有很多貓膩,錨桿設計有6.7米但施工時只打進1.2米了事,還有就是片石混凝土本來片石規定為25%,但施工時趁機就會放到75% ...
由于業主開的單價太低,施工時特別是一些隱蔽工程就很放肆:基坑開挖不到位(測標高時塔尺移動),漿砌空洞多("搭房子", 如果是筏板基礎,上面有鋼筋網,想放毛石還是挺困難的。
可以說有一定的道理的,其實降低水泥用來可以降低水化熱,同時石塊體積大能吸收比較大的熱量,不過應該經過設計同意的。
說起偷工減料,很多施工現在打樁數量一般達不到設計要求,但是打樁記錄一般都超深,是一種最常見的現象,還有就是欄板,小構件所用的鋼筋都比設計要小;砼、砂漿的標號不夠!
打樁的風險不能隨便冒的,知道補強的費用嗎,是打一根樁的10倍,何苦呢?
裝飾公司是這樣偷工減料欺騙業主的:
1、貼大理石時,選用的石材是國內的,欺騙業主說是國外的,石材厚度比設計要薄1~5mm,可以省掉50~200元/平米的材料費。
2、隱蔽工程偷工減料。選用較次的材料充數。
有近30位網友參與了討論,可是有一樣經典的明的偷工減料大家沒提,規范允許偏差偷工減料法,利用規范允許的負誤差,基本在所有的材料上都可以偷工減料的,鋼筋斷,混凝土截面尺寸小…………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樓上的只是注意到了石材,其實都可以。
打大體積混凝土拋毛石是很正常的事情,為了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避免出現溫度裂縫。有些監理外行,說這樣不行,其實是可以的,只是對毛石的體積、數量有要求。
另外,一般過去的建筑業有一句老話:少動腦筋,多放鋼筋。如果是國有企業,技術人員不會為這點東西去省錢的,因為犯不著;省下的錢不是自己的,出了問題,責任是自己的。有那么傻的人?而私營企業,現在一般也不會這樣了,這都是前幾年,剛剛開始的做法。上次審核,在##一家私營建筑施工企業,老板說,我情愿一方混凝土多加幾十公斤水泥,也要保證回彈時一次通過,否則第2次回彈,好處費都要2000元,可以買5噸水泥了。
現在做施工,在原來比較亂的地方,政府的檢查逐步嚴格,可以在減少責任的同時,增加收費項目,何樂而不為呢。所以一般都不是這樣減少成本,收效不大,風險卻增大了。
現在一般減少費用的方法,比較有效的是在價格總包的情況下,通過優化設計,直接降低造價。還有就是應用期貨的原理,在材料價格上漲時簽合同,下降時買材料,這和最近的情況比較相似,都是要預測水平很高的老板才能做到。
所以這個問題的提出,10年前,就是很好的話題,現在嘛,^_^!
我單位在施工隧道仰拱時摻片石最多,其實那段里程是不用做仰拱的,設計單位太保守,要求做仰拱,白白讓我們賺了不少銀子。我們的獎金就是這么來的
施工單位發財的秘笈二:
我單位施工隧道,出的喳在施工合同上沒有寫明怎么用,如果拉出去倒,要出車錢,又要出租地費,怎么辦?看看你們有什么好意見?
