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深入分析事故多發易發的根本原因,可以歸納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受工程施工固有風險高、建設規模大等客觀因素制約,另一方面是安全生產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未得到根本性解決,一些新問題又不斷涌現,安全生產環境愈趨復雜。為此,迫切需要破解制約行業安全發展的不利因素,深化改革創新,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全面加強和改進安全生產工作,確保交通建設領域安全生產形勢平穩有序。
交通建設工程屬于專業建設領域,具有作業環境復雜多變、工程地質條件惡劣、作業現場點多線長、施工技術要求較高、勞動密集、流動性強和管理難度大等特點,屬于高危行業。即便在國外發達國家,交通建設工程的死亡率是一般建設工程死亡率的 2~3 倍(美國是 2.46 倍,澳大利亞是 3.25 倍)。同時,我國交通建設主戰場逐步向崇山峻嶺、大江大海延伸,項目的工程地質狀況、施工環境條件更為復雜,橋隧施工比例增大,高墩大跨結構增多,深挖高填施工作業增加,跨線施工項目顯著增多,工程技術難度不斷加大,特種設備與特殊工藝大量使用,加之極端天氣的頻繁出現,地質災害時有發生,使得工程安全風險更為突出。
自上世紀末以來,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交通建設領域一直處于大建設、大發展時期,交通建設規模持續高位運行。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公路里程從176.52 萬公里增長到 423.75 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 2.51 萬公里猛增至 9.62 萬公里。同時,建設任務逐步向安全風險突出、安全管理相對薄弱的中西部地區傾斜,安全監管的難度多重疊加。
在西方工業發達國家,每一項強制性制度或標準的出臺,其背后都有著血淋淋的事故教訓,一旦形成制度或標準,政府監管措施是具體且嚴格的,業界也都能普遍執行。與其相比,我國交通建設領域安全管理制度建設明顯滯后,安全技術標準嚴重匱乏。目前,公路工程仍在執行1995 年制定的施工安全技術規程,新修編工作仍在進行中;水運工程也只有一本施工安全防護技術規范,沒有相應的操作規程。我國事故處理就事論事多,以追責為主,并沒有很好地總結事故教訓,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制約機制,真正做到舉一反三,所以同類事故會重復發生。
此外,安全制度標準的執行力逐層衰減、安全管理脫節等成為了行業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的一個突出問題。一些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專項施工方案“寫一套、做一套”,制度制定和實施“兩張皮”。安全制度在執行中打折扣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安全生產的很多制度措施成為“寫在紙上、掛在墻上”的擺設,沒有真正執行到建設工地、沒有執行到施工一線、沒有變成一線作業人員的行為習慣。
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開展以來,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建設市場健康發展,但掛靠借用資質投標、違規出借資質、轉包、非法分包等問題依然突出。有的企業投標弄虛作假、圍標串標、低價搶標 ;有的招投標代理機構參與合謀圍標串標。市場行為的不規范,導致中標企業特別是實質性承擔施工任務的企業安全生產能力和條件得不到保證,低價成為一種市場常態化標志,在低價市場中最先犧牲的往往是安全投入。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市場經濟得到長足發展的同時,安全生產不同步、不協調的矛盾比較突出,安全發展的機制體制未建立完善,市場機制下企業價值取向差異性大,安全生產經常被忽視。
特別是作為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單位的施工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模式發生很大變化,施工企業不再“辦社會”,從業人員資源配置方式改為從市場尋租勞動力,農民工則成為了建設市場主力軍,但缺乏企業歸屬感與責任心 ;農民工進場門檻低,大多按日取酬,崗前“三級教育”大多走形式 ;企業原有的“學徒”制、班前會、工序交接等最基礎的工作機制也多名存實亡。危險崗位的特種作業人員則以考代培,勞動熟練程度大大降低,特種設備以租賃為主,設備檢驗、檢查維修與保養等日常工作被弱化,程序簡化、責任不清。項目經理普遍低齡化,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驗水平不足成為項目管理短板。近年來,民營投資的項目市場份額逐步增大,BT、BOT、EPC、項目代建等多種項目管理模式并存,導致項目業主的建設管理能力參差不齊。
