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裂縫的原因主要有:調平層厚度不均勻、調平層與箱梁黏結效果的影響、調平層中的鋼筋網安放不當、調平層混凝土養生的影響、調平層混凝土的配合比不當引起混凝土的干縮裂縫、調平層混凝土碳化收縮引起混凝土表面龜裂。另外,在荷載反復作用下,調平層逐漸變為局部受壓,出現應力集中、裂縫數量和寬度的增加,也會使調平層裂縫增多。
調平層混凝土裂縫防治措施
調平層與箱梁應嚴格按施工縫處理。施工中應采取多項措施,切實做好組合箱梁表面浮漿等鑿除工作,確保調平層厚度基本均勻。其中包括組合箱預拱度的控制、箱梁頂面2%橫坡控制等,同時應注意調平層與組合箱梁黏結問題,即組合箱梁頂面一定要鑿毛與潤濕。潤濕時應注意用水量的控制,過濕或過干都不利于調平層與組合箱梁的黏結。
嚴格控制鋼筋網在調平層中平整與位置的準確。鋼筋網在調平層中主要起防裂以及傳遞荷載的作用,因此,必須保證鋼筋網片凈保護層的厚度,但由于調平層總厚度只有5c m,若鋼筋網片直接安放在組合箱梁頂面,或凈保護層過小,都起不到應有的防裂作用。為保證鋼筋網片的平整,起吊及運輸過程中,鋼筋網片應支承在具有一定鋼度的平板上;在調平層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藝,即根據圖紙中對凈保護層厚度的要求,先攤鋪鋼筋網片下的混凝土,再安放鋼筋網片,然后攤鋪鋼筋網片上的混凝土,用平板振搗器振搗。應根據鋼筋網片凈保護層的厚度、混凝土松鋪厚度,以及在振搗過程中鋼筋網片的下沉量等綜合因素,確定鋼筋網片下的混凝土攤鋪厚度。
做好調平層混凝土配合比及其養生。在調平層混凝土施工中,如水灰比太大,則容易使調平層干縮。因此,在滿足施工的條件下,混凝土的坍落度應盡量小,同時應重視調平層混凝土的養生,宜采用薄膜覆蓋,時間最好控制在5~6天,覆蓋時間過短則易產生龜裂。另外,施工中應合理控制平板式振搗時間和移動速度。人工收漿時,應加強對混凝土的搓揉,并控制好搓揉時間和搓揉遍數。
完善調平層設計。調平層的設計可作進一步完善。由于預應力組合箱梁拱度很難控制一致,以及在混凝土澆筑振搗時,箱梁頂面橫坡很難控制準確等原因,在實際操作中,最好能將調平層厚度設計成7c m。另外,應考慮在調平層中加入少量鋼纖維,以增加混凝土的抗折強度,對防裂起到積極的防治作用。為防治橋面雨水下滲到調平層混凝土內,設計時應考慮在組合箱梁調平層頂面設置防水層。
調平層裂縫的處理方法
對于調平層與箱梁結合不牢的區域,應全部鑿除調平層并重新澆筑,同時要處理好新老混凝土之間的接縫問題;對于調平層上其他裂縫(裂縫寬度0.1mm~0.2mm,深度1mm~2mm),應采用一種較稀的樹脂類液體灌入,以防止雨水下滲,影響橋梁的使用壽命。此種樹脂類液體經EA改性環氧灌漿材料灌縫處理,抗壓強度為15MPa~40MPa,抗拉強度為3MPa~7MPa,黏結強度為5MPa~15MPa,黏度為20MPa.s~100MPa.s。
施工時,用鋼絲刷清除裂紋表面,用高壓氣筒清除裂紋內的灰塵,并保持其干燥,再用小針管吸將配制好的改性環氧灌漿材料沿裂紋注射浸滲,間隔15分鐘再注射一次,每道裂紋須注射浸滲3次。
為進一步防止路面水的下滲,在調平層與瀝青混凝土之間實施橋面防水層。借鑒以往高速公路橋面防水層實施經驗,采用FY T-I型防水層,即用FY T-I型1號料涂兩次,2號料再涂一次的施工方法,使其平均厚度達到0.5m m~0.6m m,涂料中瀝青原料要求采用殼牌改性瀝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