弄一套碎石設備來生產碎石,然后用碎石打混凝土。不過碎石要先做混凝土配合比試驗。
是啊,生產碎石可以減輕負擔,特別是在去年建材漲價的時候。不過碎石夠用了,我們就賣碎石。還是消化不了的話,賣石頭,也就是塘渣,55元/車。再不賣泥土,也很貴哦。
覺得在建筑工程中,偷工減料最多的還是在基礎,一般的墊層很少有十公分的,兩邊土挖深的,看起來有十公分,當中有五公分就不錯了,上部結構其實你想偷也難,現在不比十年前,管理嚴多了。
對偷工減料的我見得多了,先說說我上次在一私營者承包的工地上看到的,現澆板在澆搗砼時,有專人負責望風,然后老板組織兩個民工把部分樓板鋼筋拆下,一切干的神不知鬼不覺,當然老板也是個內行,知道設計保守,大梁、陽臺負筋他是不敢動的。當時還在樓板厚度上動腦筋,往往在支樓板底模時臺高一公分,這樣可以省下不少砼呢,不過搞現場施工的都知道現澆樓板內預埋管線太多,相互交錯,有時候要節省砼還真難。
就講這些了,多講了說不定給老板知道了抄我魷魚!!!得夾著尾巴做人
我看到最厲害的偷工減料是在打樁上,30米的C25砼灌注樁下面10米竟然灌碎石,再上來10米用C10砼,到最上面兩米才用C25,動測的老兄看著動測波形看不懂了,最后鉆芯取樣才真相大白。夠NB
又要測鋼筋的間距,板厚,還要回彈,萬一一項不符合要求把偷回來的錢填回去還不一定夠呢何苦哦,還有啊假如都是按規范做那不死悄悄咯,每個人都知道資料是假的,但還是都要要,呵呵,搞不懂
我見過抗滑樁的施工弊端,本來設計二十幾米的樁他們挖孔的時候就不挖夠,然后澆注的時候更差勁了,設計是C25的砼能達到C20就算善良了,而且還在里面加片石 路基填方也是一個偷工減料的地方,在大填方下部一般都是特大石頭密集的地方,而且碾壓變數太少,只有在最頂層才按標準粒徑填筑
其實,施工單位偷工減料也沒辦法。象我們這邊投標基本上根據預算還要下浮15%~20%,想想,還由多少利潤。所以,在施工中要提高管理水平外,只好偷工減料了。
1、加密區不到位,基本上要少一個箍金
2、片石厚度、碎石厚度、墊層厚度基本只有一半,
3、回填土不按規定夯實
4、圍胡結構中,如果用木樁的話,基本上半徑要小很多,而且長度不溝
5、砌磚墻的時候,外墻處不用滿刀灰,拉結筋不到位
6、構造柱的處灰漿舌頭沒清理干凈
…………………………
還有n多,反正每個工序都有很多,呵呵,因為都按規范的話,施工單位要喝西北風了
很多都爭一眼閉一眼的
在砼偷料里,板厚因為要測試了,所以基本上都保證在規范內,不過少了0.5cm是一定了,梁寬基本上也要小個0.5~0.7cm左右,這個在模板安裝的時候都可以測的
我看了幾個帖子都有加密區箍筋不到位,我認為,這實際上要規責任于施工現場的管理人員,這個部位本來施工起來就有一定的難度你管理的不到位,他這么難加箍筋當然就不加了,有時候工程負責人都不知道。我這便是這樣做的:梁鋼筋底筋放好,就把箍筋套上等梁面筋放好扎好一后再一起往下放,最多漏掉幾把扎鐵絲。
工程上如遇有大體積混凝土設計及施工規范是允許拋石塊的,這對混凝土是有利的有助于減少水化熱,可預防混凝土產生裂縫。
對于偷工減料,可能灌注樁及深層攪拌樁是最會偷了,下面通常放很少水泥。
才發現這個貼子,看了一遍大家的留言,覺得主要是集中在混凝土中摻片石和樁基施工瞞天過海這兩方面。其實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片石混凝土是常用的只要不違背有關規范要求就行;對于樁基礎施工作手腳我個人認為是不明智的,因為那會對工程留下隱患,如果是樓房交工使用以后發生事故將禍及許多無辜的人。就算你當時通過各種手段過了關,有事你還是不可逃脫懲罰的。
看了所有的帖子,幾乎都在討論鋼筋和大體積混凝土的問題。施工中的偷工減料很多,最常見的是回填土的偷工,幾米深的肥槽,用推土機直接推進肥槽,三七灰土的配比當成兒戲,白天不能干,晚上偷著回填。
以上各位主要討論主體施工時的偷工減料,對于我們來說,在結構施工一般不干這種事;針對結構施工階段主要材料,常用手法為:
1、鋼筋:加大間距,減小規格,我們這設計保險系數比較大。
2、混凝土:頭幾車商品混凝土按照設計強度等級,后來的混凝土就難說了。
3、木材、模板及支撐體系:加快材料周轉,在頂板施工提前拆除模板。
裝修階段常用手法有
1、做甲方、設計工作,提高裝修材料檔次,相應提高價格。
2、對于業主確認價材料,強迫各家分包抬高報價,總包從中吃材料價差。
以上為施工單位常用做法,談不上偷工減料!