此外,施工現場大多數隱患來源于:一是項目前期工作深度不足,勘察設計方案不周全,殘留風險高,未考慮施工措施 ;二是施工方案漏洞多,安全保障措施少,動態調整不足;三是關鍵崗位的從業人員數量不足,職業素養不高,缺乏安全意識和技能,項目實施中變更頻繁,企業履約能力總體不足;四是安全生產費用投入不到位或使用不合理,高危行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政策出臺多時,仍然無法進入行業預算定額,施工現場防護措施仍處于低水平。安全教育監督機制、隱患排查治理機制以及責任追究制度等還沒有完全建立,“三違”現象難以有效徹底根治。市場機制下,許多安全生產潛在矛盾積重難返,僅靠一個行業在短時間內難以全部解決 ;另外,不解決作業者的能力素質問題,僅靠政府檢查督促,不能徹底杜絕安全事故。
建設規模持續高位運行,具備實體能力的從業單位與建設規模需求不適應的矛盾日益突出,集中表現為部分地區和項目安全管理能力跟不上,項目安全監管力量不足,有經驗的項目經理、特種設備持證人員、熟練工人和安全管理人員供不應求,工程施工安全高風險與從業隊伍低能力的矛盾更加突出。此外,由于經濟增長速度趨緩、信貸規模趨緊和融資困難等因素,項目建設資金到位率普遍不足,許多項目干干停停,人員、設備流動性進一步增大,項目不能有效組織和連續施工,部分施工企業在安全保障方面投入減少,事關工程建設安全的人、財、物等資源短缺,保障工程建設安全的物質基礎被弱化。
全國承擔行業安全監管職責的專職人員不到 200人,加上兼職的,總數也不超過 1200人,但是要具體承擔 1.45萬億元(2012 年)建設任務的監管,人均達 12.08 億元 (專兼職合計),監管隊伍總數不足,從業人員中部分來自部隊轉業干部,工程技術能力總體不足。
安全生產無小事,社會敏感度極高,監管人員需要始終繃緊這根弦,工作壓力很大,但監管責任一直不夠清晰,一旦出事故,被追責的情況較多,目前質監部門先后有多人受過處罰,成為高危崗位,缺乏職業激勵政策不能吸引優秀人才,監管隊伍不穩定。
此外,監管工作需要深入一線,開展宣傳教育、督促檢查以及事故調查救援,但缺乏相應的工作經費保障。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在現場一瞬間,但事故根子往往在于安全生產鏈條的整個系統上。目前,行業安全監管工作是安全監管職能部門少數人的事情,其他涉及項目前期許可、方案審批、開工審查、招投標等相關部門,并未將安全生產作為一項硬條件約束加強監管,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落實不力,安全生產責任落實未實現無縫隙。
以推進“平安交通”創建活動為總抓手,在交通建設領域全面深入推進平安工地建設常態化,在高速公路和大型水運工程項目上全面推行“平安工地”考核評價工作,強化建設單位總牽頭職責,落實施工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斷完善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制度,深入推進施工現場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積極推行安全防護措施“工具化、定型化、標準化”,大力推廣裝配化、工廠化和集約化的“大流水”作業,逐步做到施工現場安全防護標準化、場容場貌規范化、安全管理程序化。
正視行業內分包工程的普遍存在,嚴格市場準入條件,實施分類管理,明確管理程序和要求,特別是要明確管理責任和管理深度。加強對分包工程的安全監管,建立風險共擔機制,嚴格責任追究,使承包企業和分包企業真正擔負起各自應盡的責任。
重視加強農民工、新工人、班組長、項目負責人、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強化實操培訓和班前教育。特別要加強班組長培訓,提高班組長現場安全管理水平和現場安全風險管控能力。針對分包作業人員要實行“人人過關”培訓,使其熟練掌握基本安全知識,增強安全防護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謴蛶煾祹降苤贫龋⑾鄳募罴s束機制。
加強安全信用評價和獎優罰劣工作,把企業開展“平安工地”建設活動情況及考核評價結果與招投標管理、安全監督檢查、市場準入等掛鉤,并將考核評價結果向銀行、證券、保險、擔保等主管部門通報,作為企業績效考核、信用評級、投資融資和評先推優等工作的重要參考依據,形成工程現場與建設市場的聯動約束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和社會對施工安全行為的促進作用,引導和督促企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
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強化班組建設,幫助從業人員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切實保障一線工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加強安全生產科技攻關,積極推進“科技興安”
戰略的實施,注重發揮產學研一體化的作用,特別要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積極構建完善的安全生產技術支撐體系,提高施工作業“本質安全”的能力。切實保障安全監管工作經費,對安全監管人員在工作上給予支持,生活上給予關心,為發揮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機構的專職作用創造條件。