特別是灌注樁,設計強度C30,不偷是傻瓜,底下C10中間C20上部C30就可以了,鋼筋籠短一截沒事的
我是剛出來的,目前知道的就是在鋼材上做文章了。很多是掛牌鋼筋(隨便用一根鐵絲綁的好牌子的鋼材) 從試驗報告看比較靠近臨界點。不過20以上的主筋假的還是少,一般是圓鋼多。
那個工程不偷工減料,方法多了.做地坪砂石墊高點,15cm澆個7-8cm.混凝土配合比監理在與不在兩個樣.地基澆少點,土一邁啥都看不到.
總的看來在橋梁上,最容易偷工減料的地方就是橋臺和樁基了,橋臺上片石量不好控制稍不注意就會上一半,而樁基也是隱蔽工程容易麻痹.
水泥,碎石,鋼筋等都是偷工減料的對象,擅改配合比、配筋、等等都可達到“效果”。但現代的施工來說還變換著,讓人捉摸不透。
方法是好多,比如說前幾天做了個房。兒童房和主臥應該是要有格音的,但是我們公司只用了一個柜子格開,在效果圖上看不出來,就下了合同,這就是省錢了。但是我向老板提出了這個問題,老板說合同定了,做為設計師只能聽他的了,。。。
1、和現場監理人員,在不重要的部位降低水泥標號。
2、在合格材料中夾雜不合格材料。
最易偷工減料的部位:樁基礎 墊層(片石、素砼) 砼標號(即自拌的情況下) 內外墻抹灰工程 外墻涂料 乳膠漆(少刷一兩遍) 樓地面工程 屋面防水等等。
還有幾點上面的朋友都還沒有提及
1.基礎墊層經常沒有達到標高,就是開挖土方的時候沒有挖深,所以建筑混凝土的時候就可以少好多的方量,這里可以節省很多,也就是偷很多的料了;
2.樓層高度沒有達到要求,主要是偷砼;
3.樓板厚度沒有達到要求,雖然現在有檢測,但是在檢測的時候質量監督站都是要求施工單位自己先鉆孔,那施工單位就可以在這里做假了,薄了就添一點,厚了就鑿一點,所以在檢測的時候都沒有出現樓板厚度偏差的問題。
4.材料方面也可以做假,用好的材料去檢測,實際用的是次貨。外觀根本看不出來的。
在澆地面的時候,設計上明明是碎石墊層,他卻拉來建筑垃圾當墊層,碎石現在60元錢1噸,而建筑垃圾每噸只有10-20元。
金剛砂地面明明是5mm 厚的,他卻只做了2-3mm甚至更薄,以至于地面不到半年就露地了。
外墻漆應用廣泛,成本30-40元/KG,高層建筑的外墻漆不按產品說明比例稀釋,并少刷一兩遍,導致漆膜厚度不夠,因高度原因,一般監理不到位。
如果設計圖紙沒有指明采用毛石混凝土,而施工方在混凝土中拋入大量的毛石那是十足的偷料行為!大家說是嗎?
以下是引用lujiaqiang在2004-5-17 17:30:00的發言:
如果設計圖紙沒有指明采用毛石混凝土,而施工方在混凝土中拋入大量的毛石那是十足的偷料行為!大家說是嗎?
這要看施工現場實際情況而定,如果混凝土澆搗的量非常大,施工時天氣非常炎熱,為了降低混凝土水化熱,施工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現場澆搗混凝土施工組織設計,并經監理單位審批確認,是不算偷工減料的。
謝謝,以上是偶的觀點。不知對不對
我在做檢測的過程中見到好多建筑物都是由于施工只質量不過關造成的,比如:在扶壁式擋墻中,畢板原設計為400MM的,實際只有200MM:還有混泥土中的卵石直徑,粗的達到180毫米,這樣的遇到大雨就塌了!
2002版的新設計規范上含鋼量比舊規范普通增加了20%以上,我見到我們有一個工程一根4米五跨度的梁用的箍筋居然是直徑14的,用得著這么大嗎?設計單位不管成本,反正也不是他出錢。一根450×450的柱子用了12根筋,以前最多8根,都是按級限理論來設計的。我不知道現在是不是經濟發達了,錢找不到地方花費了。作為建設單位,我看著一個個工程多用了幾十噸鋼材,真是心痛啊。
我想大家都懂點結構吧,其實在2002版規范前設計上就已經夠保險的了,拿鋼材強度取值來講吧,二級鋼取設計強度210MPA,實際抗拉強度都能達到260;三級鋼取設計抗拉強度310MPA,但通常達到360-370MPA沒問題,荷載上,恒載1.2的系數,活載1.4的系數,砼折減系數0.8,配合比上也保險。
如果照規范來施工,是絕對安全,減一點也沒什么問題。
但是我想說,在主體結構上各位最好不要在鋼筋上去動腦筋,損失一根鋼筋對受力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你沒有譜的話,最好不要去動鋼筋,我們這里的施工單位很少去偷鋼筋的,基本上都是偷水泥。通常C20的砼按C13來配,沒什么問題,裝飾工程抹灰上砂漿配合比低一點,水泥少放一點,只要做工上過硬,不起砂,驗收時外觀好看也就過去了。一般來講,一個5000平方米以上的工程有的施工單位能偷出1000噸水泥出來。1000噸水泥多少錢?大家算算就知道了,不是一筆小數目。
我們一個工地,C25混凝土可以到40Mpa左右,讓他們降低一點,沒有敢冒險,國有企業就是這樣,省的不是自己的。
我說兩句.我是剛進入工地才兩年.我看見的這樣事可不少..我們這地震裂度是6度..一個四個單元的小民宅..有二十八個構造柱是假的..平是砌磚時插著.澆砼時用塔吊提出來..當然是背著監理.七層下來還佘下二十八個鋼筋籠子.
那不有病嗎?這28個籠子在其他地方也用不了,你余下4個籠子才是劃算的。
我見過在道路鋪設底基層時,不按照要求的配級,施工單位采用遠遠大于設計的級配,從而節省了混凝土。
這是一位網友的話:
第 3 樓:
我個人覺得,現在甲方或監理單位對偷工減料特別敏感,特別注意,有點沒做好的,大帽子就扣下去“偷工減料”,看問題眼睛只盯著:這里居然少了一個箍筋,那里錨固長度少了2CM,給我重新干。
我原來是干施工的,我絕對不會說,施工沒有偷工減料,這樣說不對。在做工程的過程中,一般工程特別是主體階段(我指的不是那種修修補補,小打小鬧的),大家主要做的思想,第一,就是基于,快速`簡便`常規,另外加上管理上,工人熟練程度上的差異,所以在這種實際操作過程,有出現這種那種的誤差或者也叫做錯誤,這種錯誤有可能造成材料節省,也有可能造成材料增加(材料節省的可能性會更大些),當然若是省了,大家就把它稱為“偷工減料”,若是多了,則叫做管理無方,活該。
第二,現在的管理部門太多了,甲方,監理,質檢站,安檢站,建設局,規劃局,城監大隊等,另外大檢查,中檢查,小檢查,數不勝數,誰吃了熊心豹子膽,敢偷工減料,
第三,從實際的例子來看,一些獲得大獎的工程的材料用量是怎樣的呢(這里指討論偷工減料),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主要材料的用量大部分都會超,并不是說他們愛超,他們吧不得沒超,只要符合規范,沒有必要超嘛。
第四,若是要偷工減料,象樓主所說的,這里省一個箍筋,那里省一個箍筋,那才省多少錢哪,我算一下給你聽,一噸鋼筋按3500元,箍筋設為通常的8MM,一米為1.38元,一個梁的箍筋按1.8M,一個箍筋才2.48元,每道梁少二個箍筋假設每層50道梁,那么一層共省了248元,這點錢夠不夠打點管理部門,使他們不去指出驚人的偷工減料。
網上在線的大部分人可能屬于管理部門或設計部門(施工單位的人沒有時間上網,老板也不會讓他們這么悠閑的),你們在未檢查之前,腦袋的意識首先想的就是他們如何偷工減料,我得好好檢查一下。
當然我并不是說他們不偷工減料,特別是在裝修階段,這階段相對來講,管理部門更沒什么管,而且重要性比主體降低,所以偷的會多一點,
這是我的一點見解,也許我孤肉寡聞,見識短淺,望各位同行多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